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树茂  周林根 《水运工程》2017,(S1):109-112
基于抛石斜坡堤提出一种工后沉降量预测方法,通过e-p曲线和钻孔探摸方法预测工后沉降量,结合实际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以洋山深水港区某抛石围堤航标灯建设为例,运用该方法进行预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较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工后沉降控制的效果对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实测沉降资料,对高速公路路堤填筑的沉降速率控制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桥头和一般路段路面结构层的施工控制标准分别为0.3 cm/月和0.5 cm/月。实践表明,该标准对控制高速公路的工后沉降量有着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曲线拟合法为主,研究了预测模型的速率与沉降的特征,指出了Gompertz模型、Usher模型等增长曲线预测工后沉降存在的不足,改进了二次三项式预测模型,提出了计算幂函数模型参数的简便方法。结合高速公路长期的工后观测资料,分析了常用方法的适用性和预测精度,并对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摘要:针对某大型填海造地工程,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整个场区的固结沉降的数值分析,分析填海造地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沉降,绘制整个场区的工后残余沉降图并预测其沉降发展趋势。限于国内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误差,针对一维沉降影响较大的力学参数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一维计算中主要参数对沉降结果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太沙基固结理论的一维岩土固结沉降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得到整个场区的工后残余沉降分布。该计算分析方法对于预测填海造地工程场区的沉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防坡堤施工安全,通过预测不同施工阶段防坡堤的沉降变形,以调整施工进度和工序。传统沉降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太沙基固结理论、曲线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太沙基固结理论和曲线拟合法预测精度较低,BP神经网络需要大量样本才能逼近最优解。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建立防波堤施工阶段的沉降预测方法。应用此方法预测天津港大沽口港区防波堤施工阶段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以预测结果分析沉降速率所映射的安全风险等级,从而为实际施工提供行动指南。结果表明:卷积神经网络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沉降变形速率,根据预测结果能够对安全风险等级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6.
工后沉降量的计算必须以最终沉降量预测值为依据。本文以湛江港某软基处理施工项目为研究背景,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分段将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向等时间间隔进行转化,并基于转化结果,选用Asaoka法对土体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和工后沉降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时间间隔为3d时对应的最终沉降量预测效果最好;当加固时间为120d时,代表性监测点所对应的工后沉降量为9.1mm,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江口软土地区围堤工程工后沉降量预留往往不准的问题,对该区域淤泥质黏土进行了一系列一维固结试验,研究该地区软土的固结、次固结特性,探究该区域软土的压缩指数、次固结系数及次固结系数与荷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地区软土压缩指数小于典型上海软土的压缩指数;该地区软土具有明显的次固结特征,淤泥质黏土的次固结系数在0. 01~0. 025;次固结系数随着荷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提出了该地区考虑次固结沉降的围堤工后沉降预测方法。试验所得结果及工后沉降预测方法对长江口软土地区的围堤工程工后沉降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吹填流泥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浅层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层地基处理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因此其控制指标是浅层加固区地基承载力或不排水抗剪强度,但是目前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主要服务于控制工后沉降。为合理确定卸载时机,根据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剩余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关系,并考虑卸真空对软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推导得到了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公式。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地基承载力或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需求、真空预压荷载、加固厚度、竖向排水体间距、固结系数等有关。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工程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22,(1):109-113
文章基于某新建集装箱重力式沉箱码头工程,在对码头各施工阶段的沉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减少工后沉降的措施:在沉箱安装前对基床整平预留沉降、对沉箱安装后进行堆载预压、上部结构分层浇筑、面层预留沉降量和采用可调轨道柔性固定系统等;并结合沉降理论计算值和监测值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拟合对码头运营使用期沉降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吹填流泥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浅层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层地基处理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因此其控制指标是浅层加固区地基承载力或不排水抗剪强度,但是目前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主要服务于控制工后沉降。为合理确定卸载时机,根据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剩余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关系,并考虑卸真空对软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推导得到了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公式。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地基承载力或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需求、真空预压荷载、加固厚度、竖向排水体间距、固结系数等有关。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工程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解决超载状态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卸载时机问题,通过对超载状态下沉降速率法、工后沉降值法和应力固结度法的计算分析,结合深圳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实验区的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方法在超载状态下卸载时机判定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合理准确地判定卸载时机。  相似文献   

12.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京沪高铁六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为研究对象,对asaoka法、GM(1,1)法、遗传算法双曲线的应用进行介绍。根据相关评估标准,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建立三种模型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评估,藉此判断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并通过对评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该沉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抛石挤淤是防波堤、护岸、围堤等港口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但其工后沉降较大,沉降周期较长。对于工后沉降有较高要求的工程需要对抛石挤淤进行二次处理。本文以某电厂的引堤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抛石挤淤结合强夯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并通过对强夯处理区域与未进行强夯处理区域工后沉降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抛石挤淤结合强夯能有效减小工后沉降,满足对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的地基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考虑因软黏土的流变而产生的次固结沉降问题,结合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和双曲线型应力-应变模型得到上海淤泥质黏土的Mesri蠕变模型型式.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上海地区软土在任意剪应力水平下的流变特性.基于现场的工后沉降测试和分层沉降数据,可知用该模型所得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并进一步运用观测资料的回归分析法对现场工后沉降实测结果进行了拟合,得出了场地工后沉降的经验公式,该经验公式可用于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的沉降预测;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东军 《中国水运》2014,(6):103-104
工后沉降量大小是反应加固地基效果的直接技术指标,其计算必须以估计度的分析与计算为依据。为判定某软基施工工程的施工效果和确定停泵时间,文中以真空预压过程中土体的实测沉降量为依据,建立了土体沉降量双曲线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双曲线预测模型精度等级为一级,可用于对土体沉降量预测;同时,抽真空开始后的第120d,软基土体固结度能达到预期目标,该真空预压工程施工方法是合理的,预测结果可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堆载预压的卸载时机判断一直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何时卸载才能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考虑到超载预压下路基土体的自身沉降固结与等载条件下的不同,以及在大超载量下路基中的附加应力曲线发生的变化对原有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在对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沉降变形发展规律有所认识的前提下,对软基路基的沉降进行了预测。结合"超载效应因子"和规范中相关卸载控制标准,结合现场观测数据,提出了该地区超载预压软基路堤的卸载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健  刘永胜  夏玉斌 《水运工程》2020,(12):184-190
拟建大连某人工岛总面积达21 km2,场区地基基岩面以上覆盖有较厚的黏性土和淤泥质土层,针对地基沉降控制要求,对地基土的沉降固结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海上原位旁压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试验多种手段获得固结压缩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试验固结参数之间的符合性和可靠性,并通过计算预测地基沉降。结果表明,旁压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室内试验所获得的土体固结指标能够相互印证,经过合理的地基处理后预测工后沉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地基土变形特性分析结果可靠,能作为人工岛建设工程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无砟轨道线路对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十分严格,路基工程工后沉降主要为路基铺轨完成后地基的残余沉降,厚层松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是路基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路基不同部位要求,采用桩板结构、桩筏结构及桩网结构联合超载预压进行地基加固,通过典型工点进行现场试验测试与验证,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整个路段内纵向沉降较为均匀,区段路基满足铁路高速、安全、平顺的运营要求,加固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王宇  解宝新 《水运工程》2015,(10):173-17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泡沫轻质土对软弱地基的加固方案,并根据地下水腐蚀强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验算。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超挖换填软弱地基,不增加附加应力,工后沉降为0,考虑地下水腐蚀影响时,通过素填土层厚度控制超挖深度,地基承载力和工后沉降均能满足规范要求,为表层素填土下卧软弱淤泥层场地地基处理的方法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何预测塑料排水板未打穿部分的沉降量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依托鱼山围垦工程地基处理过程,结合施工开始至交工后一段时间内的沉降观测资料,对典型区域的沉降及沉降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将实测沉降数据推算出的最终沉降量与理论计算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对比,并对深层塑料排水板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深度以下的塑料排水板的排水效率迅速衰减,导致固结速率落后于理论计算的速率;用双曲线法结合实测资料反算最终沉降量时,应对板下区的沉降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