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厦门BRT客流巨大,既有BRT车辆难以满足运营需求,迫切需要进行车辆升级改造研究。从对既有工程影响、对运营影响等方面对B型车、C型车、直线电机、有轨电车等制式进行分析比选,确定有轨电车选型方案。针对有轨电车中常用钢轮钢轨、胶轮导轨两种制式车型进行比选,胶轮导轨电车以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运行加速度、紧急减速、道床厚度小等优点,推荐在BRT升级改造中使用。相关研究成果适用于部分既有道路及桥梁改造轨道交通工程。  相似文献   

2.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作为超大或特大城市地铁网络的加密和补充、大城市乃至中等城市的骨干线路,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对 65 个国家 496 座城市的 2 600 余条中低运量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世界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得到世界范围内运营的齿轨、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utomated people mover system,APM)、跨座式单轨、直线电机系统、中低速磁浮、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和导轨式胶轮系统 9 种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线路里程共 18 744.84 km;并统计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在各大洲、各国家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其主要分布在欧洲的德国、俄罗斯等 32 个国家,线路里程达13 256.0 km,占比 70.7%;统计各制式在不同国家/城市、不同城市特征、不同线路功能定位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主要服务于人口小于 300 万的城市,76.25%的有轨电车线路、47.82%的跨座式单轨线路和 42.11%的直线电机系统线路作为骨干线,84.62%的齿轨线路作为旅游线,70.73%的 APM 线路作为机场专线。同时,梳理总结各制式的起源与发展,并对技术特点和参数、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城市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胶轮路轨全自动旅客捷运(APM)信号系统以移动闭塞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为基础,针对无人值守、灵活编组、集中控制等特点,设计出了更加合理的系统架构。详细分析了APM信号系统外部接口、内部接口及其相关功能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与地铁信号系统进行了多方面比较,着重描述了用户关心的典型故障场景,对设计人员、运营和维护人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义轻轨车辆涵盖钢轮钢轨制式、胶轮制式和磁浮制式,车辆制式决定线路的总体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规模。轻轨项目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根据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轻轨车辆。从车辆技术特点出发,对各种车辆的典型特征进行梳理,并对车辆的优缺点进行客观描述,以阐明各轻轨车辆的适用范围。钢轮钢轨车辆具备应用历史长、系统简单可靠、运能和运行速度覆盖范围广、路权和敷设方式灵活等优点,应作为轻轨系统网络化首选;但钢轮钢轨轻轨车辆应重点改善振动及噪声较大的缺点,并进一步优化车辆灵活性,以适应城市轻轨高架敷设需求。结合城市的特殊需求,并经充分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后,也可考虑采用胶轮跨座式单轨或APM系统。磁浮车辆的优势是应用于高速轨道领域,而在中低速城轨领域其主要优势为振动及噪声较低,但列车牵引能耗较高,敷设方式与折返能力亦受限,在轻轨车辆选择时应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厦门快速公交(BRT)1线运能已不能满足客观需求的现状,结合该线建设时预留的条件,通过对现代有轨电车、地铁(B型车)、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及自动导向轨道(APM)等进行对比,建议该线改造为现代有轨电车制式。从动力性能、环境友好、改造工程量、综合造价、社会影响等方面,对比胶轮导轨电车和钢轮钢轨电车,认为胶轮导轨电车更适合于该线的运能改造。  相似文献   

6.
大型枢纽机场的捷运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布置、运营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其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捷运系统的线路布置和"防旅客混流"等运营需求、特点,制定了捷运系统的CBTC系统方案。重点阐述了在控制区域划分、穿梭运营模式、全自动折返、远程自动休眠/唤醒、车门和屏蔽门控制等方面,具有机场捷运特点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上海浦东张江高新科技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从胶轮导轨系统和钢轮钢轨系统2种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系统的特点、钢轨及轨道结构选型等方面,对胶轮导向轨系统和钢轮钢轨系统有轨电车的轨道结构及设计施工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轨道交通范畴的市域铁路,在前期规划研究中做好车辆选型,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成本和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益。以匈牙利布达佩斯机场快线为例,着重针对机场快线的主要特征、系统制式、供电系统、资源共享等方面,通过对轨道交通市域线中车辆选型要点的分析,提出适合本线的车辆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9.
自动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在国内应用案例较少,特别是新型APM300轨道交通国内尚无运行线路,该试验线为国内首条APM300自动旅客捷运系统。总结新型APM300轨道交通的轨道系统构成,介绍新型APM300车辆所采用的三轨供电系统,对供电轨、接地轨的设计、安装方式进行系统阐述。介绍车辆导向轨导梁及导梁支撑结构的设计及供电轨、接地轨安装对导梁的具体要求。分析APM轨道系统常用的走行面形式及适用范围,并介绍试验线走行面设计及供电电缆上轨点处导梁结构的特殊设计及走行面电缆槽的预留设计。  相似文献   

10.
天河机场预埋旅客捷运系统是天河机场远期空侧乘客的重要运输通道,在进行捷运系统方案规划和设计时,需结合机场空侧客流组织综合考虑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与一般轨道交通的不同的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合理的线路布设。  相似文献   

11.
由广东省单独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营管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运行速度、车辆选型、运营组织模式等既不同于地铁制式,又不同于国铁制式,现行有关轨道交通方面的设计规范均不能完全适用,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参数需要另行研究选定。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特点、运营特点、车辆选型和服务功能,参考现行有关轨道交通的设计规范或设计暂行规定的原理、原则、理论依据和计算公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有关参数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机场捷运系统的功能定位。从服务标准、设计特点、车辆技术、运维模式4方面总结了机场捷运系统的特点及其技术创新点。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相比,机场捷运系统在步行距离、站立标准、行车间隔、可靠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机场捷运系统设计时,可因地制宜地进行线位和站位布局,设置灵活的运行交路和多样化的站台形式。对机场捷运技术创新点予以总结,对运维模式给予比较和评价。最后对全球范围内机场捷运系统的应用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展望了机场捷运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张江单轨导向有轨电车试验线于2009年12月31日投入运营。线路起自地铁2号线的张江高科站,终点为金秋路站,全长9.2km,设15座车站,线路通过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产业、科研、大学和生活区域。技术制式采用由法国劳尔公司开发的单轨导向、胶轮驱动、750V直流供电的Translohr系统。列车由3节车辆铰接而成,核定载客每列167人。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地方标准《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将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规范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采用钢轮钢轨制式有轨电车工程的规划及设计。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规划、运营组织与管理、交通综合设计、车辆、限界、线路、轨道、路基、结构、车站建筑、供电、运营监控系统、车场、景观与绿化、环境保护、节能。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拟在深圳机场T3航站楼北区建设卫星厅,并建设旅客捷运系统以输送T3航站楼与卫星厅之间的旅客。而深圳机场建设T3航站楼时,已对旅客捷运系统进行部分土建预留,因此车辆选型需考虑已预留工程对车辆类型的制约。不同运营模式下乘客的服务标准、乘客舒适度也不一样,而不同的运营模式也制约着车辆选型。因此,为满足车辆选型设计,重点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明确合理的车辆选型原则,选择适合深圳机场特点、满足客流要求的车型。  相似文献   

16.
积极发展中小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目前及未来需要的“立体式”“空中一体化”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因此车辆的多元化选择正当其时。现代有轨电车、单轨、中低速磁浮、胶轮地铁这4种系统制式具有运量适中、布设灵活、经济环保及建设周期短等的优势。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和特点,从适用性、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和社会效益等4个方面,兼顾乘坐舒适、技术先进、环境保护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对车辆进行选型以满足输送旅客的目标和国产化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结合有轨电车交通当前的发展形势,通过对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基本概念的再认识,针对当前新型有轨电车交通工程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从线路形态选择、车辆选型、运营模式及行车组织等方面提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规划与设计的见解,期望为新型有轨电车交通的规划、立项、设计和审查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胶轮有轨电车系统中导轨梁和螺栓的受力及布置,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胶轮有轨电车和导轨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车辆行驶速度、刹车初速度和螺栓间距对导轨梁和锚固螺栓受力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辆行驶速度对导轨梁Mises应力峰值影响不大,对螺栓纵向剪力峰值有较大影响;导轨梁Mises应力峰值和螺栓纵向剪力峰值随车辆刹车初速度增加而增加;导轨梁Mises应力峰值和螺栓纵向剪力峰值随螺栓间距呈阶梯式增长,在螺栓间距为3.0~4.5 m区间内变化幅度较大。设计时,螺栓间距取值需综合考虑经济性与安全性,建议取3 m;实际运营中,应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在80 km/h左右,并尽可能避免车辆高速紧急刹车制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迅速,车辆、供电、信号控制等各项技术日趋成熟,但如何合理开展现代有轨电车研究仍显不足,前期研究未充分考虑线路客流及运营成本,规划建设未能有效处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造成多数有轨电车线路在运营中出现客流低、运营严重亏损、竞争力难以提升、事故频发等问题。结合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规划建设研究经验,总结提炼切实可行的有轨电车研究体系,为后续有轨电车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胶轮有轨电车在设计运营成本、爬坡能力、曲线通过半径和运行噪声等方面较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有很大优势。针对胶轮导轨电车在运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冰雪天气,车轮爆胎、空簧失效、减振器失效等特殊工况,通过SIMPACK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对胶轮导轨电车在特殊工况下运营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特殊运营工况下通过降低运行速度等方法可以满足运行平稳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