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芦山地震强震记录、水系图和1 754个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据,对芦山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优势方向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崩塌滑坡数的优势方向与研究区自然坡体的优势坡向;基于对抗性原理,确定了芦山震区新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崩塌滑坡确定性系数分区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坡体的优势方向是决定崩塌滑坡方向的首要因素,但应考虑不对称地形造成的坡向分异现象;新构造应力场是崩塌滑坡方向的全局性影响因素,地震台站的最大累计加速度方向是其代表区域内崩塌滑坡方向的影响因素.对于盲断层型地震,上述三因素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方向的控制效应可能是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 4·20 芦山7.0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等特点,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崩塌落石为主,滑坡不发育.与汶川 5·12 特大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相比,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均显示较轻,但是处于地震影响区的宝兴县城却是个例外,县城周边山体因地形陡峻,表现出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宝兴县城周边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3、1、3个(条)变为地震后的21、1、3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38个/km、0.34万m3/km变为地震后的2.02个/km、5.59万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3和16.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段剖析可知: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岩质边坡以崩塌落石为主,松散层边坡则以滑坡为特征,但大型滑坡少见;地震对处于斜坡地带(非单薄山脊部位)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很少,只是局部陡缓交界部位存在坍滑或震动裂缝,整体稳定性较好,说明强震并不一定会诱发古滑坡等大型松散堆积体的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太祁高速公路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各种类型的成因机制和触发因素,提出在路线选线和施工时,应重视地质环境的保护,在滑坡等地质灾害整治时,应注意调查灾害的形成机制,重视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措施,有针对性应用抗滑和加固等加坡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风载作用下震裂山体的崩塌机制,建立其稳定性评价系统,在岩体震裂特征现场调查和河谷风现场测量的基础上,以茂县石大关乡崩塌为例,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大型风洞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大关乡崩塌为震裂山体在风载助推作用下发生溃崩的典型实例,此类灾害因震裂山体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得结构面对失稳模式的控制作用不再明显,加之河谷风受地形影响,分布规律复杂多变,具备与通常重力环境下斜坡失稳机制迥异的特征,整体以溃崩式失稳,表现为迅速解体溃散垮塌;岩体震裂损伤是崩塌产生的基础,渐近性风化是主要致灾因素,河谷强风的助推是崩塌发生的诱因之一;岩块的失稳风速与风的入射夹角、岩块的高宽比和后缘缝隙的宽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万州和平广场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主城区内,2001年度该滑坡被国家土地资源部列为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点勘察、研究与防治的4大滑坡之一,其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是此次勘察、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综合勘察手段的运用,查明了和平广场滑坡体是包含人工堆积、崩滑堆积、残坡积与河流冲积等物质的混合松散堆积体;和平广场滑坡体不具备同一的、大规模的滑坡成因机制,而是在三峡地区地壳缓慢抬升、长江河床下切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水平层状滑坡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滑坡群是近水平层状粘土岩、砂岩地区的典型代表,曾被列入库区四大滑坡之一,2001年进行首批滑坡防治可行性研究.文中从滑坡群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与河流作用的关系、滑坡群中堆积物与河流冲积物的分布、剪切面(带)空间几何特点及矿化成分与微结构、形成时间及过程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滑坡群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而提出了所谓的滑坡群实际上是。崩滑堆积为主、河流冲积与坡积为辅的混合成因堆积体”的新观点;进而为防治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丰都丁庄裂口工业区滑坡的机理分析及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滑坡致滑的四大主要因子———内因、库位降落、暴雨和地震.提出了各因子致滑概率的度量指标及其致滑概率的标准值,建立了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并将此方法用于丰都丁庄裂口工业区滑坡的致滑概率分析,所得的结论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物理角度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规律的机理进行诠释,通过汶川震区典型路段考察和遥感资料解译发现:位于IX度地震烈度区,崩塌滑坡方量与出现频率之间存在良好的负幂律关系;在X度区,崩塌滑坡面积与出现频率的关系仍可用负幂律描述;在XI度区,这一关系转为对数正态分布.元胞自动机模拟表明:以扰动值递增模拟地震强度的增大,沙堆模型的动力特性也经历了幂律—幂律弱化—对数正态分布的演变过程,从而在自组织临界性的概念框架下,证明了上述不同烈度区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分布概型的演变规律具有普适性,为汶川地震崩塌滑坡编目以及高烈度地震山区灾势预估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某在建高速公路滑坡工程深部位移监测进行介绍,详细分析监测结果,探明了该滑坡滑带与深度的关系,确定了滑动面(带)相对准确位置,为滑坡处治方案提供了基础支撑。滑坡工程监测是确定滑坡范围、主滑方向、滑体位移速度及影响滑坡变形因素不可缺少的手段,希望为类似滑坡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基于汶川地震22 302个、芦山地震1 608个以及尼泊尔地震919个触发的崩塌滑坡数据,利用GIS技术对其分布与断层距、岩性、坡位和坡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次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均具有硬岩区比软岩区、复杂坡形(凸、凹形坡)比简单平面坡更严重的规律和上下盘效应;在一般情况下,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分布具有断裂带效应,但在烈度异常情况下不存在断裂带效应;仅当烈度不小于Ⅸ度时,崩塌滑坡才凸显出在高坡位更严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