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在工程建设中对高差较大的岩质边坡工点,因节理裂隙发育将边坡岩体切割得较为破碎,常规的加固方式为框架梁锚杆+ 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但框架梁锚杆的大面积使用造价较高,而单纯采用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又不能保证破碎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破碎岩质高边坡的新型生态防护结构,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其适用性.研究结论:通过对以往高边坡工程中可采用的台阶式边坡防护和框架梁锚杆+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加固2种防护方案的对比分析可知,2种方案都存在不足之处,不能满足有关边坡防护工程整体稳定性要求.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破碎岩质高边坡的新型生态防护结构,此结构将锚杆对浅层不稳定体的有效加固与植被混凝土绿化护坡相结合,达到对高边坡的防护作用,又改善了工程环境.通过在新建丽江车站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改建铁路青藏线西宁至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柴达尔至木里铁路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从边坡生态防护的几大优势,阐述了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在采用机械防护的同时生态防护的重要性.结合工程实例,全面分析了国内常见几种生态防护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在以后工程实际和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沪宁铁路沿线建立防护栏杆,并进行“平改立”全封闭过程中,栽植防护高绿篱,以形成的绿篱带替代钢丝网栏和水泥栅栏的试验,证明防护高绿篱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对美化路容路貌、改善生态环境有明显作用,并具有造价低、防护期长的优点,基本实现确保行车安全与沪宁铁路绿色通道景观建设的最佳结合,代表近期沪宁铁路沿线绿化造林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吴颖峰 《铁道建筑》2012,(4):114-115
传统的公路挡土墙只具有工程防护的作用,而新型的台阶植生法在陡峭的挡土墙坡面上,使用SNS柔性防护网主动系统固定绿化基础材料,造出台阶状的稳定又平坦的生长基盘(土壤),并进行绿化,它综合了工程防护与绿化防护两大特点,改变了公路挡土墙传统单一的边坡防护作用,既美化了公路景观,又加固了边坡,并防止了坡面冲刷,达到了挡土墙生态防护的目的。文中分析了该方法的防护机理及工程应用情况,可为台阶植生法在类似挡土墙的生态防护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防护是边坡防护的一种趋势,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首先简要介绍了生态防护的原理和护坡植物选择的原则,并列举了不同气候带的植物种类。然后结合国内外生态防护的发展,指出当前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分析比较了各类生态护坡技术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总结出理想生态护坡技术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特性,探讨了铁路生态护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山区的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裸露的破损山体边坡,未防护的边坡危及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品质。本文结合贵阳国际城项目实际,经过大量的山体边坡类型考察和边坡生态修复模式调研,将山体边坡类型在原有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划分,以坡度、坡体结构材质、风化程度等作为分类指标,主要分成纯土质边坡、纯岩质边坡、风化岩质边坡、喷混凝土质边坡四类,并且针对每一种类型边坡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模式。可为今后类似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景观策划、破损边坡绿化及生态修复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盛宁线改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新建或改建工程边坡的植被恢复技术——高次团粒喷播生态防护技术。用专业的喷播设备,由专业人员在被破坏植被的裸露岩石边坡上,制造出具有稳定性和优良团粒结构的"土壤培养基",使边坡快速形成理想的植物群落,实现边坡防护和绿化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8.
国家逐渐提高对生态系统的重视,公路边坡立体生态防护体系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来,其中对路基挡土墙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支护性能,还新增了生态美观需求。本文提出了两种装配式挡土墙和立体植被相结合的立体生态植被防护体系,并将两种挡土墙的混凝土用量和CO2排放与同等条件下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对于重力式挡土墙,两种挡土墙的混凝土成本节约量为80.57%和83.21%。这两种生态装配式挡土墙不仅解决了传统现浇挡土墙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还实现了结构与环境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石质路堑边坡防护及绿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挂网喷植混凝土护坡是石质路堑边坡防护和绿化新技术.此文通过某铁路喷植混凝土工点,简要介绍了该方法的施工工序及补充单价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结合铁路混凝土梁的特点,探讨了将新型防水材料-TM1500混凝土防水剂用于混凝土梁表面防水,防护的可行性,总结了工程应用的经验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