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市场上,紧凑型轿车是主流的家用轿车,销量最大,竞争也最激烈。之前,这块市场是合资车型的天下,卡罗拉、速腾、标致307、思域等车型都是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自主品牌阵营中,还没有一款车能够拿出来和这些合资品牌的车型正面竞争。然而随着荣威550的上市,这种格局终于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2.
上汽荣威950     
《时代汽车》2012,(8):80-81
六年前,上海汽车荣威正式起步;五年前,荣威750下线;四年前,荣威550成就过万销量;两年前,荣威又推出了350,一点点的塑造荣威品牌的口碑。荣威一直在努力摆脱国产车低质价廉的形象,传递自主品牌“精品车”的概念。但对于火热的中型车市场,仅靠陈旧的荣威750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荣威打算用一款旗舰产品将品牌置于高起点,这款车型是荣威950,它将担当起荣威品牌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19日,上汽荣威550高调上市,作为荣威品牌下的第二款车型,也是首款自主研发的紧凑级车型,荣威550被上汽寄予厚望,期望其成为冲击销量的主力车型。从2007年在上海车展以W2概念车形象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到2008年北京车展正式亮相,荣威550一直被包装为“全时数字轿车”,成为民族汽车品牌中首个高举科技性与数字化大旗的车型,自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市1个多月之后,2008年8月荣威550就以2546辆的月销量成为同级车型中的领军者,超过了同样使用1.8T发动机的明锐与速腾。  相似文献   

4.
荣威550     
《汽车知识》2010,(1):86-87
<正>试驾人:阿甘试驾地点:北京驾龄:8年现开车型:捷达纵观国内车市,就像是八国联军入侵一样,到处都是国外品牌的车型,自主品牌的产品又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想要买到一款称心如意的国产好车还真不容易。正在犯愁的时候,朋友给我推荐荣威550,看价格符合预算,研究品牌,  相似文献   

5.
上汽荣威550     
《车时代》2008,(7):289-289
已归于上汽旗下的荣威品牌,推出第二款自主车型荣威550,产品线体系逐步成型,荣威750主攻中高级轿车市场,而荣威550定位在国内最有潜力的中级车市场.  相似文献   

6.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从微不足道,发展到已经占据了全部销量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虽然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却没有水涨船高,自主品牌轿车一直徘徊在低端车型市场,自主车型很难摆脱低价格、低品质的形象。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有效借助国外先进技术,一些自主品牌车型已经在品质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堪比合资!本期服务测评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分别是荣威350、奔腾B50、骏捷,那么在迅速缩小与合资品牌车型品质上差距的同时,这些自主品牌车型的售后服务是否与时俱进了呢?让我们一起来评价这3款车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荣威作为我国自主品牌中的一支生力军,旗下车型(荣威550)在2008年就接受了C-NCAP的测试,获得5星级评价。2010年,另一款车型荣威350  相似文献   

8.
景升 《世界汽车》2009,(2):36-37
从荣威750到荣威550,上汽集团在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不遗余力。常言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光是自家之言还是难以取得消费者信赖。2008年12月9—11日,C-NCAP对荣威550进行了碰撞测试(测试车型是CSA7181AB),最终,荣威550以45.5分的成绩获得5星评价,在安全方面做到了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9.
赵欢 《时代汽车》2013,(1):80-82
本批评价的六个车型涵盖了合资品牌、本土自主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榜单中的六个车型,有四款车型获得5星评价,两款车型获得四星评价——它们正是合资自主品牌东风13产启辰D50与东风本田思铭。  相似文献   

10.
张毅 《汽车杂志》2007,(4):52-52
春暖花开时节,上汽集团精心打造的第一款中高档自主品牌轿车荣威750,在“两会”召开之际在全国范围向首批车主交付。至此,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终于结束了没有自主品牌轿车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12,(11):151-151
10月3日开幕的天津车展中.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携旗下荣威。MG双品牌全系车型悉数登场,其中荣威950以及MG5成为参展车型的焦点。作为上汽第二代产品的旗舰车型.荣威950的综合实力超越了同级合资品牌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荣威950的静音效果超越德系主流竞品近一倍。MG5是上汽自主品牌整合全球资源、基于GIobalA平台诞生的第一款中级两厢车。MG5在延续了MG品牌独特的英式造车理念和运动基因的同时.首次突破性地注入了轿跑灵魂设计理念.深入强化了MG“个性、气质、创造力“的品牌精髓.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车感受。  相似文献   

12.
《世界汽车》2012,(5):19-19
传祺GS5是一款有着浓郁欧系设计风格的SUV车型,先期上市的2.0L车型售价为12.38万元起,使它在城市SUV市场博弈中独辟蹊径:向上与合资品牌竞争有价格优势,向下与自主品牌SUV竞争则有品质优势。对于一款城市SUV车型来说,丰富的车内配置是必不可少的,传祺GS5的科技配  相似文献   

13.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1,(11):116-121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主品牌所占份额有不断下降和萎缩的趋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合资品牌车型不断向下延伸,挤占了不少原属于自主品牌的市场;另一方面也说明自主品牌车型和合资品牌车型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导致其在直接竞争时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4.
《车时代》2013,(8):84-86
全新荣威550是上汽耗时五年精心打造的一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二代全时数字轿车”,从设计之初就基于DIS全数字技术开发,可以说是目前国内A+级车主流细分市场中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水准最强的车型,彰显了中国品牌的造车实力。而80后的消费者是伴随着“数字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很少有人能离得开无线网络,更很少有的人能离的开触屏移动终端。因此没有比80后这个群体更容易懂得全新荣威550的好。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7,(8):34-35
截至2007年7月15日.C—NCAP已经.测试了22款新车.公布了16款车型的测试结果.其中自主品牌车型6款.合资品牌车型10款。成绩表明.自主品牌车型成绩最好的是奇瑞A520(37.6分.3星).最差的是吉利自由舰(286分.2星);而合资品牌除了北京现代雅绅特3星(32.9分)外其余成绩均为4星以上。从安全角度考虑.结合市场众多因素.究竟是买自主品牌车还是合资品牌车成为”C-NCAP会客厅”的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6.
《汽车杂志》2010,(3):50-51
在2010年最新的工信部新车目录中,多家自主品牌扎堆推出了混合动力或纯电动车型。另外,自主品牌还有多款轿车产品登上了工信部新车目录,获批投产。而合资品牌车型目前出现在目录上的仅有马自达的一款多功能乘用车,预计为马自达8。  相似文献   

17.
龙川 《轿车情报》2010,(6):128-133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隆重发布荣威品牌。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总裁陈虹正式对外宣布,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个“创新传塑经典”的口号,让我们看到了荣威从最初的荣威750,发展到后来的荣威550,直到现在荣威350的进步。虽然这三款车型之间的时间跨度仅有4年,但每一款车型都带有各自独特鲜明的烙印。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荣威品牌在设计方面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YUEYUE  杨浩东  Penny 《汽车导购》2015,(12):136-139
小型SUV车型是近年来车企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之一,合资品牌、进口品牌和自主品牌都相继推出自己的小型SUV车型,而个性定制和进口身份则是雷诺卡缤的最大卖点。今天的车主就是一位留学归来的法系车拥趸。  相似文献   

19.
柯怡达 《轿车情报》2011,(12):80-83
放眼国内的A级轿车市场。这几年的车型内斗愈加厉害,以我国自主品牌为例,不少车厂纷纷推出了众多强有力的车型与那些合资品牌做着顽强的厮杀,尤其是吉利旗下的全球鹰品牌,这次重磅推出了一款更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全球鹰GC7,它搭载了吉利自主研发的动力总成系统。并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它的出现无疑又成为了A级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新星。  相似文献   

20.
曲涛 《商用汽车》2008,(3):33-35
从"荣威"看客车自主品牌 1.荣威"为何赢得市场青睐 AC尼尔森的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第3季度,荣威品牌知名度已经达到55%,在所有的汽车品牌里,荣威品牌知名度是上升最快的一个.作为上汽集团首款自主轿车产品,荣威的高起点一度引来业界的质疑:一是英系车概念能否被国人接受,二是作为全新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开局面.但是,从上市以来的表现来看,笔者认为荣威是目前我国最成功的中高档汽车自主品牌.除了一连串令人赏心悦目、情理并重的广告和各种细分市场的营销策略,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产品销量.上汽荣威提供的数据表明,荣威从2007年3月上市,到9月销量已超过1万4000辆,月均销量达到2000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