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公路测量中,闭合导线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常用于局部地区的测图控制。但按常规方法计算闭合导线坐标比较繁琐,需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且坐标调整后可能出现与已知坐标不相符的情况。实例证明,采用Excel的强大计算功能解决以上问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用CASIOfx-4000P型科学计算器进行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平差计算的程序,本程序可快速、准确地提供成果,因而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CASIOfx-4850P可编程计算器对各种形式的导线测量进行平差计算的程序,从测量生产实践中可看到,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还能大大提高测量工作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折叠形隧道闭合导线环的特点。给出了其近似平差计算的有关公式.并编制了通用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5.
闭合导线控制测量就是确定地面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过程,要求测量的精度高,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严格,对以后的碎步测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外业到内业必须步步细心,认真对待,做到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通过焦新路七标传统导线测量与全站仪的三维坐标导线测量两种方法的比较,重点介绍全站仪在导线测量(含高程)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8.
严密平差法在公路导线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导线测量一般按近似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验算精度。对应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导线测量的优越性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高等级公路导线控制测量与恢复定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托河线极狭窄路段利用SET2110全站仪建立附合导线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实践,说明在极其复杂的地形、极其困难的观测条件和图形强度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测量精度仍然是可信的;同时指出了在相对高差很大的山区进行导线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与施工中仍被广泛应用,讨论用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布设的无定向附和导线作为平面控制网,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用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原理,导出此类导线的平差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实际的算例。该平差方法尽管采用了严密平差,但计算公式较为简单,易于编程。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应用的逐渐普及,采用导线作为测量的平面控制越来越广泛,导线一般多布设成单一导线。应用全站仪观测导线,可以通过机内的微处理器,直接得到地面点的平面近似坐标,因此在成果处理时可以应用这些近似坐标直接按坐标平差(即间接平差)法进行平差。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全站仪观测导线的近似平差和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提高施工放样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实施施工放样计算的程序化,本文介绍了高等公路种种丝型坐标的计算方法,交会法施工放样计算原理,以及使用CASIOfx-4500P可编程计算器开发路线中桩及边桩点坐标计算的方法及程序流程图,并举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施工测量中常见的问题,介绍了一套简单、方便、快捷的综合计算程序,对该程序的功能、计算流程、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1系统设计思路 本系统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出发点,进行系统整体设计。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测量实际工作当中,测量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数据计算,其中难度较大的是平面曲线放样值计算,而且各数据间又相互关联。但不管计算过程如何复杂,计算量如何大,其结果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7.
在路线勘测设计中 ,使用导线支距法对于曲线定线、放线 ,原路利用及曲线上构造物的利用非常适用。它具有计算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对测量仪器要求低 ,测量精度较高等特点。导线支距法的计算原理及其应用作了详细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以S102线六枝至水城段的公路测量为例,对全站仪在公路导线测量与中线测量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大跨越分裂导线静,动特性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山口大跨越分裂导线为力实际背景,给出了导线静态开头和张力的计算方法,推导了三分裂导线的单元矩阵,最后用有限地计算了中山口大跨越导线铅垂南面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表明用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大跨越分裂导线的气动弹性模型,即舞动数学模型是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线严密平差内业计算耗时长的难题,提出一种电算方法,并对其正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加以验证,指出注意事项,可供工程实践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