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中,劲性骨架安装线形直接影响成拱线形。若控制不当,甚至会造成拱肋合龙困难。依托夜郎河大桥工程实例,通过仿真分析拱肋斜拉扣挂法悬臂拼装架设全过程,结合现场内力及线形实时监控,研究分析大跨径劲性骨架拱桥拱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结论:(1)在劲性骨架悬臂拼装时采取拱肋线形和索力双控,以控制拱肋线形为主;(2)在进行仿真分析时,采用节段竖向“0”位移控制索力大小,通过对扣索索力和控制点标高进行调整,竖向位移控制在1 mm误差范围内,得出此时扣索索力;(3)合龙前进行线形两岸联测以及全桥复测,根据拱肋内力及线形的监控结果,通过扣索、缆风索对拱肋进行全面线形、内力合理有效调整;(4)本文提出的拱肋施工控制方法,可有效保证成拱线形和结构应力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对斜拉扣挂法悬臂拼装架设拱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合龙段施工是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桥的成桥线形和应力状态。结合渝黔高速公路河耳沟特大桥(122 m 210 m 122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的施工实践,介绍合龙段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方法,如应力与变形测量、中跨合龙段顶推及劲性骨架锁定等。  相似文献   

3.
薄壁空心高墩长节段爬模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铁沟特大桥为例,介绍了6 m长节段液压爬模施工技术。首先阐述了液压爬模技术的原理,然后按照爬模施工的工艺流程:劲性骨架安装、模板拼装、爬锥预埋、模板循环爬升、模板拆除,详细介绍了每一步的施工方法,最后补充说明了测试元件预埋、主筋连接、线型控制、模板变形控制的操作要点。该空心高墩长节段爬模施工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模板爬升次数多、施工进度缓慢、线型难以控制等关键问题,简化了施工工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梁短线法节段梁预制及拼装复杂施工过程的高精度控制问题,研究节段梁的施工理论线形、坐标转换及匹配节段定位、预制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提出节段拼装线形偏差预测直接法、斜率法及其可视化方法,以及提高首块节段安装精度和多种指导施工的纠偏措施。以某跨海大桥引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对其节段梁预制及拼装全过程进行精细的计算模拟,分析计算节段梁预制和拼装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MATLAB自主研发的短线节段预制拼装(SL-PA)控制系统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短线法节段梁预制拼装过程控制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对节段梁预制线形与拼装线形的控制,实现了施工过程中预制阶段与拼装阶段的衔接以及施工数据与监控数据的互通,大大加强了数据管理的便利性以及线形控制的实时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以西成客专汉中汉江特大桥双线铁路64 m节段拼装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节段预制、架设施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施工过程工艺控制,总结客运专线双线大跨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梁段预制、架设施工技术,包括预制阶段的模板、胎具的加工及安装使用,钢筋工程,预埋件安设、孔道成孔和混凝土工程;架设阶段的梁段线形控制、预拱度设置、湿接缝施工、预应力张拉及张拉过程中的梁体体系转换。  相似文献   

6.
针对悬臂拼装短线法预制、施工、合龙段线形控制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的问题,结合郑州东四环快速化工程项目节段预制悬臂拼装连续梁桥施工实例,基于精细化有限元分析与短线法理论,提出了施工线形及多种纠偏措施的主梁线控技术。通过精细化分析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提出不同的线形纠偏方案,并选取合适方法对悬臂拼装连续梁的线形进行有效控制,最后经过线形控制及纠偏得到良好的合龙线形。研究表明,运用空间三维坐标转换原理,得到理论安装线形,通过有限元施工阶段模拟,可为悬臂拼装节段梁的受力及线形参数提供参考;结合不同方法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法的优点共同控制线形变化,有效提高线形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节段梁预制线形控制难度较大、误差消除困难,结合郑州—许昌市域铁路节段箱梁施工,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三阶段控制的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并形成了以下结论:(1)有限元模拟可以为施工阶段划分、施工线性控制等提供详细的节段梁受力参数,是施工前需要提前进行的关键分析手段;(2)结合施工特点,将曲线段和直线度控制参数分别列出并建立前期控制阶段的几何数据库,可以有效提高线性的控制精度;(3)预制和施工阶段采用精确测量控制APP软件,实现了自动计算,杜绝了人工记录的瑕疵,提高了阶段梁预制安装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是建造600 m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铁路拱桥的关键环节,为此提出某600 m跨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主拱圈混凝土浇筑方案,具体为:采用四工作面法,主拱圈截面分为6环,并设1组斜拉扣索辅助调载,适当调整1环混凝土在各工作面上的浇筑顺序和节段长度。采用有限元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验证该方案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主拱圈拱脚和控制性截面应力过程线峰值处分别设置工作面,且首先在第二工作面上浇筑一定长度的混凝土节段,再同时浇筑第一、第二工作面混凝土节段,可有效降低浇筑过程中结构的瞬时应力;通过在主拱圈拱脚附近设置斜拉扣索并适时调整索力作为辅助调载措施,可达到调整拱脚截面应力和保持拱轴线合理下挠的目的;通过合理设置工作面和辅助措施,适当确定混凝土浇筑顺序和节段长度,可保证主拱圈外包混凝土浇筑期间结构应力和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吊钟岩大桥主跨为跨度140 m上承式拱桥,拱肋为劲性钢管骨架混凝土箱形结构.文章重点介绍钢管骨架转体施工中的施工控制计算模型、转体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应力、位移的监测情况.  相似文献   

10.
钢管骨架无支架缆索吊装法扣索索力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力矩平衡法和有限元零位移法确定扣索索力的优缺点分析,针对落布溪大桥拟定的扣索方案,采用优化后的计算方法确定最优扣索索力,确保本桥拱肋节段安装的线形精度和施工安全.研究结论:采用将扣索和骨架结构作为结构的整体进行非线性迭代计算求解最优扣索索力,通过相应的迭代计算和骨架节段正装和倒拆计算,得出骨架合龙前的优化扣索索力,并给出钢管骨架吊装施工中钢管应力及标高的控制数据.实践表明,采用本方法能够保证钢管骨架具备良好的合龙条件,并且在施工中能够给出准确的标高控制数值,对落布溪大桥的钢管骨架吊装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州地铁空调系统的特点,采用串级模糊控制概念,提出了一种地铁大空间空调系统温度控制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列车控制技术的目标、定义以及基本需求的描述,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列车控制自动技术、智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并对我国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列车控制仿真系统中速度控制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列车控制系统结构和列车速度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列车控制仿真中列车速度控制模式的曲线的计算方法.目次,整个列车控制仿真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开关电源V2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介绍了电压型、电流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V2控制方法,分析了V2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对V2控制方法和电流型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V2控制方法对于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都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内燃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提出采用基于虚拟仪器的检测装置。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方法。运行表明,装置的工作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内部控制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其公益性、产权不确定性等复杂特点,导致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复杂性。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机制,对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项目法人对财务报告准确性的责任并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控制方法,即从换乘客流来源考虑,通过线网客流压力共担,实现换乘客流在站点及时间上的精准控制,保证换乘站客流控制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换乘站的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在换乘站可预见性大客流的案例中,详细说明客流量化控制策略和计算过程,制定有效的预案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换乘站大客流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8.
高速动车组恒速控制策略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电动车组在0~250 km/h的速度范围内稳定运行,提出一种恒速控制策略.通过牵引控制与恒速控制之间平滑过渡,防止在不同控制方式之间切换时引起较大的转矩和电流波动.在速度低于125 km/h采用准恒转矩控制,速度高于125 km/h采用恒功率控制.采用直接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系统,牵引逆变器采用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的带中点钳位二极管的三电平拓扑结构.仿真结果验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Agent的列车分布式智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列车控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列车在物理上的分布特性及任务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列车智能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讨论了其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给出了多Agent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多Agent之间的协同机制。最后给出了列车速度控制的多Agent系统的协同控制过程。通过将多Agent引入列车控制系统中,可以改善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作能力和主动性、提高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逻辑控制装置在电力机车上的运用以及机车逻辑控制装置的原理,同时结合SS8型机车上改装运用情况对机车逻辑控制装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