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伟春 《汽车科技》2003,(3):37-39,49
基于对零件疲劳断裂断口进行的分析,在不采用电子显微镜的情况下,建立了一套零件疲劳断裂的快速诊断体系,可以快速查找发动机零件断裂原因,及时整改和预防零件故障。  相似文献   

2.
某车型在道路试验中排气管悬挂软垫发生断裂,为寻找失效原因,通过外观检查、邵氏硬度检测、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与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失效件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零件的安装与受力状态,结合有限元仿真对零件进行应力分析,得出了零件受到过大交变载荷而疲劳断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尼龙织带环绕零件限制过大应力的改进方法,并在新的道路试验中通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断裂铆钉及相关零件的检验、铆钉断口分析、铆钉受力设计计算以及铆钉处的零件结构分析,判定了铆钉断裂失效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今后此类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型汽车制动轮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事故。对断裂零件失效形貌、断口分析、理化指标测试,发现是因制动轮毂零件外端轴承与相对的轴承孔之间无法保持过盈配合,引起轴承发生松动,导致制动轮毂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用于分析汽车轴类零件断裂失效及模糊诊断模型的研究方法,实践表明:采用模糊数学中贴近度原理对汽车轴类零件断裂失效的研究和可靠性分析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转向节臂断裂失效进行了分析,确认该零件因疲劳而断裂。最后,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稳定杆是汽车底盘上悬架系统重要的弹性元件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能。某整车总装下线后进行动态试验,过凹凸路时发现前横向稳定杆断裂。通过断口分析、金相分析及化学成分测试等方法对稳定杆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杆为沿晶脆性断裂,断裂的根本原因是热处理不当,使零件过烧,在淬火时开裂,减小了零件的有效截面积,降低了零件强度及承载能力,导致在整车动态试验过程中发生断裂,同时建议加强热处理过程控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过烧,并对产品进行探伤检查,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箱体横隔板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在样机强度考核试验中箱体横隔板出现断裂的问题 ,采用光弹应力分析、有限元计算、模态测试等手段 ,对断裂部位的断口形状、受力状态和材质等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机械加工和相关零件对断裂产生的影响 ,找出了断裂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轻型载货车排气制动阀支架开裂问题,对失效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失效件的受载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考虑到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排气制动阀支架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主要承受气缸工作载荷和机械振动载荷的弯扭复合作用导致疲劳断裂;机械振动对导致零件失效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进行零件改进时应关注零件结构的振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一起因轧制裂纹导致零件断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影响汽车保有量预测的多个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提炼出较少的与线性无关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汽车保有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例, 将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结果和非线性模拟与全要素BP神经网络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得知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法在运算效率、运算精度上较优.  相似文献   

12.
将主成分分析及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性预测中,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重点分析道路参数,并形成文中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更高,而且从微观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道路参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敬 《摩托车技术》2005,(12):24-25
由于应力集中、组织粗大、碳层过厚、瞬时冲击、轴向窜动和交变扭矩等原因,摩托车后轴易在端部、尾部和连接部等薄弱部位发生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通过分析,找出原因,并对供应商提出了工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领域中常规网络绿波模型可行域窄或无解的问题,提出了约束可松弛的网络绿波模型。应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构建模型,以所有路段双向绿波带宽加权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约束松弛方法,将干线约束和网络外圈闭环约束转变为可松弛的不等式约束。模型针对每条路段引入了0~1二元变量,表示路段的绿波是否被打断。通过模型求解,获得网络中必要的松弛路段,并打断相应的路段绿波,去除外圈闭环约束,以扩大可行域并找到最优解。算例对不同控制方案下提出的模型和其他绿波模型的绿波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算例显示,当网络各个交叉口采用同一化控制方案时,易于在不打断任何路段绿波的条件下找到最优解。此时,所提出的模型的解和常规网络绿波模型的解等价。当网络各交叉口采取差异化控制方案时,常规网络绿波模型无可行解,Gartner网络绿波模型仅获得非最优的可行解,而所提出的模型能够获得全局最优解。算例中只有1条路段的绿波被打断,而网络的其他路段均获得有效绿波带,且任意相交的干线绿波能够合理协调。算例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优于常规网络绿波模型和Gartner网络绿波模型,更适合复杂的城市交通网络信号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某主跨618 m的栓接钢箱梁出现螺栓439套断裂、16 073套严重锈蚀的现象。采用病害情况调查、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有限元分析等方法从材质初始缺陷、加工工艺、应力腐蚀、受力性能、疲劳断裂等方面分析断裂原因。结果表明,桥面积水从铺装破损处的连接接头渗入箱梁,引起的应力腐蚀是该桥高强度螺栓断裂的主要原因。基于该分析,对严重锈蚀和断裂的螺栓进行了更换,对渗水点进行封堵,高强度螺栓锈蚀断裂情况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个Ⅱ型大城市样本,结合传统轨道线网规模预测分析方法,总结归纳线网规模预测中可供参考的参数系统;并选取规模预测主要影响变量,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形成一个能综合反应出行需求、线网覆盖及建设能力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复合指标,进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适用于Ⅱ型大城市的多维度轨道线网规模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停车需求特点分析了停车需求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停车需求预测模型,该模型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的经济、土地、交通的特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了影响停车需求的主成分,简化了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消除了网络输入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了网络的性能,实现了公共停车需求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8.
汽车前桥工字梁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首先按照厂家所提供的AUTOCAD图纸在UG中建立桥壳几何模型,然后在Hyperworks软件中进行网络划分,并进行加载和约束,完成有限元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是交通安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复杂网络理论作为分析大型复杂系统的有力工具,为研究公共交通系统韧性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向。综述了复杂网络在公共交通韧性领域的研究现状,首先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公共交通网络韧性相关文献的发展趋势、出版刊物分布、热点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分析,以系统梳理公共交通网络韧性发展历程,并归纳总结公共交通网络韧性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次,从公共交通网络韧性定义出发,对复杂网络在公共交通韧性评估、韧性优化方面的应用与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一方面对公共交通韧性评估的核心内容,包括韧性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中断建模及中断流重分配进行了系统分析,另一方面从灾前预防策略与灾后恢复策略2个方面梳理了公共交通韧性提升相关研究。最后,系统总结现有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从韧性评估方法创新、中断建模改进、恢复模型探索等方面对未来公共交通韧性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Quasistatic fractures at high joint angles constitute a chronic quality problem in CV joints. This type of fracture occurs when a driver unintentionally depresses the brake and accelerator simultaneously under a full-turn retreat condition. In general, the cage in a ball joint can be broken only at these high joint angles. Here we present a flexible quasistatic simulation model developed to simulate fracture in a CV joint. The cause and process of the quasistatic fracture were analyzed using simulations and physical tests. Static fracture simulations and tests at high joint angles showed that, initially, only one of the six cage posts was damaged. In a simulation of one revolution at constant torque, we found that an imbalance in ball loads generated an excessive cage load. Moreover, if this high cage load was applied when the cage protruded outward, the cage post was subjected to severe shear loading. The cage post was damaged in this specific rotational range. Quasistatic fracture simulations and tests at high joint angles showed that all six cage posts were damaged sequentially. Because entire cage posts were damaged, the quasistatic fracture torque wa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static torque. The plastic strain in each cage post displayed one step-like jump per revolution in the quasistatic simulations. The ball indentation created by a high ball load was interrupted by the cage-window edges as the ball joint rotated. This hindrance by ball indentation triggered the final breakage of the cage, although it was not the major cause of cage fra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