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开放与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否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快慢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寻找和提升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实现则至为关键。企业通过市场展现其核心竞争力,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取得市场,而要取得市场,构建以减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如何寻找企业文化建设与港口经营管理的结合点,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港口生产经营进行融合,以促进港口企业整体工作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港口企业服务日益同质化,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转化为以企业文化为内容的综合竞争。大中型港口甚至一些小型港口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市场进一步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靠什么取胜?靠信息取胜。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国民经济信息化所形成的综合性“倍增效益”,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少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经营成果显著.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试论档案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任何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可以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当今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知识与信息获取或使用能力的竞争.所以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港口企业服务日益同质化,港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转化为以企业文化为内容的综合竞争。大中型港口甚至一些小型港口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港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科技进步已成为企业竞争与企业提升的法宝,中国的大部分生产、开发型企业已经从最初的民用产品竞争发展到现阶段的高科技核心技术的竞争。谁先掌握和拥有本行业的领先技术,谁就有可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成为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因此如何管理和保护好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已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应该引起企业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现代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竞争正在悄悄演变为更隐蔽的文化建设的竞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最基本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化有四个转变,从封闭到开放,从文书到文化,从存史到记忆,从传承到传播.而企业的一切活动时刻与文化相伴,经济竞争正在逐渐变为更加隐蔽的文化建设竞争.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事业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企业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档案资源应该发挥支持企业决策、管控、创新、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基础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以及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成为商品的生产、经营者,必然要进入市场参加优胜劣汰的竞争.企业档案是以科学技术档案为主体的多功能信息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力,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档案工作正是科学、系统开发这一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塑造形象等环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从实际出发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日照港的计算机应用始于1988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港口的生产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照港信息化建设主要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建设两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郑勋 《珠江水运》2004,(6):18-1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和实施,船代市场全面放开,船代企业纷纷成立.目前,取得国际船舶代理资格的船代企业已超过700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如何选择合理的竞争策略已经成为广大船代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展,人才为本,其中高素质人才又是企业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代表着企业先进生产力的最高水平,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世界著名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 Strategy Consultants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是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到目前为止很多以失败告终。无独有偶,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日前对部分国内大型企业领导人进行的采访调查发现,在WTO背景下,大凡成功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拥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高素质高效率人才队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利润的最直接来源,已经成为企业保持自身竞争力、决胜市场的先决条件,成为推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已经加入WTO和日益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政企分开后的港口企业与公路、铁道、民航之间的竞争程度将日趋白热化.那么,如何将港口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稳住老货主,争取新货源,把港口企业做得更大更强,经久不衰?笔者以为,除了有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和过硬的企业员工,以及现代化的装卸运输生产设备外,还要建设立足港口实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则也是港口企业搏击市场、勇立潮头而经久不衰的一把利器.就目前一些港口而言,企业文化尚处在初级阶段,远未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的方方面面做出努力,更要走出"宣传部式"、"标语口号式"的企业文化的误区.港口企业文化体系大体上分为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板块.而制度文化则又是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前奏和基石.  相似文献   

16.
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企业的一切活动时刻与文化相伴,经济竞争正在渐渐变为更加隐蔽的文化建设竞争.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一种新颖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尹红兵 《中国水运》2006,(3):188-189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间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本文从我国建筑企业贯标认证的现状入手,通过对贯标认证各方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影响建筑企业贯标的主要因素,对完善建筑市场规范及提高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而档案管理对于科学有效地建设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探讨了企业档案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对档案管理如何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如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求为企业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与文化企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 《中国港口》1997,(6):32-33
<正>在现代社会,大文化、大生产力和大市场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构架现代企业体系时,绝不能排除企业文化的构筑.和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不同的是,文化企业学以其独特的视野和理念,为我们建设港口企业文化提供了许多启示.文化企业学是以人类社会大文化系统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新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文化生产力的现代企业学.它的理论特征在于把企业回视为社会大文化系统的文明单元,重新认识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使用.文化企业学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不再是将文化作为企业的包装,而是将企业作为文化的载体,企业不再是以赢利和扩大规模作为企业的最终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不断向社会输送具有更多文明价值含量的独立文化要素的文化生产、文化创造的机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北极航线机会和威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而变得愈来愈重要.在分析北极航线问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开辟北极航线的机会和威胁.机会主要表现在北极航线的开辟能够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北极航线具有巨大旅游价值、亚洲的高纬度港口将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等方面;威胁主要表现在北极航线的价值属于资源拥有者、我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的南北方经济将会受到不同影响等方面.进而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国家战略,并从中国航运企业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