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举了折返站典型的配线和信号平面布置型式。通过总结各信号系统供货商的折返能力仿真计算数据,从折返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选择折返站的型式,并提出了进一步通过折返能力的信号平面布置方案,供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处置效率,在考虑站点脆弱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法。首先,综合客流特征、线网拓扑结构和周边已有应急资源分布情况,构建城轨站点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将站点脆弱性量化为站点脆弱度指数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计算;其次,构建以覆盖水平最大、平均救援响应时间最短和建设成本最低为目标的区域级应急救援点选址模型,并在计算覆盖水平时引入K均值聚类算法,对站点脆弱性进行分级;最后,依托西安市地铁网络实际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站点脆弱性后,应急救援点总数反而减少,且选址结果更为理想;4种目标权重设置下,考虑站点脆弱性后的线网覆盖水平依次增加3.49%,2.75%,4.16%和3.63%,平均救援时间依次减少7.25%,6.56%,12.48%和4.89%,建设成本依次减少3.57%,7.41%,4.17%和6.45%。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识别城轨线网中的高脆弱性站点,得到的应急救援点选址方案对线网中边缘站点的覆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论述站域综合体开发的内涵和类型:站域综合体开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触媒,是"公共交通引导发展"模式下"24 h活力城市"的核心部分;站域综合体开发可分成市中心商业型、城乡结合部交通枢纽型和新城发展型三大类。为克服站域综合体开发遇到的体制和政策等问题,建议我国站域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为"分开立项、分开投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岛式车站列车折返过程的分析和折返时间的计算,初步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的一般特点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常用的折返站型,并分别以站后折返与站前折返线折返场景为例,分析了折返过程的一般步骤和影响折返效率的一些关键因素,对信号系统影响折返间隔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就自仪泰雷兹SelTrac~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对折返作业的优化和折返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如何通过折返站型的布置提高折返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特点,基于站群控制的管理理念,重新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紧急停车系统进行方案设计。以一个卫星站和一个轴心站为例,把站群管理模式应用到了站台紧急停车系统中,减少了卫星站信号系统工作人员配置数量,提高了站台区运营管理效率,对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接轨站设计与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接轨站运营上发生的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两线接轨车站布置图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的运营组织要求,构思了数种接轨站图型,分析了图型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剖析了已有的上海宝山路站和广州体育西路站布置方案,提出可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是在给定运行图的基础上制定乘务人员的工作计划,其优劣程度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具有显著影响。目前有关乘务排班计划的评价方法方面还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相关标准的符合程度、班次间的均衡程度和方案的费用大小这三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计划进行评价,之后采用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来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三个实际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乘务排班计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越行站是快慢车运行模式中需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从国内外常用的越行站站型出发,分析各种站型的优劣,并通过定性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越行站设计时需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①高架越行站站型宜优先选择双岛四线站型,地下越行站站型需结合功能需求及工程投资进行选择;②越行线远离站台的站型,快车可不限速越站;③越行线紧邻站台时,若设置站台门,建议过站速度按80 km/h考虑,否则按100 km/h考虑;④为保证运输效率及运营安全,建议越行站选用大号码道岔。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方式应以方便乘客换乘、提高服务水平为努力方向。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的设置方式,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换乘节点与地区环境的关系,不仅为乘客提供良好的换乘条件,同时要解决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功能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折返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其原因是在车站设计时,对折返站在运营过程的运输调整的灵活性和远期能力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以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和上海等5个城市、共62条线路、100多个终端折返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终端折返站的常见折返站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城市折返站的选型规律和特点;然后从建设成本、能力适应性、运营灵活性和发展适应性方面对不同折返模式的站线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两个在能力适应性和发展适应性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混合折返站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型选择和配线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至2020年末累计投运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届时轨道交通将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主体、骨干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点、速度快、舒适便捷等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客流。  相似文献   

13.
从分岔线的功能需求出发,分析Y型线客流的向心性特征和断面客流特征,列举典型的运营方案.提出满足直通型功能和既满足直通又满足折返型功能的两类节点,列举Y型线的节点方案,并且从功能实现、客流服务、运营安全以及工程经济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功能全面、经济的Y型线节点配线方案.同时,说明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因地制宜,优选节点工程方...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化、网络化发展的同时,提高乘客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面对站内换乘复杂、服务设施难找、车站出口多而指引信息少的问题,文章基于 5G 移动通信大带宽、低时延、高精度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 5G 定位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外一体化导航技术应用架构,通过站内外地图数据采集、加工及制作业务流程,建立三维地图数据,运用端到端语音导航技术、站内地图发布技术、结合实景路口放大图技术,设计一套精细化、移动化、自主化、智能化的站内外一体化导航系统。从而形成基于“移动互联网+乘客”,满足乘客个性化、移动化和多样化出行场景需求的便捷引导服务体系,为乘客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城市轨道交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脆弱性概念与分析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案例和相关文献,识别出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脆弱性产生影响的多个因素,从敏感性、适应性和暴露性3个维度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并选取实际案例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并对模型中的常量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识别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脆弱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仿真结果表明,人员沟通有效性、特许权协议合理性和社会资本经济实力会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脆弱性产生显著影响,在项目中要重点关注这3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提出工程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性和脆弱性的特征。从干扰、暴露和脆弱性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事故的机理,指出改善系统脆弱性是预防运营安全事故的关键。建立了包含漏洞修复、后果控制、鲁棒性提升和恢复力加强机制的基于脆弱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提升机制;并运用上述理论分析了某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准时性、捷达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指出车站配线的基本目的是为列车调度运行服务,提高列车调度机动性,灵活解决实际运行中的多种状态和功能需求。根据实际运营的需求和不同的功能要求,车站配线可以分为折返线、待避线、停放线、渡线、联络线、支线接入线、车辆出入线和安全线等8类。车站配线的设置必须从线网布局、车站分布、客流断面分布特征等全局考虑,并对客流预测、运行交路、发车密度、停站时分、列车满载率等基础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图例,研究了配线的分类、站点与配线的分布、配线的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配线的规则以及配线设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时期后,车站一旦遭受攻击,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营。介绍了能够反映网络复杂度的网络特征参数;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构建了上海轨道交通站点连通网络图及相应的网络特征参数;建立了网络节点攻击模型;分析了不同攻击策略下网络全局效率和最大连通度的变化情况,以及单节点遭受攻击和多节点遭受攻击下的网络全局效率损失和最大连通度损失的变化情况。车站的节点度越大,其受攻击后对网络的影响就越大,因此需要对节点度大的节点进行重点保护,实施更加全面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站后工程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施工过程中最为复杂、接口数量最为庞大的工程,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工程为研究案例,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站后工程设计中的各项优化进行探索,在体系建设、施工图协同设计、设计优化输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优化,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高效协同,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有效提高施工图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