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车身外形是轿车品牌的标志和象征,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风格的集中体现。文中阐述了研究现代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车身造型的演变;指出现代轿车的外形设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追求动感、张扬个性的造型已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2.
逆向工程技术在汽车车身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与传统的车身造型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3.
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Imageware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NURBS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了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与传统的车身造型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改进车身设计的水平,缩短设计周期,文章以某款轿车车身造型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了逆向工程产品设计方法,通过激光扫描仪的非接触测量获取零件表面的云状数据,并利用CATIA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且基于曲面重构理论进行车身造型表面重构,最终实现车身零部件的曲面重构,成功地对汽车车身造型进行了逆向设计开发.指出在此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技术具有很强的柔性且效率高,也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以及多体动力学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Audi牌轿车外形为基础,AudiA4轿车为主线,通过对Audi轿车外形总体评价、造型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及车身尺寸比例3个部分,深入地阐述了Audi轿车外形设计的发展过程和造型特点。第1部分通过图片展示,着重解释了车头、车尾、前照灯、尾灯及侧围特征线的设计意图;第2部分通过车型对比,探讨车身各部分活装件装配工艺与造型之间的关系;第3部分对Audi轿车外形演变进行了总结,并预测了外形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大量轿车相关设计标准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在轿车外部造型设计中涉及到的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空气动力性及乘座舒适性等技术性问题。特别就行人保护和碰撞后对车辆本身的损坏等被动安全性问题对轿车车身外部造型设计的要求,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整体造型风格、造型轿车化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对造型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当代重型卡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整体造型风格和车身造型细节两方面探讨未来城市客车车身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长头牵引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造型设计工作。分别从车身的前脸造型、侧面造型、背部造型入手,对车身曲面,车体零部件进行刻画,并辅以对各灯组的细节造型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力图表现出重卡沉稳大气的静态雕塑感以及锋利、敏锐的动态美,使其产品气质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轿车结构设计中,外部造型直接影响轿车的美观,是消费者在购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然而内部结构不被人关注,轿车内部结构设计在整车设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前围流水槽是车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保证了车身的扭转刚度,改善座舱的舒适环境,提高碰撞时车身的安全性能,同时前围流水槽是车身前部排水的主要路径,需要其保证来自前挡风玻璃的雨水顺利排出车外的同时,不进入发舱及驾驶室,因此需要在前围流水槽结构设计过程中重要考虑结构防锈,文章主要论述轿车前围流水槽防锈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brings to view a new passive approach regard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flexible carbody vertical bending vibration of railway vehicles via two anti-bending bars fixed onto the longitudinal beams of a carbody underframe. The anti-bending bars operate as elastic elements limi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carbody cross-sections and thus increasing the bending carbody frequency. The anti-bending bars are dimensioned so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first bending mode of the carbody to be convenient in terms of ride comfort.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use of the anti-bending bars is proven by the lowering of the vibration level and improvement of the vehicle ride comfort.  相似文献   

12.
城市混合动力公交车的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混合动力公交车设计是一种综合设计,涉及到工程技术与艺术造型的诸多方面。论述了混合动力车造型的整体布局、局部造型以及造型设计过程的特点和趋势,详细分析了混合动力车造型设计中的准备、构思、完善和实施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of the high-speed track, the worn wheel profile matched up with the worn rail profile will lead to an extremely high-conicity wheel–rail contact. Consequently, the bogie hunting instability arises, which further results in the so-called carbody shaking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the carbody elastic vibrations of a high-speed vehicle in service are firstly introduced. Modal tests are conducted to identity the elastic modes of the carbody. The ride comfort and running safety indices for the tested vehicle are evaluated. The rigid–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model for the high-speed passenger car is then developed by using the FE and MBS coupling approach. The rail profiles in those particular locations are measured and further integrated into the simulation model to reproduce the bogie hunting and carbody elastic vibrations. The effects of wheel and rail wear on the vehicle system response, e.g. wheelset bifurcation graph and carbody vibrations, are studied. Two improvement measures, including the wheel profile modification and rail grinding,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possible solu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wheel–rail contact conicity can be lowered by decreasing wheel flange thickness or grinding rail corner, which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bogie hunting stability under worn rail and worn wheel conditions. The carbody elastic vibrations caused by bogie hunting instability can be further restrained.  相似文献   

14.
G325国道九江大桥(重建)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主梁为叠合梁结构,由工字型主梁、车行道横梁、小纵梁、钢检修道悬臂梁组成的平面钢梁格,再与其上叠合的混凝土桥面板构成。由于该桥主梁构造复杂,采用普通梁单元无法精确获得其应力分布,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块体单元及板壳单元组成的组合模型对该桥进行精细有限元仿真分析。介绍了如何制定仿真分析的建模方案,并对建模细节进行介绍,最后给出了该仿真分析的结果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锌砂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31-35,42
基于公路CAD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讨论了地形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地表三维建模、道路三维建模、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实时整合、景观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高效的场景管理、地形层次细节模型等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并采用设计模式设计了类之间的组织模型,利用C 和DirectX 9.0c开发了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现了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公路设计过程的支持以及对设计成果进行实时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环保局发布了新一代移动源排放测算模型MOVES2010,该模型代表着排放模型开发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向。文中分析了MOVES的开发背景和系统组成,阐述了模型的基本计算原理和主体框架,从模型结构、输入输出、计算原理和结果等角度对MOVES和目前广泛使用的排放模型MOBILE6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量某实物轿车,得到车身点云图。应用Imageware的点云处理功能和UG的曲面造型方法,提出了利用逆向设计来快速构建侧围模型的方法。本文对用逆向工程方法进行车身建模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最终建立了侧围的模型,得到了逆向工程的一般步骤和建模技巧,为其他车型的逆向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吕忠  高友 《客车技术》2014,(1):14-16
对近年来国内客车流水槽的结构、材料及造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UG强大的曲面建模功能构建汽车车身曲面,并对建模过程进行详细介绍,体现出该建模方法的先进性.此建模方法为缩短车身设计周期、减少车身设计积累误差、降低开发成本等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BIM所构建的3D信息模型,可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一个信息流通平台,有着促进沟通便利、降低设计错漏率和提升工程质量的优势,能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应用。通过介绍BIM的典型特征,简述了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功能实现;总结了BIM技术工程量造价计算、自动化输出功能;并针对BIM技术道路工程设计建模功能展开讨论,从3D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建模和快速道路整体建模3个方面的应用展开具体研究。最终得出了基于PowerCivil软件进行道路工程设计的完整流程,能够为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