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艇》2008,(4):45
《今日亚洲商业》预测2007年全年台湾地区的造船工业产值将达到520亿新台币(约合1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约21%。以上预测是建立在2008年1月3日台湾工业发展局(IDB)发布的数据之上,这标志着台湾造船工业产值首次突破500亿新台币。  相似文献   

2.
张敏 《海运情报》2006,(11):12-15
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预测,2006年全球钢材表观需求量为11.207亿吨,比2005年的10.288亿吨增长8.9%,预计2007年将进一步增至11.794亿吨(见表1)。  相似文献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8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动荡将造成高达9,450亿美元的损失。全球经济今年和明年将分别增长3.7%和3.8%,明显低于去年的4.9%的增速。今年陷入轻度衰退。WTO警告,世界贸易今年将从2007年的增长5.5%减缓到4.5%(2006年为8.5%);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干扰不是很大。世界银行报告称,  相似文献   

4.
呈洪  劳秀 《集装箱化》1995,(12):37-38
阳明海运公司是台湾第二大船公司。是台湾“政府”拥有的船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72年,成立后业务蒸蒸日上,现已拥有集装箱船31艘、箱位6.4万TEU。并经营4条散货船和2条油轮,1994财政年度的业务收入为219.86亿元新台币,利润8.55亿元新台币(约合3280万美元)。利润比1993年的4.26亿元新台币增加了近1倍。其发展动向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5年增长5.1%,预计2007年将增长4.9%(见表1)。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航运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克拉克松统计,去年全球海运贸易量约为75.36亿吨,预计今年将达到77.65亿吨(见表2)。[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国际钢铁协会(IISI)预测2007年全球钢铁行业又将迎来一个好年景.2007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1.976亿吨.较2006年的11.209亿吨增长6.8%,并且预测2008年将继续增长6.8%。最新的预测较3月份的有所上调.其中2007年的增幅上调0.9个百分点.2008年的增幅上调0.7个百分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机电设备》2014,(2):10-10
据Globaldata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运营和维护(O&M)市场规模将从2008年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3.7亿元)增至1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3.5亿元)。研究还发现,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O&M市场,届时,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24.7%。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的一年。在经济方面,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上年增长10.7%,远远超过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7%的增长率。在贸易方面,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4%。其中出口9690.8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丁力 《海运情报》2007,(10):33-33
美国佐治亚洲港务局(GPA)在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间投资10.25亿美元加强萨凡纳港的功能,集装箱的吞吐能力将从现在的200万TEU多提高到2018年的500万TEU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船舶工程》2006,28(2):50-50
3月24日,韩国最大的船舶配件供应商—韩国江林技研株式会社(KANGRIMINDUSTRIES Co..Ltd.)投资1250万美元组建的江林重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竣工投产。厂房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生产余热利用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及热交换器、船用装备和海上平台设备。新公司于去年2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建成投产,今年预计销售2亿元,2007年将突破10亿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90万TEU,比2006增长12.7%,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面对来自高速发展的上海港竞争,新加坡计划斥资14亿美元将港口的年吞吐量增加40%。2007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2615万TEU,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12.
欧洲 欧洲钢铁工业比较成熟,2004年整个欧洲粗钢产量2.22亿t,2005年为2.15亿t,减少了700万t。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数据,2004年欧洲钢材表观消费量1.92亿t,2005年为1.90亿t,预计2006年欧洲钢材表观消费量增加4%,达到1.98亿t。因此2006年欧洲钢材消费形势较好。西欧人均消费钢材约400kg,东欧国家(如匈牙利、波兰、罗马利亚)人均约200kg,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从欧洲钢材生产成本来看,吨钢人力成本在70-80美元左右,吨钢钢水成本25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海运情报》2006,(3):18-19,28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石油输出国(OPEC)组织的发起国之一。沙特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的25%,在OPEC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沙特阿拉伯通过石油出口获得的净收益高达11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估计2005年该国石油出口收益为1500亿美元,预计2006年将进一步增至15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远洋航务》2009,(3):76-77
二手船市场 Allied Shipbroking统计表明,2008年希腊虽然在二手船市场上煞车,减少了交易手数,但依然是最活跃的,共买进197艘/80.2亿美元。只达到2007年买进445艘/169.4亿美元的一半。挪威本来是位居第二的,但2008年只购买37艘船,已经跌出10名以外。中国2008年买进86艘船/27.8亿美元;德国买进40艘/12.8亿美元;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全球2007年成交1,713艘/448.2亿美元:2008年成交1,060艘/28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二手船市场 Allied Shipbroking统计表明,2008年希腊虽然在二手船市场上煞车,减少了交易手数,但依然是最活跃的,共买进197艘/80.2亿美元。只达到2007年买进445艘/169.4亿美元的一半。挪威本来是位居第二的,但2008年只购买37艘船,已经跌出10名以外。中国2008年买进86艘船/27.8亿美元;德国买进40艘/12.8亿美元;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全球2007年成交1,713艘/448.2亿美元:2008年成交1,060艘/288.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闵光 《海运情报》2006,(5):27-27
日本钢铁联合会的出口市场调查委员会今年春天公布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区)2005年的钢铁供求实绩和2006年钢铁供求预测。据预测,主要国家(地区)的粗钢生产量2006年将增长5.4%,达到10亿吨,钢材出口量增长2.8%,为2.1亿吨,进口量减少1.9%,为1.98亿吨。其中,中国的出口量增长13.6%,进口量减少33.1%,预计生产量将增长11%。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远洋航务》2007,(6):78-78
Fearnleys报道,日本的对外贸易量2005年下降31.4%,2006年重新增长16.4%.2007年3月增长量特别高,达到73.9%,为138亿美元。日元下跌支持了日本外贸增长,特别是汽车的出口强劲,表现最为出色。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逐年都以13%的增长量发展。日本在2006财政年度(在3月底结束)内,对中国的出口增长21%,比日本对美国出口增长速度高出一倍。这反映了中国对日本产品有很高的需求。因此,2006年对中国出口重现2004年出超的局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经济正在重新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18.
渤海Ⅱ期(蓬莱19—3油田)开发项目是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onoco Phillips China Inc)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的合资项目,其中外方为FPSO的作业者。Conoco Phillips为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2006年营业收入达1721.451亿美元,排名“美国财富500强”第5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远洋航务》2007,(7):94-94
Fearnleys报道,日本的对外贸易量2005年下降31.4%,2006年重新增长16.4%.2007年3月增长量特别高,达到73.9%,为138亿美元。日元下跌支持了日本外贸增长,特别是汽车的出口强劲,表现最为出色。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逐年都以13%的增长量发展。日本在2006财政年度(在3月底结束)内,对中国的出口增长21%,比日本对美国出口增长速度高出一倍。这反映了中国对日本产品有很高的需求。因此,2006年对中国出口重现2004年出超的局面。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经济正在重新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20.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2,(10):I0006-I0006
马士基钻井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50亿美元建造8座钻井平台,该计划将为马士基集团(APMoiler-Maersk)带来10亿美元的收益.为此公司将订造更多的可移动钻井船。公司董事长Claus Hemmingsen称,钻井船是投资计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两者兼备的船队才显优势.公司将让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