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科1956~1980年住院的15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观察表明:新生儿硬肿症的预后与硬肿程度及有无感染有关,重度及合并感染者病死率高。采用综合措施治疗疗效明显。肺出血是本病的重要死因,其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院1962~1986年收住的18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黄疸的病因,从中发现引起黄疸的疾病达16种。以感染性疾病居多,其中脐炎占首位,肺炎次之。依次为新生儿硬肿症、窒息、头颅血肿、败血症、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畸形等,以上均为诱发黄疸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在于加强产、儿两科合作,防治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3.
对3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茵虎汤治疗的疗效及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病因依次为感染、围产因素、溶血病、硬肿症、母乳性黄疸等。茵虎汤组与酶诱导剂组的退黄时间相比差异显著,提示茵虎场治疗黄疸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人手术应用硬脊膜外腔麻醉(以下简称硬外麻醉)文献报告较少,本文就我院近二年来应用硬外麻醉于高血压病人手术100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浅谈其体会。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年令最大者75岁;最小者18岁,40岁以上者居多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提高围产重症医学救治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家庭、高危妊娠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系,总结死亡率、死因及变化规律。结果 (1)8 869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108例,死亡率1.22%,可避免死亡率0.86%;可避免死亡比71.29%。(2)感染性疾病仍然是住院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2012-2016年,我院住院新生儿前5位死因依次是: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先天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足月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窒息。早产儿前3位死因分别为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窒息。(3)我院新生儿死亡率由2012年2.02%下降至2016年1.09%。败血症由2012-2015年间首位死因,下降至2016年第3位;呼吸系统疾病为2016年首位死因,窒息为第2位;先天畸形由前3位死因下降至5位以后。结论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住院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控制感染性疾病是降低住院新生儿可避免死亡率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我科1986年12月收治的1例儿童弥漫性硬皮病,用大剂量维生素D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报道如下。患儿,女,11岁,以关节痛,皮肤硬肿五年,加重一年主诉入院。五年前开始,每遇寒冷季节,四肢皮肤逐渐变硬而肿,不变色,不溃烂。天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 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NO、NOS。结果 显示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与病程有明显相关 :病程在 1年之内 ,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病程在 1年至 3年之间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病程在 3年以上 ,病例组血清中 NOS和 NO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NOS和 NO的变化和脊髓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病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2010年诊治的10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者9例,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者3例;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正常者2例,升高者8例。3例患者属于垂体抵抗型(PRTH),临床表现为甲亢;其余7例属于全身抵抗型(GRTH),其中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轻微的甲减,另外1例甲亢和甲减的症状同时存在。3例患者曾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例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疗效均欠佳。结论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大多数GRTH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有严重甲减表现的GRTH患者、PRTH患者和周围型抵抗患者,L-T3是最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对ALRI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已成为研究和防治ALRI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及肺炎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979年~1988年在我科住院ALRI患儿(不包括新生儿),共3923例,占同期儿科住院总人数30.9%。其中喘支241例(1.94%);毛支70例(0.55%);肺炎3612例(28.45%)。男女之比∶喘支2.65∶1;毛支3.38∶1;肺炎1.55∶1,重症肺炎2.35∶1。死亡139例,占儿科同期死亡总数33.09%,男女比2.39∶1。病死率:喘支0.42%;毛支5.71%;肺炎3.71%。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并不十分少见,大约占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病倒的1—3%,临床表现典型者诊断不困难,但其多数极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张荣勋1979年报告16例,术前确诊仅有2例。本院1956—197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共26例,其中颈椎8例、胸椎2例、腰椎16例,术前确诊者11例。现就其诊断、鉴别诊断、误诊原因和手术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两年来我们对11例慢性乙肝患者(慢重肝4例、肝硬化6例、CAH1例)血清、腹水作了乙肝标记物的检测,全部患者皆合并腹水,2例同时有胸水。检测结果提示血清中乙肝标记检出宰高于腹水检出率。腹水中抗-HBc 检出率为98%,HBsAg 检出率为63.6%,其次是EBsAg/IgM、HBeAg、P~(HSA-R)。血清与腹水HBsAg 均为(+)者7例(53.8%),血清中HBsAg(+)而腹水HBsAg(-)者3例(23.9%),血清与腹水中HBsAg 均(-)者1例。血清与腹水抗  相似文献   

12.
<正> 臀炎(臀红、尿布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损害,发生率很高。重者可形成糜烂、合并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所以防治臀炎至关重要。笔者用我院药厂自制的烧伤油治疗臀炎91例,疗效满意。 1.对象:91例均为住院新生儿,其中臀炎Ⅰ度(皮肤发红,有颗粒样红疹,表皮无损伤)48例,Ⅱ度(皮肤发红,有点状糜烂)39例,Ⅲ度(皮肤发红明显,糜烂融合,有的形成浅溃疡,重者合并感染、形成脓疱)4例。91例中合并霉菌感染者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危象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减少误诊 ,增加抢救成功率。方法 采用系统回顾的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的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危象的患者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住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76例 ,合并甲状腺危象 2 1例 ,占全部患者的 2 .4 %。男 6例 ,女 15例 ( 1∶2 .5 ) ,年龄 18~ 6 5岁 ( 38.6 1± 13.6 1) ,病程 2个月~2 0年 ( 4 .5 4± 5 .2 1) ,有 2例为反复复发患者 ;6例合并糖尿病 ,其中 4例同时存在DKA。 2 0例有明确诱因可查 ,其中感染 7例( 4例为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1例有粒细胞减少症 ) ,5例为甲亢心心衰加重 ( 1例与感染并存共同诱发 ) ,2例为脑梗塞 ,放射治疗 2例 ,手术 2例 ,外伤 (骨折 ) 1例 ,妊娠分娩 1例。入院前有典型甲亢症状的 16例 ,入院时 (开始按甲状腺危象处理时 )体温升高者 17例 ( 38~ 4 1℃ ) ,体温正常者 2例 ,体温不升者 3例。 2例伴谵妄状态 ,淡漠 4例 ,昏迷或昏睡者 6例。并黄疸 3例。心率 90~ 190次·min-1( 15 7± 2 4 .14 ) ,BP :72~ 180 / 30~ 10 0mmHg。合并心律不齐 11例 ,有明显脱水征者 6例 (后有 4例证实合并DKA) ,右侧肢体偏瘫 2例 ,肌力 1~ 4级 ,合并周期性麻痹 1例 ,同时存在甲亢心 7例。根据协和内分泌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组自1970年12月至1979年6月收治急性阑尾炎968例,其中合并腹膜炎者203例,占20.1%。男141例,女62例,年龄以21—40岁多见(81例);职业以农民(77例),学生(50例)为多。本组病人入院均较晚,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6.76小时。入院时多具有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具有转移性腹痛者157例,占77.34%;全部病例均有不等范围的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时触及包块者25例。体温:高于37℃者174例,占  相似文献   

15.
用60具尸体对胃贲门附近的静脉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胃左静脉分三型:以Ⅰ型(2支)多见,55例(91.66%);有33例(55.60%)位于脊柱左侧;汇入脾静泳者36例(60.00%);终末口径平均3.81毫米。二、贲门食管支分二型,Ⅰ型(1支)者55例(93.22%),汇入胃左静脉弓形郎者55例(87.30%)。三、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者49例(89.09%)。四、胃后静脉分二型,Ⅰ型(1支)者45例(90.00%),有41例(74.55%)汇入脾静脉中1/3段。五、胃短静脉具有2—6支,有44例(73.33%)为3支和4支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贫困山区孕期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状况 ,探讨孕期CMV感染与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的关系。方法 用ELISA和PCR方法检测贫困山区30 5例正常孕妇外周血特异性CMVIgM抗体及CMVDNA ,对其中 48例孕期CMV感染者及68例孕期未感染CMV者进行随访 ,检测产后两周内乳汁及新生儿尿液CMVDNA ;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孕妇及乳母外周血中IL 6水平。结果 孕妇CMV活动性感染率 1 9.0 2 % ,孕期CMV活动性感染及乳汁排泄CMV者其外周血IL 6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P <0 .0 5 )。结论 贫困山区孕期CMV感染率较国内外报道的高 ;IL 6在孕期活动性CMV感染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检测弓形虫感染孕妇羊水TOX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经ELISA筛查TOX IgG(+) 39例 ,TOX IgM(+) 13例 ,共 5 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 ,于孕 2 0~ 36周在B超定位下行经腹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 ,并于分娩或引产后抽取新生儿或引产儿血 ,用PCR技术检测TOX DNA。结果 羊水TOX DNA(+) 12例 ,新生儿或引产儿血TOX DNA(+) 12例 ,其中一例羊水TOX DNA(+) ,而新生儿血TOX DNA(- ) ;另一例羊水TOX DNA(- ) ,而新生儿血TOX DNA(+)。PCR检测羊水与新生儿或引产儿血的符合率为 91.6 7% (11/ 12 )。结论 检测弓形虫感染孕妇的羊水TOX DNA可预测先天性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966年6月~1986年6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10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其中何杰金氏病(HD)3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71例。首发浅表淋巴结78例(75%),结外淋巴瘤26例(25%)。颈浅淋巴结为首发部位占76%(59/78)。上腔静脉综合征者10.6(11/104),合并白血病8.6%(9/104),白血病患者以纵隔为首发部位者占55%(6/9)。Ⅰ期9例,Ⅱ期29例,Ⅲ期37例,Ⅳ期29例。放疗组占15%(16例),化疗组占26%(27例),综合治疗组59%(61例)。近期疗效:CR(肿瘤完全消失)30%,PR(部分有效)58%,S(稳定)4%,PD(进展)8%。总有效率88%(91/104)。3年存活率26.3%(24/91),5年存活率18%(15/83),存活8年以上11例,10年以上6例,其中无瘤健在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BCRF-1mRNA及病毒白介素-10(VIL-10)蛋白质的表达,明确VIL-10对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症组织中,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RF-1mRNA和蛋白产物V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①BCRF-1mR-NA在34/40例(85%)鼻咽癌组织和16/20例(80%)鼻咽炎症组织中表达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0/40例(75%)鼻咽癌组织VIL-10呈阳性,10/20例(50%)鼻咽炎症组织VIL-10呈阳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VIL-10阳性组和VIL-10阴性组,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4+T细胞及CD4+T/CD8+T比值明显低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24.99%±3.88%vs.35.92%±6.31%,0.86 vs.1.99,均P<0.05),而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30.61%±3.34%vs.20.10%±7.68%,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BCR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VIL-10;VIL-10使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发生偏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应用羊膜镜对76例高危妊娠患者进行监测。结果:羊膜镜检异常者18例,占23.69%,羊膜镜检所见与分娩时所见羊水性状符合率为94.2%以上,镜检正常者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均≥7分,镜检异常者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占73.33%。本文探讨了羊膜镜在高危妊娠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