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鞭打试验是C-NCAP评价项之一,鞭打成绩对车辆最终星级的评定有直接影响。针对某轿车座椅鞭打摸底试验成绩较差的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座椅设计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化改进,经试验验证座椅改进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追尾事故中所造成的乘员颈部伤害,以2015版C-NCAP鞭打试验动态评估作为标准,利用仿真软件结合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优化方法对影响座椅颈部伤害指标的各个特征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一款量产车型座椅进行追尾碰撞鞭打试验。结合仿真分析所得结论对这款座椅的影响参数进行调整修正,降低鞭打试验中的乘员伤害值,满足得分3.5分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SUV座椅鞭打摸底试验成绩较差的情况,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座椅鞭打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头后间隙和头枕高度。对座椅设计不足之处进行优化改进,经试验验证座椅改进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某C-NCAP 2018 5星项目座椅鞭打试验为基础,针对其在项目开发中鞭打试验假人颈部伤害值不达标的状况,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研究分析,找出对其鞭打性能影响较大的相应座椅参数,在滑台试验中通过改进座椅靠背刚度和座椅头枕刚度及座椅头枕与假人头部相对高度差值等特性参数,真实可靠的减小了鞭打试验对乘员颈部伤害,提高了该座椅的鞭打试验性能从而满足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乘用车座椅在2018版C-NCAP鞭打试验中得分较低的问题,依据鞭打试验要求,在HyperMesh软件中建立座椅鞭打试验的仿真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作为求解器,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的方向,对改进头枕强度与位置的座椅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座椅鞭打试验得分明显提高,座椅的防鞭打试验性能得到有效的优化,对减轻车辆碰撞事故中乘员颈部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18版C-NCAP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鞭打试验")相关规程,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某整车项目主驾座椅的仿真模型。基于初版分析结果,运用DOE(试验设计)技术,通过调整座椅的相关设计参数,快速确定座椅结构优化方向,以达到客户鞭打试验4.5分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绍伟  朱大炜  翟光照 《汽车工程》2022,(10):1600-1608
在传统仿真的基础上,结合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座椅鞭打性能的方法。首先对上汽大众某车型座椅进行了一系列材料级、零部件级、分总成级和整椅级的静态与动态物理实验,其次利用实验结果对已有的仿真模型进行了标定,标定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利用全因子法对所有影响座椅鞭打性能的因素进行了仿真。基于仿真结果,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长短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假人的挥鞭伤害响应进行快速预测。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假人响应曲线能与仿真得到的曲线较好地吻合,故可用于后续的座椅鞭打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8.
汽车鞭打试验中假人的响应非常敏感,这使鞭打问题的分析变得很困难.文章将假人和座椅作为一个整体,以座椅和假人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出发点,借助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鞭打问题的分析方法—"支撑力分布法(SFDM)".以某后排座椅为例,使用该方法快速找到了鞭打失分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该座椅的鞭打得分.该分析方法具...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车辆座椅在C-NCAP鞭打试验中颈部保护性能较差的问题,通过对人体头、颈部受力分析确定了改进方向,主要集中在座椅靠背刚度、头枕刚度和头后间隙等方面。建立了该座椅的鞭打仿真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对改进方案进行验证表明,改进方案可行。进行了改进座椅样件试制,其座椅鞭打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某项目初始状态下的汽车座椅鞭打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误差,主要体现在NIC(颈部伤害指数)和上颈部扭矩这2项指标上。通过对假人颈部伤害机理和鞭打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假人的坐姿、座椅的试验状态(座垫高度调节装置)和座椅发泡蒙皮的光滑程度对鞭打仿真试验结果影响较大。针对上述因素对座椅鞭打仿真模型进行了调整,模型调整后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两自由度人体振动模型及其在汽车平顺性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试验时使用人体振动模型作为座椅载荷的必要性。通过人体动态响应试验建立了两自由度人体模型的数学模型,进而介绍了人体动态参数的识别方法和人体模型的设计原则。试验证实,这种人体振动模型完全可以摸拟坐着的人对铅垂振动的动态响应,可以作为汽车平顺性试验和座椅动态响应试验的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12.
2021版C-NCAP中新增后排座椅的动态鞭打要求。后排座椅骨架不同于前排座椅,无法完全借鉴前排的开发经验,考虑到影响鞭打的因素众多,文章基于DOE试验方法,研究了头后间隙、头枕高度、头枕杆直径、头枕杆厚度、头枕EPP和靠背MTM等6个影响因子与鞭打得分各指标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最优解:当头后间隙缩小至25 mm,头枕高度增高至低于头部10 mm,头枕杆直径增大至16 mm,头枕杆厚度增加至1.4 mm,增加头枕EPP,移动儿童座椅上固定点至坐垫上使得靠背MTM增大至60 mm时,鞭打得分由0.21分提升至1.48分。采用最优解方案的座椅实物鞭打得分为1.56分,与DOE最优解的得分水平相当,满足得分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C-NCAP管理规则(2015年版)》已经正式发布,与《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相比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对两门两座车辆的评价说明;增加了自愿申请评价车型配置选取的要求;取消了碰撞试验中关于假人胸部3ms加速度的考核指标;增加了碰撞试验中关于假人胸部粘性指标的考核;量化了碰撞试验中关于假人下潜的判定标准;修改了鞭打试验中对于上颈部和下颈部得分的计算方法;修改了鞭打试验中座椅靠背动态张角限值;修改了鞭打试验最终得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14,(4):109-109
<正>2014年3月11—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自主申请C-NCAP评价的北京现代牌BH7200PAY型轿车(名图2.0TOP自动旗舰型)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及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  相似文献   

15.
基于ADR68/00法规的座椅动态试验方法,针对某款客车相邻两排乘客座椅,制定三种相对布置的动态试验方案,研究乘客座椅布置对乘员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邻两排座椅布置状态一致相比,相邻两排座椅如存在横向偏移、高度差则将增大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伤害风险;高度差将降低乘员腿部伤害风险.横向偏移将增大腿部的伤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慧文 《汽车与配件》2014,(32):43-43
<正>如何控制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是汽车企业所关注的。来自力克公司的自动裁剪解决方案可以优化汽车内饰、座椅和安全气囊的生产,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智能化解决方案40年前力克从服装行业起家,并于15年前开拓汽车服务。作为提供解决方案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力克为汽车内饰、座椅以及安全气囊生产厂家提供从设计、制版、排料到面料裁剪所需的全面的硬件、软件以及专业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未来汽车对座椅轻量化的要求,提出一种轻量化镁合金座椅骨架设计方案。该方案中镁合金靠背和坐盆均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在保证骨架强度性能的同时降低骨架重量。为了研究镁合金座椅骨架的静态及动态强度性能,分别使用Ls-Dyna软件以及软钢模样件对镁合金座椅骨架进行了FEA仿真分析和强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镁合金座椅骨架可以满足试验标准要求。在保证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新设计镁合金座椅靠背比原钢结构靠背总成重量减轻44.5%,新设计镁合金座椅坐盆比原钢结构坐盆总成重量减轻37.2%。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国内在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试验研究和法规方面的空白,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碰撞安全性动态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国内外关于儿童约束系统的标准和法规,结合汽车碰撞试验室现有的试验条件,设计制作了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动态试验中使用的试验座椅总成及其相关附件,在完成试验的同时研究了试验方法与流程。通过具体的动态试验实际检验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为今后在国内开展此类试验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国内相关法规的颁布与实施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车辆低速后碰事故中,挥鞭伤(whiplash injury)是占比较高的乘员损伤模式,虽然伤害不致命,但疼痛和恢复治疗会长期伴随患者,造成巨大的社会支出。因此全球主流的专业汽车性能测评机构很早就将座椅防挥鞭伤性能测评加入到评测体系中,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各家关于鞭打性能测评的试验程序及指标评分均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完善。通过对全球主流鞭打测试规程的更新内容进行介绍以及综述对比,旨在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研发和测试评价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15—1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安全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亚牌YQZ7169FAM型轿车(K3S 1.6L GLS自动版)的3项实车碰撞试验和驾驶席座椅鞭打试验。生产厂家的相关技术人员和媒体的记者现场观看了此次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