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最近,各地对港口进行了新的体制改革,我国港口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港口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对促进港口的新发展无疑是很有帮助和启发的,本文就十个主要关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港口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对外贸易的运输通道,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在港口的发展问题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建国以来,我国港口通过能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为缓解港口对经济的制约,港口的建设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港口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地方政府负责港口的人、财、物,港口建设将以  相似文献   

2.
杨华雄 《中国港口》2004,(7):34-34,33
港口保安是国际社会为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而提出和开展的,它对全球港口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根据我国港口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港口保安工作,使它既达到国际公约的要求,又符合我国港口的实际情况,需要研究、探讨和摸索。一、港口保安的行政管理我国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伴随港口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港口市场必然会出现新的变化,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建立与港口市场环境的改善,也会使参与港口市场经营和竞争的专用码头、外来经营人、中介代理人等将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港口管理者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与时俱进,以主动、超前的意识对原有港口管理模式进行总结与改进,从而加强港口专用码头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适应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后港口管理的需要,适应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港继续发展的需要,适应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有序的港口市场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年末岁尾,我国港口在收获的季节里正勾画着新的港口管理体制蓝图。 在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大步推进,期盼久已的《港口法》即将出台、我国港口管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契机下召开的全国首次港口管理工作会议,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管理特别是两次港口体制改革的经验,在认清与明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前提下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港口管理工作新局面的信心。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会议开幕当天所作题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我国港口管理  相似文献   

5.
《港口法》实施后,港口建设市场如何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港口法》并没有对港口建设市场管理做出详尽的可操作性的规定。本文谨对港口建设市场管理面临的新的问题及其对策作一探讨。一、港口建设市场管理的主体在全国港口体制改革进行和《港口法》出台后,由哪个部门负责港口建设市场的管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港口建设市场管理的归口部门应该是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理由是:《港口法》第二条规定,“从事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法。”港口建设和维护,都属于港口建设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新的港口管理体制,今后港口将遵循政企分开、鼓励竞争的原则来促进港口的发展。为此,交通部要求全国所有港口今年要完成政企分开。今后港口管理将不再具体负责企业的经营业务,主要通过信息掌握行业、通过法规管理行业、通过政策引导行业,维护港口的经营秩序、保护港口经营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家也将会在今年相继出台一些港口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用以规范港口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它相关活动。使港口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促进港口的健康发展。政企分开后的港口管理部门如何依法管理港口,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是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则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体制改革后,企业内部新机制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模式如何运作,以适应国家新的港口管理体制,确保我们的港口向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迈进.  相似文献   

8.
陈焕 《中国水运》2006,4(6):39-40
结合港口装卸作业的特点,指出港口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从人、机、环境三个要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港口设备安全事故.最后借鉴航空系统安全管理的经验为港口设备安全管理引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2003年港口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一个是港口体制的下放和政企分开,全国的港口基本上都以不同形式完成了政企分开、港口下放的改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深入进行的港口改革,将越来越显露其实质性的发展,同时,港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课题。在这些新的背景下面,思考我们的工作,尤其是来思考我们各个集装箱码头下一步的发展,确实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这种有利形势具体反映出以下几个特点1.港口集装箱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态势2003年预计可以达到4800万TEU,绝大部分港口的增…  相似文献   

10.
向坚刚 《中国港口》2010,(6):50-51,46
<正>随着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港口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港口生产发展的不断加快,对港口生产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  相似文献   

11.
何吉安 《水运管理》1994,(11):12-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港口行业管理何吉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对港口行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厂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港口行业管理制度和机制,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港口行业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刚步入21世纪之际,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国家对港口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并同时配套改革港口计划、财务管理体制等有关方面,为港口在新世纪的发展确立一个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港口,是一个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港口建设 港口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设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港口建设任务主要靠政府承担,对码头建设实行审批制,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少、由谁建、怎么建等等都要经政府部门审批,这主要是由国家对项目管理的计划体制决定的。同时还可能考虑到港口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构架什么样的港口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建立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港口管理体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双重领导港口彻底下放和政企分开一旦实施,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构架新的港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发展已经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新的转变中,港口的战略焦点将从控制资源转为精心管理资源,从优化内部流程转向更多地与外部互动,从增加客户价值转为将生态系统价值最大化"智慧港口"是集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的、多边界属性的、系统化的港口生态圈。智慧港口代表着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孕育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性。当前,科技发展已经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港口发展的七大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港口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经历了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港口资源整合、投资主体多元化等变革后,港口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港口规模大型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港口企业经营多元化的背景和目的 把港口作为一个企业来加以考察,是市场经济特定的产物。在我国,将港口赋予“企业”的概念也是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港口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希望港口经营者能以“企业精神”的经营理念来经营和改造港口。即在不增加各项生产要素数量的前提下创造新的产业机能,以应对市场的需求与挑战,惟有以企业精神来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产品服务策略,才能突破限制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港口企业经营多元化即为相应“企业精神”而提出,以应对日趋激烈的港口市场。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在市场经济中,港口要引入新的经营机制,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灵活经营,扩大经营范围,盘活固定资产,增强港口活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竞争将不断加剧,这些对港口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研究并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当前港口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港口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当前港口企业管理者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南  李栋梁 《港口科技》2009,(11):40-42
港口设备运行服务项目伴随着新的港口设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获得了成功实践。介绍了秦皇岛港采取的设备运行项目风险管理。介绍了风险管理的目标、机构和流程图,有效降低了项目现实和潜在风险,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