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对新录用和现职或改职定职的乘务人员听力检查有重要意义。听力检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语言(耳语和话语测听法)、秒表、音叉、纯音听力计检查法。上述听力测定方法,选择那种更经济,更准确,更适用。今将沈局对行车人员体检后,做初步介绍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选择×××机务段,蒸汽机车乘务人员231例(司机,付司机,司炉)为检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55岁,乘务龄1~30年。该段运用之机车型号,主要为前进型,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编制是动车组运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过程分为日乘务交路编制和乘务排班两个阶段。我国铁路部门目前仍然以传统的"先到先走"方法为基础,靠人工凭经验来编制。针对此不足,本文以所需要的高速动车组司机数和司机的冗余休息时间最少建立了编制日乘务交路的0-1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每个乘务交路由1个或多个乘务片段组成的类型。针对问题模型属于NP-难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求解的禁忌搜索算法。以多个机务段值乘的高速动车组实际数据为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测试,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能快速求出较优的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3.
沈阳至大连区间397km。乘务员实行轮乘制。选正、副司机各6名,在他们分别担当白班和夜班快车牵引任务时,进行疲劳测验。指标有视—运动反应时,寻找黑红数字时间,两位数表效率,闪光融合频率,脑电信号功率谱和疲劳主观症状询问。夜班乘务后,视—运动反应时延长,寻找黑红数字时间增加,两位数表效率下降;白班乘务后脑电信号α_1/θ比值减少,以及闪光融合频率在白班和夜班乘务后均有降低,这些都反应乘务后呈现一定的精神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成组配对抽样方法,对上海局某机务段的31名司机快速组18名,普速组13名)进行了反应时与注意品质测评。经分析:反应时,注意品质均为乘务后比乘务前延长,经统计检验有显著差异,但快速组与普速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时值的变化与提速关系不密切,且时值均在乘务员选拔推荐标准范围内。研究提示目前的提速虽使司机心理受到一定影响,但能适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计划的影响因素,对乘务计划的班组、工作时制和人员配置进行研究。结合实际生产中司机使用效率不均匀的问题进行使用效率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置高峰期专用列车及司机,能够减小城市高峰客流对乘务计划的影响,提高乘务计划的使用效率,优化乘务计划组织。以开车率作为评价指标,可对单线司机和线网司机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基于开车率均衡的原则,可评估各线网的司机配置,并进行司机人员调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筹备过程中乘务组织的研究和乘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从乘务方式的选择、司机配置、乘务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4个方面阐述了运营筹备过程中乘务筹备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中毒经过及现场卫生学调查×××站1月5日在装卸货物时,发现有三桶氯化苄溶液洒漏,因风速较缓,大量氯化苄气体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作业区污染,接触毒物时间为3小时,距毒物直径为20m的圆內,12小时后测氯化苄浓度为15rag/m~3。二、中毒临床症状分析 106名接触氯化苄中毒的患者,大都是男女青年工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头昏,无力、胸闷,气短,咽赤、咽干、眼部症状(包括不敢睜  相似文献   

8.
针对乘务员携带行车资料的不易管理和使用、途中故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指导司机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责、乘务员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以基于Android系统的高效智能搜索引擎技术、手持终端数据安全性保障技术、无线组网技术、VPDN组网技术、Web技术为软件基础,以乘务员手持终端、服务器、管理工作站、无线路由器为硬件支撑,设计机务乘务作业动态管理应用系统,在指导司机、机车乘务员和运用管理人员之间搭建一个信息交互平台,将运用管理信息及时发送到作业一线,提高指导司机对乘务员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乘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乘务派班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实时共享,通过对陕西城际铁路机场线乘务派班、人员信息、出退勤、待乘、走行公里统计分析,采用B/S结构与C/S结构设计开发乘务派班系统,系统能根据运营时刻表生成司机交路表、当值班表、轮值班表,司机走行公里和工时自动统计。数据写入服务器数据库,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或平板电脑客户端登录操作,实现乘务信息实时上传、审核、下达、接收、查询。系统在乘务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减少了乘务派班员工作量,规范了员工行为,优化了作业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市域(郊)铁路列车交路复杂、乘务管理业务繁杂的问题,全面梳理了市域(郊)铁路乘务管理的业务需求,设计了适用于市域(郊)铁路的乘务管理系统。介绍乘务管理系统的业务架构、功能架构和硬件架构,该系统具有乘务计划自动编制、出/退勤过程卡控、多元化的司机培训等功能,并顺利在金义东市域铁路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刁金欣 《铁道车辆》2002,40(10):37-38
1 问题 2001年7月22日,青岛-北京的2539次旅客列车在由北京返青岛途中,机后4辆YZ25B43443号硬座车5位轴箱从潍坊开车后开始升温,经过兰村后轴温报警器开始报警(轴温超过外温40 ℃),检车乘务人员一路监视,列车到达青岛后更换了轮对.  相似文献   

12.
各铁路局、专运处: 现将铁路乘务津贴和施工津贴标准调整如下,自1989年1月1日起实行。 一、乘务津贴标准 1.机车乘务员,每小时0.167元。 2 运转车长、货车检车乘务员、临时旅客列车乘务员、列车货运员、公安押运人员、  相似文献   

13.
1 新时速动车队 X2000是我国引进的第1列摆式高速电动车组,为适应技术创新的管理需要,广深车辆段专门成立了新时速动车队负责新时速列车的用、管、修工作.动车队共16人,其中司机6人.司机实行包乘制,检修人员实行轮作制.瑞典Adtranz公司派驻4名~5名专家指导.每趟车由1名司机和1名机械师值乘.广九客运段选派了39名乘务员担任新时速列车的乘务工作,乘务员上岗前进行了专门的礼仪和服务培训,实行航空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我国在建或规划建设的地铁车站数量巨大,设有空调系统的车站日循环冷却水补水量都很大,运营费用高,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我国城市中水系统正逐渐发展成熟。因此,研究中水作为地铁车站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的可行性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比较空调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和我国城市中水水质,制定合理的中水深度处理方案,并对中水和自来水作为循环冷却水补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研究结论:(1)中水作为地铁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通过对城市中水进行针对性的深度处理后,作为系统补水;(2)经济上虽然增加了初期投资,但可减少运行费用;(3)整体来看,补水量越大,经济效益越显著;(4)本研究成果为地铁中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水源的选择以及中水用水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今后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故障经过1977年10月16日,0054机车牵引112次从信阳出发,在此之前,交班司机在武昌——信阳的运行途中,就已发现:主手柄在零位,换向手柄在前进位。未按机控按钮,机车有电压、电流,并可向前运行。机车至信阳后进行检查,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及时找出故障处所,但发现手柄置后进位时无电压、电流,可以启动风压机打风,于是当班司机就按照此方法维持运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机车乘务人员在操纵运行机车的过程中,需要瞭望远方行车信号、观察司机室内各种仪表和信号指示器、查阅和记录运行资料等,故要求迅速、准确的掌握综合性行车情报,这就需要机车乘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远、中、近全面的中心视力状态。有关机车乘务人员不同视距离视力的研究,虽然国外进行了一些工作,但上千例大样本的正常值报道尚未见到。国内虽然关于国人视力正常  相似文献   

17.
应用国家标准对铁路高温作业工种进行分级国内已有报道。因行车工种具有它特殊的作业方式,分级时为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1990年7月我们对内燃、蒸汽机车、机械保温车(简称机保车)乘务劳动进行分级,为铁路高温作业分级管理及铁路特殊工种夏季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 概况本次调查夏季3种乘务劳动类型,所接触热源形式各不相同。东风4型内燃机车主要热源为六轴大马力电传动柴油发电机组,持续功率为2683.6kW,转速1100r/min,全车分Ⅰ、Ⅱ司机室和机器间。乘务作业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在无生产性热源的司  相似文献   

18.
车辆乘务检车员在客车运输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车辆乘务检车员的健康及其劳动状况,以便为改进工人的劳动工作条件,增进身体健康提数锯,当好卫生参谋,我们于1987年对北京车辆段的乘务检车员进行了调查,先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为北京车辆段正在随车值乘的乘务检车员136名,均为男性,普遍对照组为与乘务员年龄,工龄相似的非乘务工作的男性机床工、木工和车、电、钳工等103名,另一对照组为与以上相似的192名男性列车乘务员。  相似文献   

19.
自75年6月宝成线全线电气化通车以来,我段即担负自广元至成都的客货运输牵引任务。9月21日实行新的运行图后,机车交路改为半循环乘务制。机车每月的总走行公里增加1/3以上,而总的任务量增长80%以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了全段职工政治觉悟和革命干劲,在没有增加人也没有增加设备的情况下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20.
18名卸车作业工人于1984年7月5日10至12时在某车站两节车上搬卸碳酸氢氨化肥。两节车厢在发货站曾装过空电石桶,致使车厢底上的有10~30cm厚的灰色粉末。车厢内作业时,天气炎热(室外温度35℃),绝大多数工人未穿长衣裤和袜子。卸货人员在工作1小时后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蹩气等中毒症状,同时暴露部位皮肤发红,痛痒难忍,坚持完成卸车任务后,工人们用水冲洗痛痒皮肤,即出现皮肤大片剥落灼伤。 18名工人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其中13人在事故发生后18小时内,先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加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