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的7月1日是合规桥运车全面实施的第一天,从这天起,国家要求道路上行驶的轿运车百分百合规。从2016年7月1日国家对轿运车进行整治开始,到2018年的6月30日止,国家花了两年时间逐步淘汰清理整治违规轿运车,整治力度和决心十分大。那么,从7月1日这一天开始到记者发稿为止的4个半月时间内,我国合规轿运车的实际运行情况如何?我国整车物流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新变化?他们依然存在哪些问题?记者走访了武汉多家整车物流公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前的基本现状,以及整车物流行业又有哪些普遍困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规定,从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符合新修订GB15 89要求的标准化车辆运输车比重达100%。今年的7月1日,也就成为了不合规轿运车的"大限"之日,之前有不少人预计今年7月1日之后我国中置轴轿运车将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没有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3.
正按照《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要求,从2018年7月1日起,不合规的轿运车全部禁止上路。原有市场所普遍采用双排、飞机板、单排超长半挂轿运车等超长、超高、超载的违规卡车成为历史,轿运车市场进入重新洗牌期。据统计,我国车辆运输车现有约4.5万~5.5万辆。其中90%是违规超标车,这意味着将有至少4万辆轿运车将被淘汰,在后期将催生出20多万辆全新的轿运车市场。未来5年,中置轴轿运车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日起,轿运车的治理整顿正式进入了第二阶段。按照规定,从10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的三个月时间内,不合规轿运车将继续淘汰20%。那么,不合规轿运车总量淘汰40%。从第一阶段治理效果来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行业约4万辆"双排车"全部回归"单排车",但是从总体上看,前阶段成果还只是初步和阶段性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见本期焦点)。与之前业界预测的中置轴轿运车市场火爆相比,现实就有点"打脸"了。中置轴轿运车市场时不时爆出签单的新闻,看上去很火爆的样子,可实际交付的车辆却少之又少。轿运车治理第一阶段新增中置轴轿运车仅有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我国开启了更为严厉的新一轮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行动,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89同期发布。笔者从这一背景出发,结合超载现象、运输效率和成本等因素,对中置轴轿运车这一全新车型及轿运车的整体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轿运车物流业将2017年9月21日这天起执行的轿运车治理规定简称为"9·21",他们口中的"9·21"是轿运车物流业严格治理的开始。那么,从这一天起,哪些车型将不能上路?又有哪些车型将是今后轿运车物流市场的主力车型?"9·21"新规2016年8月18日,交通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五部委联合发布了《轿运车治理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指出,将加强对轿运车生产、改装、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交通运输部重点治理轿运车市场以及9.21治超新政的严格实施和推进,原有商品运输车市场普遍采用双排、飞机板、单排超长半挂轿运车等违规行为将得到逐步根除,整个轿运行业也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其中规定,从2016年9月21日至2017年6月30日,企业需完成20%不合格车辆的置换;到2017年底,完成60%不合格车辆的置换;到2018年6月30日,完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30日,是轿运车运输治理整顿的第一个时间节点,这一天"双排车"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从2017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30日止,不合规轿运车将分五次逐步退市,直至实现市场上100%都是规范轿运车辆。6月,记者走访了武汉四大轿运车物流公司,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武汉中南物流、湖北东方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9.
<正>8月20日,交通部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运输车超长违法运输行为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轿运车为何再治理,治理的举措有何变化,使用什么样的轿运车才是合理合法?为何要重申加强轿运车的治理?按照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交办运[2016]107号)总体部署,车辆运输车的治理始  相似文献   

10.
正到明年6月30日止,100%不合规轿运车全部整改更新完毕,那么从2016年算起,这一过渡期给了车辆运输企业两年的缓冲时间。记者走访过程中,这些物流公司老总一致认为,两年的过渡期太短,企业面临转型的艰难抉择。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新规?面对困局他们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意见?湖北东方物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家祥:中置轴轿运车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车辆运输物流行业现状确实很乱,道路上行驶的不安  相似文献   

11.
正8月30日,筹备已久的"中集华骏数模化轿运车下线庆典暨轿运车VIP客户座谈会"正式在驻马店举行。中集车辆东南销售中心总经理孙春安、中西部销售中心总经理闫朝元,以及国内各大轿运车物流公司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庆典活动,上海安吉物流、长春建达集团、长春华阳储运、武汉中原物流、武汉中南物流、武汉兴达物流等大型轿运车物流公司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6年7月新版GB 1589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全国迎来了严格治超的高潮,特别是商品车运输行业,更是治超的重点,国内商品车运输行业迎来大规模的车辆置换潮。中置轴轿运车也成为2018年卡车市场的热销车型。2018年4月9日,在福田戴姆勒汽车北京超级卡车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3.
申杰 《专用汽车》2021,(4):20-22
1近三年轿运车市场回顾1.1 2017年下半年市场快速升温在轿运车治理的过程中,"大怪"、"二怪"逐步退出市场,中置轴轿运车进入中国。2017年下半年,国内中置轴轿运车陆续上市,并很快火爆,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现象。改装厂的产能成为当时市场的瓶颈,很多改装厂都抓紧进行中置轴轿运车产品的部署,以争夺这块市场。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8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信部3部门的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运输车超长违法运输行为治理的通知》(交办运函[2019]1198号),开启了新一轮的更为严厉的治理轿运车(车辆运输车的主要类别,下同)违法运输行为的新征程。大家或许会问,针对轿运车违法运输行为(非法改装、超载运输)的治理工作,自2016年9月21日起,不是已经有3年了吗?怎么又出台类似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的挂车领域,轿车运输车是其中一个十分特殊的车型。如果说我国的运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超限车辆的话,那么我国现有的大多数轿运车应该就是"超限中的超限"。在轿运车行业中,从业者几乎都认为"不超载不超限就不赚钱"的观点。在这个行业里,合规的轿运车凤毛麟角,道路上主流的轿运车大多数都是超过20 m的车型,而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3月28日,作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集车辆集团)的全资下属企业,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简称:"深专"/"深圳专用车")在其深圳市坪山工厂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轿运车新品品鉴会",并现场与6家用户企业签署了600辆订单。据了解,此次品鉴会上,深专全面推出了中置轴轿运车系列化新品;该系列新品充分融汇了行业最前沿的智能化新技术,加上良好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已得到了国内许多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月23日,《交通运输部关于公布第37批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的公告》正式发布,共计2742款卡、客车车型进入车型公告榜。其中,中置轴轿运车CHX5240TCL车辆运输车(列车)及车辆运输车(牵引货车)进入榜单,并成为轿运车行业首批通过中国燃油公告的运输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汽车行业的第一大法,GB1589修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GB1589还未尘埃落定,围绕着该标准的修订,多个与之相关的国标和行标也提前启动修订计划,国标《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轿运车标准)就是其中之一。由于GB1589在轿运车车长、车宽以及中置轴挂车等方面做了不少修改,所以轿运车标准也随之做了很多调整,对轿运车的生产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轿运车标准将做哪些改动?对今后的轿运车行业有什么影响?我们不妨看看。  相似文献   

19.
正新版GB 1589国标的发布,在车辆运输车行业影响极大。根据标准要求,上下层双排车已全部禁行。交通运输部还规定,2018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要求符合新GB 1589国标要求的标准化车辆运输车比重达到100%。从2017年6月30日到2018年6月30日,不合规车辆运输车将逐步退市,直至市场上100%都是合规车辆运输车。在2018轿运车技术研讨会上,中集通华副总经理邬世锋盘点了国内车辆运输车行业的现状、不同结构产品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当前车辆运输车研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GB1589的出台实施,以及越来越严格的超载超限治理工作的展开,中置轴轿运车成为市场的热点新车型被相继推出,其推广活动也备受关注。如今交通部发布的《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方案》中替换20%不合规车辆运输车的第一个时间点——2017年6月30日已至,因此中置轴轿运车的推广也越来越密集。继一汽解放、东风商用等主机厂联合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研发出中置轴轿车运输车之后,联合卡车也携手驻马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