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地铁搭载段为研究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探究不同风攻角、列车位置及附属设施状态下地铁列车气动力系数变化规律,进而揭示地铁列车气动特性对列车运行稳定性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风攻角对双线在轨列车稳定性影响更大;当桥梁无附属设施,风攻角的增大不利于迎风侧列车稳定性,双线在轨列车比单线在轨列车更稳定;当桥梁有附属设施,且列车位于边跨时,风攻角越大迎风侧列车越稳定,而背风侧列车则相反,当列车在中跨运行时,列车侧向力及侧向倾覆力矩系数大于边跨,而升力系数小于边跨,表明桥梁桁架改善了列车的抗倾覆性能;桥上增加附属设施后,列车的侧向力及侧向倾覆力矩系数降低,表明附属设施有一定的格挡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速列车晚点对京沪高速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思继 《铁道学报》1997,19(2):28-34
研究“高,中速客运列车共线运行”模式下京沪高速客运专线的理论列车运行图结构及其运行列车组平均列车间隔时间,并以当前京沪线跨线旅客列车晚点状况为依据,研究列车运行晚点参数,列车运行质量指标,必要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可能提供的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以及列车运行较适应中速列车晚点水平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5.
重载列车制动操纵技术的列车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列车动力学的计算机模型及实验证;分析了制动、缓解过程中列车冲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重载列车的纵向冲动是危及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制动工况的变换则是导致列车冲动的主要原因。根据5000t重载列车的试验,就如何减小列车冲动问题,在列车操纵技术方面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操纵方法,对保证重载列车安全运行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列车质量与列车速度的合理匹配,通过分析和计算列车保有加速度与保有功率系数,列车比功率的关系以及一质量与最高速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或引进牵引动力时,应选择较高的列车保有加速度,而既有机车牵引时,容许选用较小的列车保有加速度,并推荐了具体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地铁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以运输调度为目的,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完成列车与调度中心之间或列车与列车之间的通信。仿真系统主要利用VC++编程技术开发调度中心操作界面,通过Socket网络编程,采用有线方式实现列车无线调度通信。同时简单介绍列车车载显示终端软硬件部分。  相似文献   

8.
马大炜 《铁道车辆》1999,37(4):16-19
介绍了我国重载列车试验研究的方法及大秦线单元列车试验,繁忙干线5000t级重载列车试验和重载列车提速试验,脱轨试验,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得载列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在高速列车方面的合作研究,庞巴迪将于近期推出自己的专用列车,该列车命名为Zefiro,庞巴迪对这项令人振奋的新设计充满了期待。明年庞巴迪第一列集高速列车(Hs)和超高速列车(VHs)技术于一身的列车即将问世,采用了庞巴迪Zefiro家族的技术,速度可达250km/h,其中20列动车组卧铺列车,将很快投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被用于重载列车驾驶曲线研究,利用列车实际驾驶数据进行神经网络学习,描述列车制动时的非线性特性,对列车制动运行过程建模,获得列车制动减压目标值及缓解时间进行运动方程运算,最终获得重载列车驾驶曲线。通过在朔黄线线路上由该模型仿真得到的驾驶曲线和实际列车驾驶曲线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研究驾驶曲线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速列车课题研究的开展,高速列车控制中也遇到一些带有方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列车网络控制,自动列车防护,列车通信网络的介质和控制系统的接地等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地铁运营中的行车效率和质量,针对线路中计划列车的运营,基于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设计了列车运营冲突管理方案。根据线路情况,识别和定义列车运营冲突区域和冲突路径;根据计划列车按图运行的特性和冲突路径,定义列车冲突检测条件。当在冲突区域检测出列车冲突时,提供基于列车进路自动办理和基于站台自动扣车2种冲突卡控方式,并提供系统冲突决策和人为冲突决策,最终为不同线路、不同场景下的地铁运营提供灵活、可行的列车冲突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流程,得出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分别为84.2 s及103.2 s。结合全日客流时段的形态分布,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转换衔接方案,建议早高峰前采用列车以小编组形式出段运行,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正线上列车解编的方式。针对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内列车不同运行场景,以“3辆编组A型车+3辆编组A型车”灵活编组列车为例,通过铺画车站作业图的方法进行列车通过能力分析,验证了灵活编组模式下正线上列车解编作业可以满足过渡时段的列车通过能力需求。对灵活编组条件下的重联列车中部不贯通的疏散问题,以及极限状态下列车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模式可提高行车组织与客流时间分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4.
《广西铁道》2010,(2):48-48
高速列车种类较少.一站直到列车少。停站方案较规律。在欧洲,由于既有线上开行列车种类较多,为了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稳定性,高速铁路上开行的列车种类通常较少,同时段运行的列车速差较小。  相似文献   

15.
论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及其组织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对京沪沿线社会经济状况,客运市场规模,客流结构及特点调研后表明:京高速铁路建成时,吸引客流的范围将是长,中,短全方位的。2010年京沪铁路通道承担5496.1万人次本线客流。这些客流有三种旅行方式:绝大多数选择高速列车,部分旅客对“夕发朝至”列车十分青睐,小部分旅客会选择便宜的中速列车;该通道承担跨线客流4598.5万人次,可分为四种类型:必然和自愿换乘高速列车的客流,占10.2%;直接过线上高速线的中速客流,占57.9%,直接过线在既有线间旅行的常速客流,占31.9%,京沪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采用高,中速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开行高速列车,中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中速列车比例控制在20%-30%为宜,既有线开行输送地区客流的常速列车,京沪高速铁路在2010年全线贯通时,开行列车总数195对,其中,高速列车149对,中速列车36对,“夕发朝至”列车10对。  相似文献   

16.
列车精准定位对列车运营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某些国外地铁项目中,受限于技术体系的成熟度和设计成本,常规的GPS定位和CBTC定位技术无法满足项目对列车定位的需要,文章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补偿的轨道交通列车自定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增加新设备(如GPS、CBTC等)的情况下,仅依赖于车载既有设备实现列车位置的精确定位。所提出的方法系统组成简单、成本低、精度高、可靠性高(不受环境影响),具备推广意义。具体思路为:首先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列车瞬时速度的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模型提升列车瞬时速度的精度;然后根据补偿后的列车实时运行速度与列车运行时间作积分累积得到列车实时的运行距离,再根据列车的固定运营线路图,计算得到列车距下一站的距离,实现定位。试验证明,补偿后的定位精度小于0.2 m,较补偿前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铁车载视讯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铁1号线列车采用只需一人操作或监控的自动化列车控制系统,3辆车为一组列车单元,6辆车为一列车编组,右侧线路行车,列车两端装设可开启的乘客紧急疏散装置,牵引系统采用变压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18.
ATC移动闭塞是一种区间不分割,根据连续检测先行列车位置和速度,进行列车间隔控制,确保后续列车不会与先行列车发生冲突,能够安全停车的列车安全系统。移动闭塞方式可最大限度地缩短行车间隔,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统筹考虑车流径路选择与编组方案制定,研究带路网干线大运转车流径路选择的分组-单组货物列车混合编组优化问题,构建具有2阶递进结构的模型及求解策略。在构建嵌入车流径路选择的单组列车编组优化模型基础上,以分组列车开行方案替代原单组列车开行方案所带来的车小时节省最大为目标,进一步构建基于单组列车方案组合排序的分组列车编组优化模型。求解时先通过3次更新,完成单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再通过组合排序,分别生成合并式分组列车和衔接式分组列车的开行方案;最后利用车组唯一与车小时节省原则,筛选出最优分组列车开行方案。依托我国中部路网主通道设计实验场景,验证模型及求解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考虑车流径路选择后,最优单组列车开行方案共开行17列列车,产生11 560车小时消耗;进一步优化得到的分组-单组货物列车混合编组方案能够减少1列列车,节省582.5车小时消耗。该模型及求解策略能有效求解车流径路选择下的分组-单组列车混合编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问题,充分利用无人驾驶条件下的控车信息与控车方案,从列车底层控制、单列车最佳干预和多列车协同调度3个层面讨论了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防空转防滑行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列车底层控制在基于轮轨黏着特性和辨识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典型防空转防滑行的控制策略,单列车最佳干预提出了基于当前轮轨黏着状态下实现动力再分配的策略,多列车协同调度则利用线路信息和控车策略对全线路列车进行运营策略再调整。通过方案讨论,在基于列车底层控制的基础上,可使单列车获得最佳黏着利用,全线路列车获得最佳运营效能,并为无人驾驶列车的防空转防滑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