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船消防安全工程理论是损管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原理,结合舰船损管防护技术特点,提出舰船消防安全工程理论框架体系,即舰船火灾演化、舰船火灾损伤和舰船火灾防护。分别从舱室与开放空间火灾动力学,以及人员、设备及结构的火灾损伤机理、火灾烟气控制、消除技术和新型灭火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通过完善舰船消防安全工程理论体系,可不断提升我国的舰船火灾防治技术水平,进而提高我国舰船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将本体技术引入到舰船火灾损管系统中,通过对舰船火灾模型舰上装备的本体建模、并采用SWRL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推理规则,建立基于火灾本体和SWRL推理规则的Jess推理系统.该系统被应用于火灾场景实例,验证了推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设计舰船火灾危险源分析与辨识的流程,确定各类火灾危险源的辨识目标、模式、内容、计算指标和方法,并以某舰船机舱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舱内的第1类火灾危险源的危险度为0.556,属于较易起火舱室;第2类火灾危险源灭火失效概率为0.089;第3类火灾危险源的检查表分布中火灾报警和探测系统管理、消防安全巡检和日常考核情况不合格,存在管理缺陷。研究方法可为消防设计者分析辨识火灾隐患,加强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消除安全风险,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舰员安全意识和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设计舰船火灾危险源分析与辨识的流程,确定各类火灾危险源的辨识目标、模式、内容、计算指标和方法,并以某舰船机舱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舱内的第1类火灾危险源的危险度为0.556,属于较易起火舱室;第2类火灾危险源灭火失效概率为0.089;第3类火灾危险源的检查表分布中火灾报警和探测系统管理、消防安全巡检和日常考核情况不合格,存在管理缺陷。研究方法可为消防设计者分析辨识火灾隐患,加强防护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对于消除安全风险,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舰员安全意识和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舰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作为损管监测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舰船和舰员的安全问题。为提高舰船火灾探测技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等情况的发生,提出一种结合烟雾颜色特征与运动特征进行研究的视频火灾烟雾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运动目标区域检测和对烟雾颜色特征、形状不规则性和扩散性特征的提取,经过分析与判断,将满足烟雾特征判据的目标区域判别为烟雾区域。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且迅速地探测火灾烟雾,误报率低,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3,(4):12-15
阐述国外舰船损管系统的发展状态;分析我国舰船损管的技术现状,指出了国内舰船损管技术的不足,主要包括数据分析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系统智能化、系统可靠性以及损管训练等方面;对未来国内舰船损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李炜  冯伟强 《船舶工程》2016,38(11):78-81
损管智能化是舰船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损管作业流程及其关键要素,提出损管智能化的重点是损管信息的感知获取和处理,主要技术途径是开发应用智能传感器和损管决策支持系统。从应用出发,基于专家控制技术研究设计了应对火灾的决策支持系统,并试用了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8.
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培养难题,提出基于舰船原理和不沉性理论,采用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设计实现了"舰船长损管决策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该系统具有舰船防沉与抗沉、防火与灭火、搁浅与脱浅等损管决策指挥训练功能,通过实践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舰船长的损管训练提供有效的训练平台,促进了舰船长损管决策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海军舰船普遍存在的损管信息获取手段落后,进而严重制约损管行动效率的现状.提出了基于GIS的舰船损管信息可视化技术,详细阐述了损管信息栅格图像及其获取与处理的方法、损管图表的矢量化技术以及损管图表的GIS实现方法等关键技术。实例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全舰重要损管信息的可视化,达到直观显示、快速查询的目的.对增强舰船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佳 《船舶》2009,20(5):1-4
根据舰船火灾的研究内容和国内的研究现状,提出适合我国的舰船火灾研究原则,指出研究的方向、途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综合多种方法对舰船火灾进行研究,针对舰船火灾的确定性提出模拟的研究方法;针对舰船火灾的随机性提出统计的研究方法;针对舰船火灾的复杂性提出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66-16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舰船制造以及相关技术得到了极大提高。舰船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火灾作为舰船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扑救难度高、危害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型火灾探测器的舰船火灾报警系统,通过使用聚类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对图像进行判别,可以在火灾发生的早期进行报警。  相似文献   

12.
舰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作为损管监测体系的关键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舰船和舰员的安全问题。为提高舰船火灾探测技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等情况的发生,提出一种结合烟雾颜色特征与运动特征进行研究的视频火灾烟雾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运动目标区域检测和对烟雾颜色特征、形状不规则性和扩散性特征的提取,经过分析与判断,将满足烟雾特征判据的目标区域判别为烟雾区域。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准确且迅速地探测火灾烟雾,误报率低,可靠性好。  相似文献   

13.
以机库为例,研究舰船大空间场所火灾探测系统的设计.以规范要求为基础,结合多种探测器性能测试确定特殊场所火灾探测系统方案,包括探测器选型和布局设计.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成果,形成探测器性能要求及测试规范,有益于推广新的探测技术和提高火灾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舰船损管监控系统发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国外舰船损管监控系统发展现状,并对国内舰船损管监控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舰船在海上行驶的过程中,火灾与爆炸均会对其行驶安全性造成威胁。近年来,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舰船的自动化与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加之火灾荷载构成相对复杂,直接增加了不同类型舰船发生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几率。目前,国内舰船防火与防爆的研究并不成熟,且未设置专门机构展开进一步研究,所以,要想确保舰船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舰船火灾和爆炸等危险源的危险评估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了船舶火灾危险源的评估技术,并提出了改善优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舰船的安全行驶效果,为海上事业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船舶上铺设有大量的电力输送线路,由于船舶电力系统的工况恶劣,往往会引发输电线路的短路、漏电等故障,进而引发舰船火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机是在火灾发生初期,因此,为了对船舶火灾事故防患于未然,研究一种行之有效的舰船火灾预防和报警系统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船舶火灾报警系统普遍采用烟雾传感器和热传感器等作为火灾监测器,火灾监测的灵敏度较差且误报率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识别技术的新型舰船火灾报警系统,并对该舰船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的图像识别、边缘处理、平滑滤波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舰艇甲板大型油面火灾场景,应用消防安全工程计算和火灾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结合计算机火灾场模拟,确定甲板大型油面火灾消防安全带.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停泊状态还是航行状态下,其计算结果与美国消防安全试验场内的消防安全带基本一致.因此该结论对舰艇消防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目前基于风险的舰船火灾、爆炸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归纳.对如何进行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源辨识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类事故危险源进行了归类.提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接受准则确立的建议,并将FTA法应用于舰船火灾、爆炸事故评估,构造了整个事故的故障树以及研究框图.从风险的角度评估及减少舰船火灾、爆炸事故提出了建议,指出了舰船火灾爆炸事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国外舰船生命力评估与损管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生命力及损害管制是舰船战斗力发挥的重要保障,生命力评估与损管决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国外海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生命力评估与损管决策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国外生命力评估系统的开发现状、智能损管辅助决策与损管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管网智能重构技术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舰船生命力及损害管制是舰船战斗力发挥的重要保障,生命力评估与损管决策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国外海军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生命力评估与损管决策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国外生命力评估系统的开发现状、智能损管辅助决策与损管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管网智能重构技术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