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综合信号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信号子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无人驾驶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使机场轨道交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完全无人驾驶的线路.机场线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传送稳定可靠,列车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更短,列车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行的空调列车受到旅行者的欢迎。人们说,坐空调列车旅行一路春风,一路欢笑,确是一种享受。空调列车为旅客创造了健康、舒适的乘车环境,它是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快速发展的列车空调 我国80年代以前的客车多数采用蒸汽机车牵引。冬季由机车供汽,通过车厢内安装的暖汽管供暖。采用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后,各车厢安装了独立的锅炉,冬天由列车员烧锅炉供暖。但是,由于列车上未安装制冷设备,夏天只能依靠电扇和自然通风来进行空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铁列车受电弓升降控制系统采用的列车硬线存在增加列车制造成本、造成布线上的困扰、加大列车质量,以及电磁兼容问题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列车网络系统(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控制软件控制受电弓升降的方案。论述了采用网络进行受电弓升降控制的设计思想及受电弓升降控制逻辑,并对该控制方案进行了软件模块设计、代码编写及测试验证等。测试证明,该方案具有逻辑严密、技术可靠性高、功能实现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流固耦合关系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安全特性,防止气流与列车相互作用对列车结构和运行安全性造成过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有限体积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列车交会流固耦合振动仿真方法,同时求解流场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和传统的分离方法对350 km/h等速交会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所得结果与线路试验数据,证明了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更能保证列车高速交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广深线开行准高速、提速列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拟在初、中期采用高、中速列车混行方式,对高速列车既在高速线又在既有线上运行的方案与中速列车上、下高速线运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后一方案较为经济,从而探讨了中速列车上、下高速线的条件和运输组织措施,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空调列车供电方式的设想(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云 《铁道车辆》1998,36(7):31-33
简要介绍了法、德、日三个铁路发达国家客运列车供电方式。提出了我国空调列车采用电力机车供电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城市客流出行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运营时期列车编组方案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采用最大编组一半的小编组列车、远期采用可解列和连挂的灵活编组方案,以提供满足不同时期以及每日不同时段的运能要求和高水平运营服务.通过对列车不同满载率情况下列车牵引耗能的初步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他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在平峰时段采用小编组运营将有效减小运营支出和显著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适应货车提速的三大件式转向架新技术与潜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货车提速,介绍了国内外三大件式转向架所采用的几项新技术,并结合我国的试验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与互联互通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分析了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技术经济优势.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可实现互联互通,并有利于设备的国产化.结合国外实施互联互通的经验和中国国情,指出该技术对于上海新线建设及将来的互联互通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11.
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的LOCOTROL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采用LOCOTROL技术的运用情况。介绍了LOCOTROL装备的工作原理,结合大秦线有关试验、计算和运行情况,分析不同编组的2万t重载组合列车动力学性能。讨论LOCOTROL装备的延迟时间对重载组合列车性能的影响,针对大秦线开行2万t重载列车的安全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准高速列车侧向人员安全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对钝形准高速列车运行时对线路侧向人员的气动作用进行量测,研究了人体气动荷载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并采用类比法,提出了准高速列车的轨侧人员和站台人员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3.
列车交会压力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数值模拟计算、实车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了列车交会压力波与相结速度、绝对速度、速度比、线间距、列车外形(断面形状、流线型头部长细比、头部纵剖面最大轮廓线和俯视图最大轮廓线)以及列车编组方式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已在我国流线型车体设计上正式采用,并为合理确定线间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上海地铁一号采用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概况、框国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宝成铁路扩能措施阐明了取消守车的重要性,“XTF400感应式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400KHZ+400MHZ爱道,形成以400KHZ为主,400MHZ为辅的无线传输功能,满足山区电气化铁路的要求,是取消守车、促进运输改革的一项重要安全保障设备。  相似文献   

16.
列车系统建模及运行平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拖车和动车的横—垂—纵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拖车和动车采用相同的结构参数。考虑到车辆系统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蠕滑、钩缓装置作用力和车辆二系悬挂的非线性特性,对动车和拖车进行组合形成6种列车编组方案,并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计算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对平稳性影响不大,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刚度对列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显著;列车的头尾车运行平稳性最差,中间车较好;适当的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改变头尾车车间横向减震器的阻尼值和安装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列车的运行平稳性。  相似文献   

17.
从地铁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引出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概念及技术特点,它采用交叉感应电缆环线、漏泄电缆、裂纹波导管无线电台等方式实现了车地间大容量实时双向的信息传输,并将这些信息动态地发送给车载设备。然后着重从区域控制器或车载控制器、联锁控制器和通信子系统等方面,就CBTC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深圳地铁3号线列车采用的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TCDS)的网络结构、主要部件的功能及控制原理,分析了TCDS的优缺点。该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列车电子控制系统,由双绞线式列车总线(WTB)、多功能车辆总线(MVB)和RS 485串行总线3个层级构成,能实时、全面、直观地监控列车各子系统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以太网的第2代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DTECS-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采购项目的其中1列车被要求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第2代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系统性能,并与传统的基于MVB(多功能车辆总线)的分布式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列车制动计算中单位力单位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米  黄问盈 《铁道机车车辆》2003,23(2):25-27,40
我国铁路已由“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法定采用单位重力的作用力N/kN为单位牵引力(或单位阻力或单位制动力)的单位。但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论著中出现了采用单位质量的作用力kN/t(或N/kg)的制动计算模式,并用于地铁列车,从而形成不必要的不统一。为了给读者及用户提供方便,在对照分析两种单位力单位制式的系列制动模式计算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在我国应统一到单位重力的作用力N/kN上来,只要相关物理量的定义、符号及单位一致,任何形式的计算公式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