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结合太仓武港码头前沿冲刷应急抢护工程,采用滑板支撑式深水铺排船,在工程中完成了55m水深条件下的联锁块软体排铺设施工,创造了国内超深水铺排的纪录。本工程施工区域临近长江主航道,来往船只密集,施工难度大。现依托该工程,对超深水联锁块软体排铺设施工技术进行摸索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在狼山沙左缘的铺排工程中,遇到流速2 m/s及水深达30 m的沉排条件,使排体受力十分复杂。设计中通过对软体排沉排过程的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排体所受水流力的大小与移船距离的相对关系;通过分析深水铺排施工要点,优化排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及二期工程,调研分析国内外多种型号的工程用锚,通过现场试验得出锚的关键技术参数抓重比系数及操作性能,选取适用于该工程中深水抛填船与铺排船的锚证。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区域局部冲刷修复工程开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护滩堤和南线堤,总长约16 km。工程完工后,长江口将在现有12. 5 m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新增一条水深6. 0 m、宽600~1 000 m的优质辅助  相似文献   

5.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应用悬链线理论详细分析计算了作业水深35m、流向角20°、流速2m/s工况下的铺排排体受力情况,并对异步放排移船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铺排初次下排排头控制方法,给出了铺排作业中的一次最佳移船长度。将计算理论进行了35m水深的现场验证,两者吻合。在铺排作业时,可参考悬链线理论应用技术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深水铺排船采用吊浮式滑板受力结构,水深和其它作业工况的变化对滑板的受力有显著的影响。论文在对国内外铺排船滑板结构形式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国家重点工程的现场施工条件,通过试验、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对深水铺排受力进行了分析和应用验证。这项成果对深水铺排施工提供了受力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对类似设备中排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结束,长江口深水航道10m水深的通道已经贯通。2009年9月深水航道三期工程也将治理完成,届时航道水深将达到12.5m,形成全长47.2nmile、底宽350~400m,设标宽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铺排船最恶劣作业工况为水深35 m,流速2 m/s,流向角20°,这在国内 尚属首次。如采用常规铺排作业方法,经常会出现锚缆受力不均的情况,当锚缆受力超过设定值时,铺排船将失去系泊控 制,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加以控制可能会引起工程事故。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及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 水航道一期工程现场的作业工况,利用概率法及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对铺排船在大流速、大深度的不定向流 恶劣工况下进行了铺排锚缆受力体系的分析,提出了优化锚系及随动的锚系控制方法。通过工程应用进行验证,得出优化锚 系结合随动的方法是合理的,可有效控制恶劣工况下的铺排船失去系泊控制的难题,为以后解决类似现象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根据深水、大流速工况,提出了超短基线软体排深水水下定位系统的设计思路,经过系统开发、测试完成了设计,通过应用实现了软体排在深水条件下铺设定位的可视化,实时调整铺排船作业时的工作状态,确保排体铺设准确。  相似文献   

10.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科学地实行动态管理,包括优化航道和整治建筑物平面布置、调整施工方案等,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取得了预期的航道整治效果。结合2个典型案例,全面总结动态管理在工程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对于类似航道整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标段深水、大流速工况下软体排检测、深水潜堤断面控制难题,进行多种水下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首次将Sonic2024多波束检测技术应用于水下整治建筑物施工中软体排、深水袋装砂及水下抛石控制,通过测量得到高精度水下建筑物图像、位置和高程数据,实现了水下隐蔽工程可视化与定量化分析,起到较好的指导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连成 《水道港口》2008,29(1):8-15
基于天津港近些年来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利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现场实测资料分析等科研手段,对天津港深水航道的建设、南疆港区的扩建、南北防波堤的延伸及东疆港区海岸一期工程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1)天津港海域开挖建设深水航道从自然条件方面是可行的;(2)海河口北治导线南移,使两治导线间距由1900 m缩为1200 m。既能满足泄洪要求,又能扩大南疆的用地面积;(3)防波堤延伸至16+0,港内的流态及泊稳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使天津港减少60%的淤积量;(4)试验结果对东疆港区东海岸一期工程人工沙滩的冲淤稳定性、港内的水体交换等,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西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西水道开挖至-8 m或不开挖,东水道分流比增加,对深水航道影响较小,但会造成深水航道左侧通州沙滩地窜沟的冲刷;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其对深水航道影响逐渐增加,开挖至-12 m、-14.7 m时,航道沿程会出现一定淤积,营船港下航道浅区有淤积的趋势,不利于航道维护,但通州沙滩地窜沟略有淤积。建议:通州沙西水道整治时,西水道疏浚深度不宜过深;尽快实施通州沙潜堤下延工程。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所在河段为潮汐河段,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乘潮进出.根据工程河段的潮汐特性,分析南通天生港至长江口采用一乘进出港和二乘进出港的乘潮历时、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乘潮水位,进而分析航行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原油船、散货船的乘潮保证率,据此论证一期工程确定的通航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围堤造陆工程,介绍在不同水深的复杂工况条件下砂被、通长袋及软体排的材料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与传统的施工方法对比,对船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施桥船闸下游停泊锚地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对预应力管桩的沉桩工艺和管桩桩顶与底板的连接处理进行了研究,就送桩长度达6.38 m 如何控制沉桩的位置精度,以及在软土大开挖条件下如何减少地基表层裸露时间,保证桩顶与底板的连接质量,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Ⅱ标段实施中,存在有大范围高滩排和深水排过渡段的软体排铺设。针对如何实现浅滩陡坡软体排一次性铺设的问题,进行船舶选型和施工方法的研究和论述,采用浅滩陡坡对铺施工工艺,实现了高滩排和深水排过渡段的一次性铺设,避免了软体排分幅搭接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