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中的地基隔震效应,提出换填地基进行结构隔震的新途径.依据成层地基中的单桩水平阻抗函数研究了土层动力特性对桩基阻抗的影响,指出在较坚硬场地上,只对桩身一定范围内的地基进行软化换填时,就可明显减弱桩基阻抗作用,降低其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达到上部结构隔震的效果.算例表明这一隔震途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韩江北桥主桥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韩江北桥主桥主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初步设计方案为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考虑边跨对主跨的弹性约束作用,建立了该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的整体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分3种工况(实桥模型;在实桥模型的拱肋间增设横向风撑;将实桥模型的端横梁的顶板、底板和腹板厚度增大1倍)计算了桥梁的振动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实桥模型的拱肋面外刚度较小,在桥梁振动中首先出现拱肋的面外振动,且桥梁前10阶振型中有6阶为拱肋的面外振动;桥梁拱肋面外自振基频明显小于桥梁整体竖向自振基频,说明桥梁拱肋面外刚度与全桥竖向刚度相差较大;桥面系面外刚度相对较弱,桥梁前10阶振型中出现了扭转振动形式.增设横向风撑后,拱肋面外刚度明显增大,对该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较为明显;增大端横梁截面尺寸对该桥梁动力特性影响不大.计算结果为该桥梁的设计修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兰新线强风地区某段接触网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单个锚段的支持结构与线耦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功率谱模拟了适用于接触网结构特点的风速时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获得接触网在不同平均风速下脉动风荷载作用的风振响应时程;根据特征响应点的风振响应时程,运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分析比较接触网结构特性对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兰新线百里风区的最大风速达到了74m.s-1,因此选用跨距小于50m、承力索张力大于15kN的接触网结构较为适宜;通过适当增加承力索张力、减小接触网跨距和降低接触导线高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接触网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而增加吊线数对提高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4.
5.
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分析了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特性,研究了钢管混凝土拱肋内填混凝土以及拱肋各连接杆件对全桥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考虑几何非线形的影响,并添加一定初始缺陷,分析了全桥结构在运营阶段的稳定性,探讨了拱肋各连接杆件对全桥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检验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建立荷麻溪大桥的动力特性分析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法进行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谱分析。采用标准反应谱作为输入的谱曲线,分别考虑纵向、横向和竖向输入下该桥的地震响应,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该桥的抗震性能。研究结论:结构动力特性分析表明:荷麻溪大桥的1阶主振型为对称竖弯,因此大桥受竖向地震响应很大;桥的2阶振型为纵移,在纵向地震作用下,桥墩和主梁连接处将产生较大的弯矩和剪力。地震反应谱分析结果表明,主桥结构关键部位基本保持弹性,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无缝线路纵向温度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无缝线路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无缝线路钢轨的自振频率与温度变化引起的纵向应力之间的关系,为无缝线路钢轨纵向温度力的测试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模型不仅包括钢轨模型、轨下弹性垫板及扣件模型、轨枕模型,还考虑了道床模型及路基模型,并分析了钢轨磨耗以及轨下基础刚度等因素对钢轨竖向振动特性与纵...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新南京南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站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并对列车通过正线桥时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站房结构的自振多为局部振动,只有少数的整体振型,整体振动主要是顶层屋盖、候车层楼板和乘轨层在水平方向的振动;对于列车单线通过正线桥时引起的候车层的响应,线路和车速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列车通过正线桥时引起的候车层最大竖向加速度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不会引起候车层旅客的不舒适感,说明南京南站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垂向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合成轨枕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半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焊接不平顺激励下,扣件刚度、枕下支承刚度等对结构垂向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扣件刚度、阻尼及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对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影响不大。扣件刚度增加,对轨道系统的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其中钢轨位移减少最为显著;扣件阻尼增加后,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明显减小;树脂砂浆弹性模量增加,轨枕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小显著,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石灰膨胀土的动力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提速铁路过渡段的动力响应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提速线路路桥过渡段对于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改善程度,本文对京九线过渡段的设计及轨道动力响应测试进行了研究,过渡段的设计采用20m的级配碎石填筑,轨道动力响应测试参数为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测试表明,当路桥连接处设了轨道过渡段时,列车从低刚度轨道到高刚度轨道时,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是由小逐渐增大的,没有突变;当列车从高刚度轨道到低刚度轨道时,钢轨垂直力、钢轨加速度、轨枕加速度是由大逐渐减小,没有突变。当路桥连接处没有设置轨道过渡段时,列车从高刚度轨道到低刚度轨道运行时,其动力响应突然减小,有突变。通过对设有过渡段及没有设过渡段的路桥连接处实测分析可知,当列车速度小于200 km/h时,采用长度为20 m的级配碎石填筑轨道过渡段,对减小过渡段轨道动力响应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2.
简支梁桥减(隔)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减(隔)震铁路简支梁桥的地震反应特点。隔震支座采用铅芯橡支座(LRB),分析中分别采用三线性、双线性考虑了桥墩、支座的非线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线性理论相反,采用减(隔)震支座并不一定显著增大结构的位移反应;此外,桥梁结构的内力和延性需求都大为降低,改善了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3.
边坡爆破开挖的动力响应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常用的反应谱理论经多年实践,已经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一种完善可行的、克服上述不足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时程分析法对某铁路工程高陡边坡爆破开挖进行震动动力响应分析,详细介绍了某铁路工程高陡边坡计算模型的概化方法及建立方式等。结果表明,利用功能强大的数值模拟软件对爆破进行模拟分析是有效可行的。尽管此次爆破的震动速度最大值超标,各种应力在坡脚底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各应力值都较小。  相似文献   

14.
房建施工中几项技术节约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战中 《铁道工程学报》2000,(1):111-113,121
采取技术节约措施,是适应建筑市场低造价、高质量、快速度建设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一栋工业厂房的施工,就复合桩基础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新技术采取的技术的节约措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倾角计测斜系统在大瑶山隧道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倾角计测斜系统在隧道稳定性临测中的应用例.该系统在在瑶山隧道九号断层地段平行排水隧洞施工期间对侧壁进行倾斜变形量测,用于掌握既有主隧道的稳定性受邻近排水隧洞开挖的影响.实践表明,用倾角计量测隧道净空周边倾斜变形,能够比较准确地监测相邻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影响,其安装、操作简便,不影响施工和运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隧道量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蒋楚生 《铁道工程学报》2004,(3):129-130,103
本文根据可靠性理论,对滑坡中三指γ、c、标值的波动范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了可靠度分析方法,提出了滑坡滑动破坏概率的计算方法。为滑坡可靠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平板橡胶支座上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考虑橡胶支座变形梁体横向倾覆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对标准设计中采用平板橡胶支座低高度混凝土梁横向倾覆稳定性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橡胶支座的变形将降低梁体的横向倾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通常情况下软横跨应用在行车速度不大于 16 0 km/ h的电化区段 ,本文结合广深线及哈大线 Re2 0 0 c接触网软横跨的结构特点 ,对影响软横跨稳定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及解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路堤沉降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基沉降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依存的过程。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根据沉降观测数据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等维信息动态预测模型。随着新数据的加入,适时修改预测模型参数。工程实例研究表明:等维信息预测模型预测路墓沉降简单、快捷,一步预测误差一般在5mm以下,平均误差绝对值只有2.3mm。预测步数越大,则误差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
在认真分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夏热冬冷地区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及具体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