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次级通道离线辨识限制了自适应控制的适用性,次级通道发生突变后,离线辨识的控制效果很差。本文在Eriksson在线辨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变步长和调整滤波器阶数,对在线辨识模型进行优化,并将其运用到双层隔振系统。将白噪声引入控制输出端,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滤波器阶数,以变步长LMS算法调整FIR滤波器权值系数,为次级通道进行实时在线参数辨识。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算法能有效抑制单频振动和多频振动,次级通道发生突变时,在线辨识控制效果优于离线辨识。  相似文献   

2.
《舰船科学技术》2013,(10):69-73
针对船载动力机械隔振降噪问题,本文将多通道的滤波-误差信号主动控制算法应用于主动隔振系统,采用子结构导纳方法建立基于导纳矩阵的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的次级通道模型。在一种改进的滤波-误差信号算法的基础上,利用实验得到的双层隔振系统的次级通道辨识数据构建出新的误差滤波器,并进行主动控制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建误差滤波器,采用改进的滤波-误差信号主动控制算法的主动隔振系统对于周期激励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振动主动控制算法的快速有效验证,搭建双层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基于快速原型控制技术,设计自适应控制策略,并以Speedgoat实时控制器为载体,开展振动主动控制样机验证研究。次级通道辨识、扫频以及双频激励实验表明,辨识模型精度能够满足主动控制需要,所设计算法能够有效实现主动控制,快速原型控制技术能够高效地将理论研究和台架实验结合起来,为样机验证提供高效便捷的开发手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庆伟  俞翔 《船舶工程》2020,42(10):78-83
在主动隔振的工程实际中,有效的多通道控制算法是采用多个次级力源和误差传感器来提升隔振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各通道的耦合和运算量的增大采用分布式多通道自适应(DMFxLMS)算法,推导了其运算过程并给出收敛条件;基于NI PXI控制器搭载Real-Time操作系统构建了主动控制实验平台,开展了分布式多通道算法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收敛步长和滤波器阶数分析了主动控制效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磁悬浮隔振器的自寻优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小帅  梁青  王永 《船舶力学》2010,14(7):795-799
以船舶的振动主动控制为背景,基于自行研制的磁悬浮隔振器,提出了前馈控制的主动隔振方案,设计了对控制器参数在线自寻优的算法.该算法能够用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磁悬浮隔振器,并且不需要建立主动力到控制目标点的通道模型.在磁悬浮隔振系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取得了良好的减振效果,并且当系统受到扰动后,能够实现寻优过程的自动启动.  相似文献   

6.
以电磁式吸振器为振动主动控制执行机构,设计搭建了一套双层隔振主动控制模拟实验平台,并对实验平台总布局以及每个部件的选型和优化配置进行理论概述。本文通过Matlab利用x-LMS算法完成了主动控制的仿真工作,并在实验平台进行了道误差辨识实验。通过分析比较在不同频率下的所得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实验平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船舶动力设备机械单层隔振装置能够减轻一部分振动噪声,但距动力设备较近的舱室其振动噪声明显,大量的振动噪声会直接影响船舶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此提出船舶动力设备机械双层混合隔振自适应控制研究。利用物理减振层和电磁阻振层,搭建双层混合自适应控制隔板;依托Richard Henderson理论,构建双层混合自适应噪音控制算法,利用系统磁路完成双层混合隔振自适应控制研究。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双层混合隔振自适应控制方法比单层隔振自适应控制方法振动噪声降低9倍,且船舶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双层隔振系统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推导双层隔振主动控制系统的力传递率,分析了反馈信号的选择对力传递率的影响,指出了双层隔振PID主动控制系统应采用速度或加速度作为反馈控制信号。在此基础上采用单神经元PID控制器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了主动控制仿真,表明该方法对双层隔振系统进行主动控制的可行性,提高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能力。  相似文献   

9.
借鉴Elman和Jordan神经网络的特点,构造了一种新的动态神经网络.该网络能对隐含层的历史进行状态记忆,实时调整过去的信号对现在值的影响,并且增加了输出层节点的反馈以增强神经网络的信号处理能力.将基于遗传算法(GA)和误差反传算法(BP)的混合学习算法用于神经网络权值的修改,既可提高收敛速度又能避免陷于局部极小值.最后,将改进的神经网络应用于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辨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提高了学习的收敛速度和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0.
首次提出将分离矩阵用于对在线盲分离算法中步长自适应控制,并在认真分析相关固定步长和变步长EASI算法的基础上,将其加以运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步长自适应EASI算法。该算法步长是基于分离矩阵的,其学习速率由信号的分离程度自适应地选取,因而能很好地解决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的矛盾。计算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证实了该算法明显优于其他固定步长或变步长的EASI算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经济性的含义定义主动隔振系统的能耗经济性指标,在此基础之上以单自由度隔振系统为对象,讨论传统隔振性能指标与能耗经济性指标的关系,并基于经济性指标对隔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取得满意的隔振效果,而且可节约控制能量。  相似文献   

12.
石慧  闫政涛  李赫  叶曦 《船舶》2019,30(1):128-135
针对舰艇舱室设备存在的多激励、低频谱振动问题,开展振动主动控制主被动一体化隔振装置研究,为构建基于浮筏隔振设计的主动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工程基础。首先,基于电磁作动原理初步设计电磁作动器,通过对动子和定子形态及间隙、线圈匝数、倒角形式及大小等进行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其次,基于COMSOL建模进行电磁特性、发热特性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浮筏隔振装置隔振、承载及安装需求,设计研制了主被动一体化的隔振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满足次级力源出力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船用主机单层橡胶隔振装置隔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舰船的振动环境、振动理论及隔振系统等内容.在了解单层隔振装置的基础上,文章就船用主机单层橡胶隔振装置隔振性能测试研究的目的、方案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该机组隔振装置的振动烈度和振动加速度等测试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对测试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系统地分析了该机组的振动现状及其隔振装置的隔振性能.为其维修保障打下了基础,也为进一步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针对双层隔振系统多自由度耦合振动的特性,设计了以ⅡR滤波器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自适应控制器,推导出相应的自适应算法-多误差x-RLMS算法,并进行了双层隔振系统耦合振动主动控制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算法有较好的收敛性与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修改自适应算法(MLMS)的主动吸振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种由磁式主动吸振器与被动双层隔振系统结合成组合减振装置,针对船舶柴油机的振动特点,开发了基于MLMS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并在模拟柴油机双层隔振组合减振台架上进行了减振效果试验。试验表明:该装置对柴油机振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工程应用中,拖曳式试验系统拖缆平台存在明显的振动现象,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会对环境声场产生影响。基于拖缆平台的结构及运行原理,分析其内部的主要激励源,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测试试验对平台支柱、绞车系统和隔振装置的振动信号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台支柱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绞车机架振动主要由传动装置激励产生,隔振螺栓隔振效果不佳。测试数据及结果可为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程应用中,拖曳式试验系统拖缆平台存在明显的振动现象,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会对环境声场产生影响.基于拖缆平台的结构及运行原理,分析其内部的主要激励源,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测试试验对平台支柱、绞车系统和隔振装置的振动信号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台支柱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绞车机架振动主要由传动装置激励产生,隔振螺栓隔振效果不佳.测试数据及结果可为系统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泄露变步长最小均方算法是一种改进型LMS算法,克服了LMS算法无法同时兼顾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的的固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泄露变步长LMS算法的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方法,并将基于LMS算法和泄露变步长LMS算法的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LMS算法相比,泄露变步长LMS算法具有更快的算法收敛速度和较小的稳态误差,可有效进行汽车车内噪声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振动控制提出一种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主要由梁、杆、刚体质量和弹簧等构成,采用机械导纳和子结构弹性连接综合法进行主被动隔振平台的动力学建模,分别获得干扰力和主动控制力到受控端目标点的频响函数,并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动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主被动混合隔振平台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滤波自适应算法Fx-LMS,分别控制由干扰力引起的平台平动、转动以及平动和转动的耦合。建模分析揭示了主被动隔振平台的振动传递机理与规律,控制仿真表明压电双杆隔振平台具有良好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时域变步长LMS算法、频域块LMS算法的研究分析,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变步长频域块LMS的干扰抑制算法,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能实现更好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有用信号损失,并且计算复杂度低,利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