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热状况是决定路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片石通风路基是按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设计的.介绍片石通风路基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来,以中铁西北院为代表铁路系统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多年冻土区土冻结和融化过程特性研究、多年冻土工程地质勘察和冻土地基与路基、重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方法等铁路工程勘察、设计的有关问题开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均已纳入我国多年冻土区铁路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中,成为我国多年冻土区已有铁路维修、养护和新线设计、施工的依据,为我国多年冻土区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本篇是这项工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边坡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热状况是决定路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青藏线片石通风路基是按保护多年冻土的原则而设计的。文章介绍片石通风路基的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风管路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路基结构,具有降低多年冻土地温抬升路基人为上限的性能,对多年冻土区铁路的建设及运营提供安全保证.本文结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及空气流通特征,对通风管内空气对流形式进行分析,并通过传热学基本理论对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体的传热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的传热理论.认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通风管路基的传热方式主要为空气的强迫对流、自然对流及热传导3种,并通过理论计算及试验得出使通风管路基达到最大功效的合理的长径比.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冻害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多年冻土的地温分区和冻土分类及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原则及应用范围,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下伏多年冻土的含冰量特征.冻土作为铁路建筑物地基材料,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工艺,解决热侵蚀导致冻土地基变形,是施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路基工程施工实践,对高原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介绍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质、气候特点的铁路路基排水系统设计原则与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温智  盛煜  马巍  吴吉春 《铁道学报》2005,27(3):91-96
保护冻土原则是多年冻土区路基设计的首要要求。本文运用带相变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解法,模拟分析铺设聚苯乙烯(EPS)板后铁路路基下多年冻土最大融化深度在随后50a内随时间的变化,提出保温板铺设的适宜位置;总结分析保温板厚度和路基填土高度的关系;基于年平均气温给出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工程中保温材料的适用范围,并对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对保温处理措施适用范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浅谈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运营养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高原地质地理、水文条件、路基状况等,分析了青藏铁路路基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引起路基变形的多年冻土现象.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的病害特点,同时根据高原多年冻土的特殊性,提出了相应的路基养护措施和养护工作的内容,并对一些路基病害提出了应急预案;最后就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养护措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病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通过多年冻土区总长553.758 km,主要介绍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主要病害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热棒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冻土路段热棒试验路基和对比路基的地温及变形现场监测,研究热棒对多年冻土路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埋置在正线试验路基左侧不同规格热棒周围地温的监测,研究热棒构造对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棒显著抬升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天然上限,其最大平均抬升值达1.66 m;斜插方式埋置热棒能使最大融化深度曲线更快地趋于平缓,达到对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的整体保护;热棒路基的累计变形远小于未设置热棒的对比路基;热棒的产冷功率越大,其降温效果越好,降温范围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总结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成套关键技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铁路保护多年冻土的成套路基关键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解决青藏高速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技术问题提供了途径与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热防护工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我国青藏铁路的修建充分考虑了对多年冻土的保护,在路基热防护措施中采用了热棒路基,碎(片)石护坡、块石护坡、片石气冷等关键技术。文章对青藏铁路各种路基新结构的地温进行研究,通过地温值计算得出最大融化深度,从各年最大融化深度的对比分析,研究这些措施对保护多年冻土,保证线路安全的作用。研究结论: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热防护措施能使路肩下最大融化深度减小。路基新结构的应用对保护多年冻土、降低地温、稳定路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区高填方斜坡路基发生病害成为青藏铁路一种新的线路病害类型,对青藏铁路的运营造成了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研究。以该类病害发生较为典型的风火山地区某路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收集地质、气象等资料和进行现场调查、地质勘探、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研究结论:将其病害特征归纳为路基下坡侧坡脚渗水、路基坡体出现开裂、路基沉降明显3个方面。并从地形因素、地质条件、水位气象因素、冻土地质环境4个方向对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固路基坡体、完善防排水系统、加强热防护措施和加强安全监测等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的修建会形成次生不良冻土现象,次生不良冻土现象会对铁路产生诸多危害。研究青藏铁路修筑以后次生不良冻土现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意义重大。对青藏铁路沿线不同类型的次生不良冻土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研究青藏铁路修筑以后次生不良冻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查明对青藏铁路有直接或潜在威胁的次生不良冻土现象18处,其中与路基有关的次生不良冻土现象较少;与桥梁有关的次生不良冻土现象,主要是桥下形成冰椎、冰幔等;与涵洞有关的次生不良冻土现象,主要有涵洞下沉等。研究表明:未来气温升高导致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大量融化,将会产生诸多次生不良冻土病害,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7.
路基冻胀问题是影响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平顺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高铁运营质量和安全。混凝土基床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路基冻胀问题,但也存在其本身在季节性冻土区气候环境下的变形问题。使用顺序耦合热应力分析对混凝土基床开展仿真计算,分析其在不同长度、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基床存在冬季两端翘曲现象,在极端条件下变形差可达4.8 mm,结构长度和环境气温均对变形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重复的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要产生不可恢复的累计下沉,最终影响轨道结构的平顺性,所以承载特性和变形问题便成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的控制因素,对路基填料以及压实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标准,研究满足强风、大温差戈壁土风沙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技术参数要求的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标准,包括填料的选择、控制、压实工艺及质量检验方法等,提出有关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站场路基温度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场路基的宽度为单线普通路基宽度的两倍 ,结合青藏铁路试验工程观测的数据 ,分析了冻土区站场路基地温场以及多年冻土人为上限的特征 ,探讨了路基的冻结和融化过程的规律 ,阐述了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哈齐客运专线为工程背景,针对冻土地区路基的特定填料,合理优化选取了天然砂砾类料做为路基填料;通过试验段施工,结合天然细圆砾土A、B组填料最佳含水量、最佳颗粒级配、细颗粒含量,确定了合理的施工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根据设计要求提出一系列防冻胀措施,并对能够保证路基压实度、K30、E vd等各项检测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满足了施工需要,成功解决了表层压实的难题;通过冻胀变形观测验证了防冻胀措施的效果,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冻胀地区路基施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