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地铁文化置于城市文化的视阈,探讨了地铁文化的概念及其文化价值.地铁文化是以地铁为载体而创造出的一种城市文化;地铁文化既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载体”,一种“创新”,也可以成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范式”.对建设高品位的地铁文化和城市文化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地铁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地铁文化建设是一个融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高层次课题.提出要与城市文化环境相协调,要在城市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下,通过一系列精品工程来创造个性化的地铁文化;要在地铁设施、环境氛围、服务方式、线路特色等地铁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中,彰现具有行业特征的地铁文化;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公民的公交优先、交通安全和平等、和谐的意识,不断提升地铁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武汉地域文化在地铁站内公共艺术空间的主题形式、艺术表现手法,及对城市文明建设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地铁部分线路的公共艺术空间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汉地铁艺术主题特色与地域性文化的关联性,总结归纳出武汉地铁6大主题文化特色及艺术表现形式,为地铁站内艺术空间建设和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地铁文化的由来、现状,总结国内外地铁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南昌市地铁建设规划方案和该市乃至江西省的地方特色,提炼出南昌地铁建设的文化元素,并进行必要性分析。根据重要性程度,将地铁车站空间文化建设分为两类,充分融入南昌市及江西省的地方特色,在展现城市特色和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增强车站的空间识别性。  相似文献   

5.
地铁文化概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文化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从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两方面阐述了地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地铁文化是以地铁运营设施设备和相关实物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具有地铁运营特色的思想文化的总和.明确了地铁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为了洞察地铁标志的视觉设计规律以及受众的视觉感受,将我国目前已经开通或正在进行地铁建设的48个城市的地铁标志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标志视觉的构成形式;并通过眼动仪展开视觉体验测试研究,结合标志与城市对应关系的用户记忆访谈,剖析了标志色调和图案形式同视觉认知的关联.围绕城市地铁标志的文化体验提升,提出创新性视觉转化的方式,赋予地铁标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结合地铁传媒增强对城市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地铁出入口设计是地铁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铁车站乘客集散空间在地面的延续,也是地铁衔接地下交通和地上城市空间的唯一通道,以其极具地铁特色的建筑形象屹立在城市街头,凸显着地铁建筑设计的理念,在城市空间和景观的识别性及辨识度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地铁出入口概念方案设计为例,阐述出入口概念方案设计与城市文化、站点区域环境特色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王玉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27-后插29
城市公共文化是融合了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审美的城市景观符号,以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展现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以城市记忆的形式彰显着公众的文化共享,体现着城市与公众的精神指向.一句话,公共文化就是城市物质空间的精神场域.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地铁是发展城市空间美学、传播城市精神、构建大众审美文化的最为直观的载体,因此对地铁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性介入,使其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城市当代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特征,结合地铁空间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的共生关系,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视野下城市地铁空间设计的艺术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徐飞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后插24-后插26
地铁公共艺术以其自由的表现形式及丰富的美学内涵,直接鲜明地展示着地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目前的地铁公共艺术呈现出表现形式单一化、创作手法同质化、设计理念教条化,甚至照搬照抄的状况,使得其作为地域文化展示的"橱窗"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实现,成为地域文化与公众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本文从公共艺术的概念、苏州地铁建设的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苏州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苏州地铁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构建的价值及方法,以期使地铁公共艺术创作在传承城市文脉、展示城市文化等方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天津地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天津地铁文化建设应遵循传承性、独特性、多元性、经济性的原则;从物质要素、制度要素、心理要素等层面,提出构建传承天津悠久历史特色的天津地铁文化、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天津地铁地域文化、具有鲜明天津特色的地铁主题文化、具有新颖特色的天津地铁时尚文化、具有创新特色的天津地铁科技文化、具有优雅气质的天津地铁行为文化;针对各地铁线路及车站的地铁文化建设,提出案例策划。  相似文献   

11.
地铁整合建设与广州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铁与城市发展、地铁经济、交通网络、地下空间、地铁文化之间的整合建设.今后地铁开发应该做好规划,实施综合开发,改善乘车环境,充分发挥地铁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墨西哥城便捷的地铁网和注重实用的车站、低廉的票价政策、浓厚的地铁文化、全面的地铁服务、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的运营管理方案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模式,全面地展示墨西哥城地铁方便快捷、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并对北京地铁的建设运营有所启示:如注重地铁车站与周围公共交通系统的合理接驳,建设独特的地铁文化等。  相似文献   

13.
国内地铁公共艺术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主题文化塑造方面仍有不足。阐述了地铁公共艺术主题文化的重要性并以地铁公共艺术的主题文化建设较为成功的台湾高雄为例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美丽岛站和中央公园站的设计目标、设计构想、公共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公共设计内容,作为国内地铁车站通过设计提升公共艺术主题的借鉴与启示。即:展示主题文化,彰显城市魅力;国际大师巨作,结合地域特色;站体与周边整体设计,公共艺术实现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的规划研究中,导入整合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设计系统内部各要素与系统整体,利用多学科的研究视点和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系统整合的脉络——地铁网络的设计主题整合和视觉整合;地铁站点内不同设计项目的整合;地铁地下公共艺术设计与地上城市周边环境的整合;地铁设计中文化与商业的整合;地铁不同设计、实施、后期阶段的整合管理。避免了传统设计研究方法重细节缺少全盘观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品质;有利于更好地理清散乱的本土文化,衔接好城市现代文明与被高速建设发展所隔断的城市历史文化;真正能够从人和自然的角度思考,满足城市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构建起人性化空间体系,形成地铁空间所独有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从建构徽州文化元素的基础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对徽州文化元素在合肥地铁车站空间的表达与应用进行了解析,提炼出了徽州文化中容易表述和识别的元素符号。归纳了合肥地铁车站空间的基本功能信息和艺术设计信息,总结出了徽州文化元素在合肥地铁车站出入口和内部空间的表达和应用方式,展望了徽州文化元素在未来合肥地铁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长沙地铁2号线的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为例,从用户体验感、载体的功用度、设计协同度及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该系统设计的建议.地铁引导与识别系统不仅通过管理空间或环境信息为使用者指引方向并提供服务,也体现了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设计中要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地铁文化差异与国际标准制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地铁是多专业联合设计的成果,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再会成为设计的羁绊。以地铁8号线公共空间室内设计为例,在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的前提下,探讨如何通过创造视觉的连贯性来重组城市记忆,呈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8.
地铁车站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它是一个集合站,把不同地点的人群载到这里又将他们送往不同的目的地。自1863年英国伦敦诞生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以来,地铁这种交通工具已在世界的许多城市出现。它对缓解城市交通、发挥城市功能和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地铁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文化,乘坐的人群逐渐增多,人群在地铁车站内停留的时间也在加长,设计多元化的地铁车站公共环境不仅提高经济效益,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地铁应与商业区、生态区、高新区、机场联系共同发展,为城市的未来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两种地铁出入口类型的特征,从使用功能分析了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的具体要求。从文化旅游视角提出了城市景点附近地铁站出入口的设计要求。对成都市部分旅游景点地铁站进行实地调研,提炼出该类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的设计思路及策略:应体现城市的风格与文化;应促进周边景点文化形象的塑造;应与城市建筑、周边环境协调统一,促进地铁交通、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城市艺术氛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在实现乘客集散、换乘等功能的同时,正在逐渐成为市民重要的活动空间。因此,打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不仅可以彰显城市魅力,而且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