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铁路西安南京线合肥至南京工程襄滁河特大桥采用双线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直线)跨越滁河,其跨度组合为32 m+40 m+32 m,主跨为40 m跨滁河主河道。介绍该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中所采用的分段膺架拼装及滑板式液压顶推法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铁路结合梁温度荷载过大会危及列车行驶和桥梁结构安全.为研究高海拔山区高辐射、大温差环境对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的影响,以典型32 m钢-混凝土结合梁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高海拔山区下铁路钢-混凝土结合梁温度场和温度效应,同时与GB50917—201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温度梯度下...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预应力次内力的理论基础上,对(32 +40 +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阶段钢束张拉顺序进行分析比较,考察不同张拉顺序下的预应力效应对其支架受力及梁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钢束张拉顺序对支架受力变化及梁体变形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商合杭高铁跨越茨谷河采用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该型梁应用于时速350 k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属我国首次。在静力计算方面,主要对活载动力系数、计算模型及内力放大系数、混凝土桥面板及钢梁有效宽度、负弯矩区处理等进行分析;在动力性能方面,通过对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各项指标进行把控,保证了5×50 m钢-混凝土连续结合梁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可为类似结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西江特大桥跨西江主桥为(2×57.5+172.5+600+4×57.5)m混合梁斜拉桥,主跨600 m跨越西江。钢-混结合段是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的连接点,也是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关键控制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桥的刚度、过渡段平顺性及应力传递的可靠性。为确保西江特大桥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可靠性并有效保证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实体工程施工前现场进行了1:1的模型试验,重点对试验模型的结构设计和制作、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以及试验结果分析等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完善了钢-混结合段混凝土浇筑工艺试验的做法,为将来类似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施工工艺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预制装配工业化技术的发展,钢-混凝土结合梁特别是曲线结合梁也开始采用预制桥面板,但是钢梁与预制桥面板的界面结合技术目前研究较少,技术不成熟。结合一50 m曲线结合梁预制桥面板设计与施工的成功案例,总结了曲线预制桥面板钢-混凝土结合梁在临时支撑、界面结合、桥面板模块化、剪力键布置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相关工程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佛江珠城际铁路立交主桥一次跨越5条铁路线,桥址建设环境复杂.为选择合理的大跨跨线桥桥式方案,结合既有铁路现状、桥跨布设等控制条件,选择方案1(32+170+50+40+32)m钢-混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和方案2(160 m简支钢桁梁)2种桥型方案,在结构形式、技术创新、经济性能、施工方案和对既有铁路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  相似文献   

8.
广湛铁路东平水道主桥采用(67.5+60+60+350+60+60+67.5) m双塔双索面混合组合梁斜拉桥,半漂浮结构体系。主梁采用混合主梁;桥塔采用带弧A形桥塔,塔高分别为149,147 m;全桥共布置144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锌铝合金涂层平行钢丝拉索。东平水道主桥受力合理,提升了钢-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在高铁无砟轨道桥梁中的适用跨度。边跨采用混凝土梁提高结构刚度改善梁端转角;中跨采用开口钢箱梁及预制桥面板的结合梁,节省用钢量,且结构刚度较大。对该桥抗风、风-车-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无砟轨道适应性、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能够满足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结构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要求。提出复杂建设条件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结合梁斜拉桥的施工工法,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9.
广佛江珠城际铁路西江特大桥主桥为(50+60+60+60+532+60+60+60+50)m的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结构采用半漂浮体系,主梁和桥塔之间设置阻尼器。钢混结合段位置位于主梁中跨距桥塔20 m处,即主跨492 m采用钢箱梁,其余主桥范围均采用单箱三室混凝土梁;桥塔采用花瓶形混凝土结构,塔总高187 m,上塔柱设钢锚箱锚固斜拉索;斜拉索采用1 670 MPa的平行钢丝,双索面扇形布置,最长拉索299.5 m;基础采用大直径群桩基础。混凝土梁采用悬臂对称施工,节省了大临工程的设置;钢箱梁采用节段吊装施工法;边墩及辅助墩均采用圆端形空心桥墩。本桥的设计丰富了铁路斜拉桥的形式,有利于混合梁斜拉桥在铁路桥梁中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呼准线托克托准格尔黄河特大桥全长2 161 m,主桥采用(48+10×80+4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引桥采用32 m预应力混凝土梁、40 m及48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重点介绍该桥的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梁部构造及计算、引桥梁部构造及计算、主要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案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5×40)m、(40+64+40)m、(48+80+48)m、(60+100+60)m跨度系列的客货共线铁路钢-混结合连续梁进行截面比选与尺寸拟定,运用MIDAS/Civil软件建模,对各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梁体受力特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设计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钢-混结合连续梁的设计控制指标为材料应力,可采取适当降低负弯矩区钢梁与桥面板之间的局部联结程度、局部增加钢梁上翼缘板厚等方法作为有效控制措施;与相同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相比,钢-混结合连续梁的自重可降低约1/2。  相似文献   

12.
1前言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引桥全长8327.266m,桥跨由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三跨连续预应力箱梁和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三种结构形式构成,其中32m简支T梁的桥墩均采用双柱式轻型墩,基础为桩基础或扩大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座双线铁路桥,跨度56+83+56m,在保持原有跨度上进行改建。经方案比较,选定钢结合梁。利用先进设备,避免设置钢轨伸缩器,采用先进方法架梁,利用支点使结合梁桥面板厚仅40cm,就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混合型自锚式悬索桥连接部位传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某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与混凝土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主跨350 m,钢-混结合段是该桥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混合梁主要的结合形式,针对大桥钢-混结合段设计制作了1∶4缩尺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了钢-混结合段的位移、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结合面处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相对滑移以及混凝土梁表面的裂缝发展。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构造合理,刚度过渡平缓匀顺,传力顺畅,结合可靠,有很强的承载力;结合段采用的新型剪力连接件PBL键连接可靠,作用牢固。试验为该桥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可为类似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5.
新建安九铁路跨越武九客专受桥下净空限制,需采用大跨度、低高度桥式结构;同时结合后期维修养护及无砟轨道技术需求,桥面板宜采用混凝土结构,综合考虑本桥采用1-96 m钢-混组合桁架梁跨越武九客专。而96 m钢-混组合桁架梁结构为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结构最大跨径,并且首次应用于时速350 km无砟轨道。本文结合工程背景详细阐述96 m钢-混组合桁架梁整体设计思路,并对其结构尺寸、受力分析和施工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本工程在安九铁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结构在高速铁路上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设计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钢-混凝土结合梁桥具有刚度大、噪声小、建筑高度低等优点.武汉轨道交通40 m简支钢-混结合梁上跨既有京广铁路,与地面高差较大,采用分段吊装和拖拉就位相结合的方法架设钢梁.本文比较了三种施工方案,分析了不同施工方案对钢梁的应力的影响;并采用改变混凝土收缩徐变系数的方法,来分析收缩徐变对结合梁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即混凝土桥面板对主梁应力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昌平轻轨钢-混凝土结合连续刚构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轨道交通昌平线高架区间跨线桥采用两联桥跨布置为(37+60+79+42.5)m及(42.5+79+42.5)m的钢-混凝土结合连续刚构方案,本桥具有跨度大、曲线半径小、地震烈度高、桥下既有线众多等特点,设计控制因素较多。介绍该桥的方案选择、结构设计、主梁有效宽度计算以及墩梁固结段的处理,并针对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力问题,提出预制桥面板、预加静载法、施加纵向预应力、滞后结合、高配筋率等多种处理方法,对其效果做出综合比较,以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8.
秦沈客运专线有14座钢-混凝土结合梁,钢梁截面有箱梁和Ⅰ型板梁两种.其中在24 m+32 m+24 m连续梁的Ⅰ型钢板梁中首次采用了工地全断面焊接技术.针对其现场焊、手工焊和厚板对接焊这3个技术难点,重点对Ⅰ型梁单面开坡口、全断面对接焊细节进行了疲劳试验研究,并对断口的起裂原因予以分析,从而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据此对相应焊接工艺提出质量要求.为掌握单面开坡口对接焊细节的受力状态,文章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场施工可能发生的对接错位,分析揭示了其对构件受力的不利影响程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焊接工艺及加工的试件能够满足秦沈线Ⅰ型梁全断面对接焊的疲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铁路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病害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整治的原则和方法,简要介绍津浦线滁河特大桥墩身及梁体裂缝整治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0.
劳劳溪大桥主桥为79 m+130 m+79 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并采用大吨位预应力钢束,合理控制了各项应力指标,优化了主梁截面。针对深厚软基,引桥采用桥面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组合T梁,整体三柱墩,优化了下部构造,节省了造价。此外,还介绍了该桥设计概况、结构特点、预应力体系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