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塘沽站树立"让旅客享受现代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以提升车站客运服务质量为基点,结合本站实际生产作业情况,推陈出新,从服务理念、候车环境、团队建设、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为铁路高铁站运营管理提供样板。  相似文献   

2.
高铁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影响运营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速铁路质量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完善的高铁质量数字化管理体系成为重要支撑。基于此,开展数字化高铁工程质量系统管理体系架构研究,对体系的整体、资源平台、基础平台、数字中台、业务应用、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与内容开展深入思考,助力高铁工程高质量建设,为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高铁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建筑类型.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16字建设理念的设计视角,以郑阜高铁许昌北站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客站的设计实践,介绍许昌北站在交通衔接、出行环境、文化体现以及智能发展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效果,以期在...  相似文献   

4.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地下站隧—八达岭长城站是一个大跨度洞群集中的地下暗挖车站,具有埋深大、防灾疏散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为实现地下站隧智能展示管理,通过突破面向运营管理的站隧信息模型一致性表达、站内特定设备三维重建、深埋复杂空间虚拟场景构建及地下候车空间隐蔽工程的可视化表达技术,实现了京张高铁地下站隧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智能展示与基于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的隐蔽工程展示,构建了与站内实景空间一致的虚拟仿真场景,为旅客提供虚实交融、感知交互的出行体验服务,同时为现场工作人员在站内开展可视化综合维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高铁隧道及地下车站活塞风效应,采用经三维CFD数值模拟验证后的一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建立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及半高安全门地下车站通风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进出站人行通道风速,并评估通道内人员安全性。结果表明:一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准确预测咽喉区气流分布及通道风速;列车正常运营产生的活塞风直接影响站内气流,进出站人行通道内风速最高可达8.3 m/s;风速最大负值出现在两个区间分别有列车往隧道外以最大速度行驶时,风速最大正值出现在两个区间分别有列车以最大速度进站并在车站附近会车时;单车越行和两车会车时,通道内最高风速分别可达4.6 m/s和7.6 m/s;通过人员安全性分析,得到本模拟计算的通道内最大风速8.3 m/s在安全范围内,只是部分人员感觉不舒适。研究结果可用于高铁地下站通风系统的安全和舒适设计。  相似文献   

6.
京张高铁是支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冬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冬奥会期间将面临旅客需求多样、线路条件复杂、安全保障要求高等重大挑战。为此,文章从服务、安全、文化展示3大方面系统分析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总体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面向冬奥会出行的京张高铁智能化服务总体架构,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6项关键技术,并在冬奥会期间开展国际化售票服务、智能站车服务、智能动车组、安全大数据应用、地下站隧虚拟交互导引和融合展示服务、京张高铁文化视觉展示等典型应用示范。项目的系列成果,将为我国新一轮高铁产业增长提供技术动力,同时,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高铁在全球的品牌地位,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站房"核心要义的视角,诠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倡导的新时代文化高铁建设理念。以郑渝高铁禹州站为例,阐述"文化站房"的创意和设计表达,基于禹州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钧瓷文化的特质,在建设实践中展示了高铁站房文化创意的4个表现层次,即城市文化元素传达、道地文化主题表现、文化史诗的情境隐喻和相关技术的创新实践。高铁站房建设达到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结合的高度,意味着高铁建设者肩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自觉、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高寒地区运营典型案例哈大高铁近几年的实际运营故障数据,指出高寒地区动车组运营故障的原因包括设备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3类。从提高高铁设备设施技术水平、严格动车组专业技术管理及加强高铁安全文化建设3个方面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对于完善高寒地区动车组安全保障系统、保障哈大高铁运营安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了使我国高速铁路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本文在介绍季节冻土分布及工程特性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控制技术以及轨道结构工程、接触网和动车组融雪除冰等其他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结论:(1)应尽量避免季节性冻土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从高铁的平稳、安全、舒适、耐久性方面考虑,以桥代路是有效的措施;(2)对高铁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进行全面监控,结合高铁结构变形规律,开展相关研究,确保高铁安全、高速、健康运营;(3)大力研发非接触式无损监测技术,避免监测仪器对高铁主体结构的影响,使监测结果及时为设计优化与养护维修提供重要依据;(4)不断认识、探索、积累和完善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同时加强对冻害原因与对策措施的系统分析、冻害机制与维护技术研究,建立季节冻土区高铁养护维修技术标准,逐渐使我国高铁适应各种严寒环境的建设和运营;(5)本研究结果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铁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沿线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但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和铁路路网规划等原因,仍有部分地区没有高铁线路经过,如何使这些地区融入高铁网,实现边远地区乘客便捷出行,研究提出了高铁无轨站模式。立足于既有高铁无轨站的实际建设及运营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从建设意义、建筑设计要求、运营管理模式、盈利模式、风险分析等方面对高铁无轨站建设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为形成多产业融合的"高铁+"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提升,提供一种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成都地铁春熙路站公共空间设计中,以公众出行需求的便利性为目标,以文化与环境的融合为导向,以生态绿色景观为支持,综合运用现代建筑与景观设计的手法,以简洁大方的造型,绿意盎然的环境,生态环保的功能,打造独特的公共空间景观,带给市民以舒适、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新建高铁引入既有铁路枢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既有铁路枢纽的运营产生一定影响,本着"铁路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铁路运营,铁路运营为铁路建设创造适时便利的施工条件"这一互惠互利共赢原则,应采取过渡工程方案和运输调整措施减少铁路建设过程中对既有铁路枢纽运营的影响,同时为铁路工程的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京张高铁引入北京枢纽过渡工程方案为例,为类似高铁建设引入既有铁路枢纽过渡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公铁联运的高铁无轨站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以南宁铁路局建设的广西高铁无轨站运营网络为例,对高铁无轨站不同的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未来广西和其他省份高铁无轨站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铁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营,其快捷便利的特点已越来越成为百姓出行的首选.依托铁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发挥铁路综治工作优势,维护高铁运行治安秩序,保障高铁运营安全,建立高铁旅客列车治安防控体系、高铁站区治安防控体系、高铁沿线安全防控体系,全方位构建高铁综治防控网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铁快速发展,高铁枢纽成为各城市的交通中心,应融入"智慧化"城市建设。分析我国高铁枢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新建高铁枢纽应构建一体化管控体系,采用BIM集成、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实现高铁枢纽的智慧规划、智慧设计、智慧建设、智慧运营与管理,为人们提供更现代化的换乘出行服务,实现站、城融合,同时实现枢纽本身各系统集成、安全、精细、智慧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传统铁路路基状态评估的有损检测不宜用于高铁无砟轨道,而以轨检车为代表的无损检测物理意义不明确,难以定性路基病害或预测其变化趋势。鉴于高铁路基易受工后沉降及运营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类似于工程承灾模型,故以灾变论为基础,引入工程易损性理念。分别将运营环境与路基自身属性类比为致灾体、承灾体,将常规轨检车动检与工后沉降监测、外部运营环境调查相结合,采用可拓物元分析法为计算模型,提出高铁路基服役状态评价新方法,并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典型区段展开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工程易损性理念后,实现了基于统计学意义、工学机理与工程地质环境的高铁路基状态"三位一体"综合评判,有助于反映其瞬时性状、病害成因及发展趋势,较传统方法更为全面合理。该方法可为高铁路基服役状态的提前预判与及时响应,以及铁路部门运营方案调整及养护维修等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一代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正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然而,针对智慧交通枢纽的顶层设计尚未明确,各地智慧交通枢纽、站城融合的实现路径及建设方案也各不相同,尚处于探索阶段。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结合站城一体化设计理念,依托深圳市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在阐述枢纽运营管理模式及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枢纽运营管理目前存在的诸如信息化水平低、旅客出行体验差、商业开发乏力等痛点,明确枢纽在生产运营、旅客服务、商业开发方面的智慧化需求,并据此提出智慧枢纽平台设计方案,包括平台定位、平台总体架构,以及IaaS、DaaS、PaaS、SaaS各层和云平台、云管平台、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等的具体设计,以期为类似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安全意识、行为准则、管理理念等因素的总和,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铁路安全物质文化。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坚持教育先行,引导培育共同安全理念;强化安全风险责任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导向;注重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铁运营对线路精度要求极高,对周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邻近高铁施工安全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将酿成大祸。本文以南京宁和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紧邻高铁桥梁钻孔桩施工为例,介绍全套管全回转钻孔桩施工技术。该技术具有适用地质条件广、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有保障、对周边环境及高铁运营影响小等优点,极好地保障了施工期间高铁运营安全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5G具有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连接等优势,已成为智能高铁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分析GSM-R系统的应用现状,指出GSM-R系统存在的问题。对5G在智能高铁中的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智能高铁的各种业务需求提出相应的应用模式。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标志的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在铁路行业的融合应用,将有效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安全可靠性和运营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