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路沿线地形起伏对沿线的工程分布有着重要的关系,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揭示地形起伏与铁路工程规模相应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研究表明,以6~10 km范围内地面起伏高差的各项统计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更有效地确定工程规模,以地面起伏高差或其各项统计指标构成的主成分作为连续变量,能够快速计算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2.
新建西安至十堰高速铁路穿越山高沟深、高程落差大的秦岭山脉,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选择经济合理的最大坡度方案,对线路长度、工程规模、建设投资、运营效果、运输能力影响较大。结合规范要求及相邻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对翻越秦岭的蓝田至郧西段最大坡度方案进行研究,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等对20‰,25‰,30‰不同方案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论证分析,推荐采用与地形适应好、工程经济优、运输质量高、与路网协调统一的25‰坡度方案。研究结论为本线技术标准选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铁路翻越秦岭地段最大坡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建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综合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所经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多集中于1 250~3 000 m。线路通过著名的海原大地震地带,地质条件复杂且不良地质较多。该项目将连接拟建银西、宝中、包兰、兰新4条国铁干线。针对该线的特点,应用综合选线方法,重点对控制本项目的主要接轨方案、走向方案、越岭方案、红会矿区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对比,突出了各种方案的侧重点,最终得出了接轨位置理想、走向合理、越岭垭口选择正确、穿越红会矿区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5.
京沪高速铁路最大坡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最大坡度的研究,主要从地形条件,动车牵引力,土建工程费和运营费及电动车组性能与坡度适应关系等方面,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最大坡度标准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通过对岷江上游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河谷两岸重力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总结岷江上游河谷的重力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为拟建成都至兰州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汶川-川主寺段的选线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岷江上游汶川-松潘段河谷区为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活动性断裂发育,构造背景复杂,地表破碎,坡面稳定性差;(2)调查河谷两岸240余处重大重力地质灾害,其分布特征为:类型多样、规模巨大、密度大、具有成群成带分布性、衍生性(次生性)灾害长期存在,主要沿岷江河谷线状分布,如果岸坡较陡以崩塌岩堆为主,如果岸坡缓堆积物易堆积形成滑坡;(3)本研究结论对西南高山峡谷区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以及高山峡谷区线性工程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具体工程为例,在介绍隧道突水及其诱发的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突水地段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地表沉降监测资料,对隧道突水及其诱发地表变形的机理、地表变形特点及其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防止隧道突水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阐述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及两种主要数据结构,简要介绍几种地形分析的算法,并以具体项目为背景,对数字高程模型在铁路交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电动车组对不同坡度的适应性分析和与相邻线标准匹配以及地形条件分析,通过工程费、运营费综合比较,确定哈大客运专线的最大坡度。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故障树分析方法,并结合工作经验讲述如何将故障树分析结果与危险源日志进行对应链接,从而清晰、形象的为危险源的来源提供有力证据,规范项目技术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依据UIC 615-4规程的有关内容对设计的30t轴重机车转向架构架强度进行校核分析,计算了转向架构架在超常工况和模拟运营工况下的载荷,采用Hypermesh软件对三维实体模型进行结构离散化,再利用ANSYS软件对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以及模态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转向架构架能够满足车辆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故障树分析(FTA)方法是对列车进行安全性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功能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与FTA结合应用,首先进行功能FMECA,得出FTA的顶事件,再应用FTA从上至下进行演绎,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使得列车安全性分析更为直观、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初步危害分析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如何将操作与支持危害分析方法用于列车安全性分析。分析工作的流程为确定分析对象,以建立任务列表,分析潜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规范要求。以“列车出站”操作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操作与支持危害分析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一研发项目的车体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软件对仿真分析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车体局部固有频率及振型。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变压器安装的两种方案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并得到了不同频率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相似文献   

16.
胶轮导轨电车滚振试验台是研究胶轮导轨电车轮轨关系的重要平台,激振单元是试验台的核心部件。以胶轮导轨电车滚动振动试验台的激振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UG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到ANSYS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试验台激振部分在最大载荷下的合位移、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的等值线云图,以及前5阶固有频率及其相应的振型。分析结果表明:伺服液压缸的存在可以提升试验台的结构特性;试验台的1阶固有频率远离激振频率;通过增加调整垫铁的数量可以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分析验证试验台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分析数据为试验台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单跨双线铁路曲线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特性,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模型,对列车通过单跨曲线桥(半径为600 m)内线和外线时,各板件的振动情况及影响最大的主频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与单跨直线桥的振动特性差异,为后期的单跨曲线桥结构减振处理及连续曲线桥梁(半径为600 m)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板跨中结构位移方面,曲线桥(外线行驶)>曲线桥(内线行驶)>直线桥。顶板振动加速度方面,曲线桥(外线行驶)>曲线桥(内线行驶)>直线桥。但是在两侧板、底板振动加速度方面,曲线桥(内线行驶)>曲线桥(外线行驶)>直线桥。相比直线桥,曲线桥产生的低频振动更大,振动加速度对应的主频也较多,引起的低频噪声也更大。由于横向力的影响,桥梁结构稳定性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东营黄河大桥大悬臂状态抗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东红公路东营黄河大桥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桥位地处黄河入海口,台风影响明显,因此风对结构的影响是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结构在自然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应力、变形及振动,并对桥梁在运营阶段的抗风能力进行分析,为工程抗风采取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薄壁柔性墩刚构桥,处在风口和多遇台风时,风对结构的内力、应力、变形及振动的影响明显,尤其结构在龙卷风风荷载下大跨连续梁临时支墩抗扭强度不足,为此箱梁长悬臂施工力争安排在风速最小的季节内,并尽可能采取措施加强桥梁的横向刚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面环形薄板受扭转(或剪切)时的载荷情况,在极坐标系中进行了应力计算,得出了非常简明的结论,并且应用ANSYS软件对该结论进行了校核.将空间环形薄板受相似载荷的情形下的应力分布与该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后的应力分布进行对比后得知,空间环形薄板的内轴面固定时应力也可采用该结论进行近似计算,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应力计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