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合芜高速公路三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的设计、施工方法,并对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公路软土加固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真空堆载预压与常规堆载预压处理软基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朝晖 《中外公路》2004,24(4):18-19
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以实例为依托,对真空堆载预压与常规堆载预压处理高速公路软基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对降低工后沉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以及堆载预压排水固结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面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原理及其在青岛市滨海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说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在滨海相吹填地基中的应用是适用的、成功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陆泓  刘红军  刘克伦  杨超 《公路》2022,67(3):48-53
为探究正负压耦合效应对软基堆载临界高度的影响,依托珠海西部城区某软基处理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首先对天然软基上堆载高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然后采用稳定性控制指标,设计了不同真空预压时长,探讨其对堆载临界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压时长与堆载临界高度成正相关,前期真空作用对堆载临界高度提升明显,但真空预压5 d后,真空预压时长对堆载临界高度提升并不显著。基于该研究成果,有助于设计与施工单位合理选取堆载时机,节省工期。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堆载排水预压与真空排水预压处理地基的加固机理,比较了其优缺点;结合工程实例,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道路软基的效果与仅采用堆载预压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深厚层软土路堤涵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厚层软土路堤涵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现场试验,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变形特征和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对加固前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未达预期效果的原因,最后对计算变形和实测变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软基上满堂高支架现浇高架桥箱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软基上满堂高支架现浇高架桥箱梁施工技术,针对软土地基工程特性,采取软基堆载预压措施,并进行支架堆载预压,根据预压结果设置箱梁预拱量,避免因软基稳定和沉降、高支架变形对高架桥箱梁施工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堆载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软基处理中的常用技术,两者均通过荷载作用将土体中的孔隙水排出,使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增加,加速土体沉降固结,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变形、强度和稳定性等)。从两种预压方式的力学原理上分析了其异同点,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两种预压加载模式下软土地基的力学响应做了应力渗流耦合分析计算。着重研究了软基粘土孔隙比、有效应力、超孔隙水压和变形在两种预压模式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范围较堆载预压的大,处理深度更深,固结沉降量也更大。真空荷载的施加还可有效地减小软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速高填方路基沉降速度,缩短沉降时间,消除高填方路段因工后沉降而引发的路面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堆载预压技术对高填方路基进行处理。为了对堆载预压技术处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的处治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吴起至定边高速为实际依托,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堆载预压法处理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被充分压缩,使得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在预压期内固结完成,在运营期不再出现较大沉降,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对今后的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江 《路基工程》2011,(5):166-168,171
分析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真空预压处理技术-增压式真空预压应用于广珠铁路珠海西站软基处理。为验证增压式真空预压的适宜性,在现场设置四个不同设计方案的试验断面,分别进行了表层沉降、分层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增压式真空预压提高了预压期的沉降量,缩短了固结时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高路堤沉降变形大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填高路堤在不同超载厚度预压下的变形值,研究黄土高路堤采取超载预压技术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为减少黄土高路堤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路堤高度小于20.0 m的一般路段,可采取超载方法进行预压处理,超载厚度可取2.5 m.而对黄土高路堤桥涵过渡路段,不宜单纯采取超载预压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对超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技术在滨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参数进行研究,论述并总结了超载预压结合塑料排水板技术在滨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真空预压联合不同工艺加固吹填土的实际效果,依托具体吹填工程,开展了无砂垫层真空预压分别联合水袋堆载、电渗及增压式真空预压3种工艺的加固吹填土现场试验,并对比分析加固效果。结果表明:无砂垫层真空预压联合3种工艺的加固效果都要好于单纯真空预压工艺;真空预压联合水袋堆载工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相对最高、土体含水率相对最低;增压式真空预压工艺加固后的土体表层沉降总量、平均比贯入阻力和平均抗剪强度都相对最大,且施工单价成本相对最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工艺的加固效果与其他2种工艺相比,优势不突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预压法处理吹填土地基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由于吹填土地基吹填厚度较大、真空度向下传递过程中衰减较快、孔隙水压力消散过慢等原因,导致地基深部位置的土体固结效果差、预压工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出现。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吹填土地基施工的特殊性,对分层真空预压进行探讨。通过建立相关室内模型试验,对比了分层真空预压与普通真空预压在土体沉降速率、真空度的传递衰减、土体的抗剪强度等参数,进而探究了分层真空预压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效果,并且分析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滨海新区某新近吹填软土地基处理为工程背景,研究提出该工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施工参数及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和监测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前后土体的主要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适用于该场地土体条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较好地解决了真空预压法引起地基沉降量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在汉阳梅子路软基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新区梅子路软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的加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要求以及真空预压的监测。由于该项技术对软基处理工程具有造价低廉、无噪音、无振动及绿色环保等特点,较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通州区的某一深基坑为依托,运用启明星计算软件。对不同锚索预加力下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的基坑变形和结构内力进行分析,确定锚索预加力施加值的合理区间。分析表明:随着锚索预加力增大,基坑水平变形大幅度减小,幅度基本稳定,支护结构内力减小,减小幅度呈递减趋势;与锚索预加力增大至0.5Nk相比较,锚索预加力增大至0.8Nk时对基坑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影响作用有下降趋势,建议锚索预加力为0.5~0.8倍的轴力标准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上海郊环(南环段)软土地基处理的现场原位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排水固结法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上海地区排水固结预压法处理软土路基的适用条件、最短预压工期、结束预压期的最佳沉降速率等一些规律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是疏浚淤泥最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由于真空预压阶段排水板淤堵导致土体固结不足,同时电渗阶段土体开裂严重导致界面电阻较大、能耗过高,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以克服原方法存在的缺陷;同时研究在不同真空分级级数下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采用自制玻璃模型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疏浚淤泥加固过程中的土体出流量、电流强度、土体表面沉降以及试验后土体含水量、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土体pH值和阳极腐蚀量等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分级真空预压、电渗、强夯联合作用中,采用分级施加真空压力的方式有效缓解了真空预压阶段排水板淤堵,使得土体出流强于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土体表面沉降发展更显著;在电渗阶段与强夯结合有效提高了土体致密性,弥补了土体裂缝,增强了电路电流,提高了电渗排水效率;采用分级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和强夯法较传统真空预压联合电渗法而言阳极腐蚀量更小,能耗更低;真空分级级数越多,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越好;在试验中采用分3级施加真空压力的方式处理疏浚淤泥,处理后的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达到105 kPa,含水量降至37.6%,对疏浚淤泥的加固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