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锋 《汽车电器》2005,(8):44-45
汽车行驶途中突然熄火的原因较多,如点火系的故障、供油系以及配气机构故障等方面的原因。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其燃烧室内点火、气缸内进入可燃混合气以及配气这三者必须保持同步,而且充进气缸内的混合气必须可以燃烧,任何一方失调都会造成汽车发动机熄火。车辆在日常使用时,有些驾驶员,特别是青年驾驶员,常常在某种原因导致的突发故障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的点火控制最重要的是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因为汽油发动机点火后,混合气需要先经过着火落后期,然后才进入猛烈的明显燃烧期,即混合气在发动机气缸内的燃烧不是瞬时,而需要一段时间,只有选择合适的点火提前角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一辆2002年产上海大众帕萨特B51.8T轿车,搭载手动变速器,已行驶35万公里。停车将点火开关转到OFF档后发动机继续运转,甚至把钥匙拔出来,发动机也不能熄火。驾驶员将车直接开至修理厂。故障分析断开点火开关后,发动机电控单元断电,同时点火系和供油系断电,发动机应该熄火。但是此车断开点火开关、甚至把钥匙拔出来,发动机也不能熄火,说明当断开点火开关后,发动机电控单元及相应的点火和喷油系统并未断电。分析导致故障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1)正确起动。汽车起动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浓度很高,此时气缸内的温度相对较低.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尾气中CO和HC含量很大,如果此时点火系、起动系有故障。就会造成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根本没有完全燃烧而直接排人大气造成污染。因此。驾驶员在起动时应保持点火系、起动系性能良好,同时保持最佳的节气门开度,节气门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排气中的CO和HC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对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流动、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喷油定时和点火定时对混合气的形成、燃烧过程和整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缩短,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喷油提前角为100°CA时达到最小值;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延长,快速燃烧期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点火提前角为20°CA时达到最小值。因此,喷油提前角100°CA、点火提前角20°CA为最佳匹配。此时,可实现点火时刻的均匀混合;同时具有较短的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所对应的缸内平均指示压力较高,指示燃油消耗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对某缸内直接喷射(GDI)汽油机部分负荷时的喷油、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SOI为500、540°CA两种喷油正时对混合气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及不同点火正时对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SOI=500°CA时,混合气分布比较理想,达到了分层稀燃的目标;NOx是高温下的产物,推迟点火可以使NOx排放物减少;当负荷一定时,CO排放物只与空燃比有关,点火提前角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失火故障文章中的"失火"在英文中其实是"Misfire","mis"大家都能理解,是"缺失"、"丢失"的意思,但是"fire"并不是点火,而是"燃烧"的意思,这样"Misfire"的真正含义便是"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燃烧不良或者没有燃烧"。当然,点火系统的元件损坏,肯定会导致"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燃烧不良或者没有燃烧",但是除了点火系统之外,汽油压力低、喷油器堵塞或雾化不良、喷油器线路故障、机械故障导致的气缸压力不足、废气再循环泄漏等等原因,均会导致"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燃烧不良或者没有燃烧"。所以,在检测此类故障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考虑。  相似文献   

8.
基于2阶段喷射的缸内直喷汽油机HCCI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缸内直喷汽油机(GDI)上采用2阶段燃油喷射技术来控制缸内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GDI发动机上实现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方式,研究了缸内2阶段汽油喷射对HCCI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行程中的第2次喷油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燃烧始点,二次喷油持续期可以控制燃烧速率、燃烧相位和拓宽发动机负荷。  相似文献   

9.
维修档案     
实例一故障现象一辆港田CT125摩托车行驶中熄火,熄火后无法启动,询问车主,得知此车近期每次启动都困难。故障分析与排除根据维修机理,通过检查火花塞的工作情况便可得知病变的原因。卸下火花塞查看电极颜色尚可,则表明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情况良好,化油器供给的混合气正常。在卸下火花塞的同时,检查气缸压缩压力正常。当火花塞装上高压帽跳火时,电极  相似文献   

10.
稀薄燃烧策略可以在提高燃料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而预燃室式湍流射流点火技术作为一种强点火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燃烧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稀薄混合气湍流射流点火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φa)为1.5的情况下,湍流射流点火相较传统火花塞点火最高燃烧压力提高66.4%,NOx排放相较当量比燃烧降...  相似文献   

11.
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春  徐航 《汽车工程》1993,15(4):200-205
本文研究了汽油电控喷射发动机进气涡汽、喷油方式、喷射位置、喷油正时、空燃比及点火参数和多次点火方式对汽油进气道喷射发动机的HC和CO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影响混合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进气流动、喷射参数及点火参数)都对HC和CO有很大的影响;在优化喷射参数后采用高能点火对改进排放效果不太明显。试验中采用的连续多次点火方式对排放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喷发动机在运行时非正常熄火故障的直接原因有:供油系统故障;点火高压电路故障;其他故障。1供油系统故障供油系统导致发动机运行熄火的原因有2个,一是没有燃油喷出,二是喷油量过小。电喷发动机气缸内的汽油是由喷油器直接喷出的,喷油器安装在喷油管上,喷油管内的燃油是经安装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我们知道燃油摩托车的动力来自汽油机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而燃烧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汽油机输出的驱动动力:良好的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二十条件即良好的混合气、充分的压缩和最佳的点火。其中,点火包括点火时刻和点火能量。点火时刻和点火能量的控制则由点火系统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一款增压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为例,从低速及高速两种工况,研究了气道及燃烧室形状、油束布置方案等因素对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改变进气道及燃烧室屋脊形状、增加缸盖排气侧挤气面积以及调整油束喷射角度,可以提高缸内滚流运动强度、加强油气混合过程,从而有效改善了点火前缸内混合气的分布情况。研究了高转速下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形成及燃油湿壁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油起始角为390°CA时综合效果较好。采用较优方案组合进行的初步性能试验表明,外特性及部分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效率较高,动力性及经济性基本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故障现象 一辆奥迪A6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低、中、高速工作都正常,但松开加速踏板发动机进入怠速工况时,发动机有时会熄火。故障诊断 承修该车后首先验证故障现象。起动发动机,发动机怠速明显不稳定,并伴随严重抖动。此现象说明,可能是发动机在怠速时混合气浓度或点火方面出现了问题,或存在纯机械故障,即气缸磨损、气门关闭不严等。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一辆2004款别克2.5 L轿车,搭载LB8 V6发动机,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起动发动机,起动机运转,但发动机无着机迹象。测量蓄电池电压,正常;连接故障检测仪,进入动力系统控制模块(PCM),无故障代码存储。既然起动机可以运转,说明PCM接收到了起动信号,接下来从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进行排查。接通点火开关,测量燃油压力,为295 kPa,正常;进行跳火试验,各气缸火花塞均能产生高强度的蓝色火花,说明点火系统正常。难道是喷油器不喷油?起动发动机,同时用试灯测试各气缸的喷油信号,发现均无喷油信号,由此推断PCM未接收到触发喷油的信号,因此未发出喷  相似文献   

17.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可比进气道喷射自然吸气均质混合气汽油机热效率提高20-25%。然而稀燃时火焰传播速率低,火核生成困难,因此采用分层混合气燃烧组织方式用于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速率,采用提高缸内充量运动强度和废气再循环在保证燃烧速率的同时降低NOx排放。因此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调控进行研究具有提高内燃机利用效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汽车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实现了点火提前角的自动控制,即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对点火提前角进行适时控制,因此,气缸内的混合气可获得最佳燃烧,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9.
<正>EQ2102越野汽车燃料供给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根据柴油机各种工况的要求,将适量的燃油以适当的供油提前角和喷雾状态,适时的喷入燃烧室,与旋流进入气缸内的空气混合成混合气后燃烧作功,输出动力。一般由燃油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和进排气装置组成。每套装置的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缸内的正常燃烧,使得动力输出不合要求,甚至导致发动机不能起动。例1行使途中反复熄火故障  相似文献   

20.
保证发动机气缸中的可燃混合气在某一时刻准时点燃,通常称作“点火正时”。调整点火正时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