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体货运车主李涛在其雇用的驾驶员交通肇事后,不但与驾驶员一起逃离现场,还出钱购买零件,帮助更换肇事车上被撞坏的部件,企图让驾驶员逃避法律的制裁,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驾驶员未能逃脱惩罚,自己也进了班房。  相似文献   

2.
3.
2006年11月16日,两名外埠流窜至天津宝坻区的“毒贩”在对出租车司机实施诈骗过程中,竟然故意显露随身携带的大量毒品,公安宝坻分局闻讯后火速出警布控,抓获两名外埠歹徒。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人们正突破时空的约束,享受高速网络所带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然而人们在感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Internet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为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提供高效、经济、方便平台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但是近年来未成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及原因角度,分析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共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7.
8.
9.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在罪名认定、量刑处罚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具有与成年人犯罪迥异的特点,应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适用的特点来看,现行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之处,应加以重新审视,并予以相应的完善与变革,最终实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轻刑化。  相似文献   

10.
刘芳 《中国电动车》2014,(3):159-159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沉渣泛起,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度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为解释大学生犯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期,经传媒爆光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日见其多,且不乏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例。交通肇事后逃逸,不仅损德,而且违法,当然不是只靠德育教育(这当然也需要)所能解决的。其实,如何解决此类社会犯罪问题,儒家学说本身早巳作了结论。用孔圣人的话说,就是既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也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电子物证鉴定技术在进步,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意识和技巧也在不断增强,由于网络犯罪的迅猛增加,电子数据恢复的关键性凸显,本文通过介绍数据恢复的方式和工具,来探析如何运用数据恢复技术来更好的开展电子物证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洪波 《中国电动车》2007,13(3):336-337
关于转化型抢劫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司法解释存在着解释路径上的诸多困惑,实有越权之嫌。立法机关应适时对于此类问题作出立法解释,以消除理论及实践中的困惑,统一司法适用。司法解释理论研究的薄弱和适用解释规则的缺失,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已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网络的普及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面对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正确引导、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预防网络犯罪,加强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