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岩  王杭州  蔡素文 《水运工程》2017,(12):145-147
船闸规划通过能力是确定船闸建设规模和标准的重要依据。由于在船闸规划阶段对船型、船闸上下游水位差以及货物流量、流向等3个关键参数选用与实际情况通常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预测结果出现严重的偏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船闸规模和布局论证的准确性。以江苏某船闸实际运行数据为例,运用船闸设计规范推荐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对船闸上述3个参数在规划设计和实际运行两个不同阶段的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并对停泊条件做了符合性验算。结果表明:船闸设计参数对船闸通过能力分析结论影响巨大,按规范推荐船型和水位组合计算的船闸通过能力结果严重偏保守。在船闸规划设计阶段应该对船型及水位组合做进一步分析论证,才能提高船闸通过能力规划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洲水利枢纽共有4线船闸,2021年下行量达1.19亿t,船闸运行接近饱和。为研究新建船闸建设方案,需结合过闸运量预测,分析既有船闸和新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根据过闸船舶统计数据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2030年过闸船舶的组成、各吨级船舶的平均载重吨和装载系数。采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模拟船舶随机到闸和排档过程,考虑多线船闸不同的调度规则,构建了船闸群的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按船舶随机到达顺序依次过闸的规则,船闸总体通过能力相对较优;五线船闸选新闸址建设,且闸室平面尺度宜为340 m×34 m。  相似文献   

3.
魏村船闸是江苏省苏南地区重要的通江口门之一,本文通过对魏村船闸现状过闸货运量、货种结构、货物流向、过闸船型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各设计水平年过闸货运量及过闸船型组合,合理论证确定船闸平面尺度、建设规模,为魏村船闸扩容改建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沙枢纽为湘江航运的咽喉,交通繁忙,船闸运行压力大。通过分析湘江长沙枢纽河段通航环境,根据船闸调度方案,建立了船舶过闸交通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在不同工况、不同调度方案组合情况下长沙枢纽双线船闸近期的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5.
穆森  吕小龙 《水运工程》2021,(3):145-150
船闸通过能力是平陆运河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货运量和过闸船型预测结果,分析影响船闸通过能力的因素;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船舶进闸的排队仿真模型,得出一次过闸平均吨位、一次过闸船舶数及闸室利用率3个关键参数,据此分析并比较合理尺度下大、小船闸分工运行和双线船闸随机运行两种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并在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下,对小闸通过能力与船舶载货量进行闭合调整。结果表明,平陆运河须同时建设双线船闸,当1000吨级船舶艘次比较大时,大、小船闸分工运行模式的船闸通过能力更大,且远期部分1000吨级船舶须从大闸通过才能使小闸通过能力满足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schijf方法,提出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的理论预报模型;借助三峡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提出理论预报值的误差修正模型;提出适用于船闸通航船舶的下沉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
船闸基坑开挖改变了地层中的原始应力状态,造成临近地面及临近建筑物产生变形。对基坑临近地面及建筑物变形进行预测,以选择经济合理的支护措施尤为重要。依托实际船闸基坑工程,考虑粘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基坑深度、放坡坡率以及地下水因素共同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对各因素通过正交设计后的基坑施工工艺组合开展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组合下基坑临近地面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特征。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滨海地区船闸基坑无支护情况下开挖时临近地面变形的三层结构(7-7-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得到的179组基坑沉降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21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对滨海地区基坑临近地面沉降进行预测。该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支护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姝瑶 《集装箱化》2007,18(1):17-18
根据青岛港集装箱吞量的历史数据,分别利用指数趋势模型、改进的GM(1,1)残差模型及组合预测模型对青岛港的集装箱吞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青岛港集装箱吞量预测方面,组合预测模型具有前两种预测方法的优点,可以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三峡船闸通航现状和船闸拥堵造成的影响,预测三峡船闸通航需求及船闸实际最大通过能力,提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船闸施工量庞大、涉及资源多、各工序交错复杂,仅凭人脑经验很难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科学、精确的施工计划。在多资源约束下,对船闸施工网络计划仿真建模和资源均衡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典型船闸施工流程设计和施工空间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典型船闸工程施工网络计划仿真模型和多资源约束下船闸施工网络计划"工期固定-资源均衡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和算法可行、有效,解决了多资源限制下的船闸施工网络计划资源均衡优化问题,为船闸施工进度、资源以及成本管理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顾宽海  周旋  汤丽燕 《水运工程》2017,(12):135-139
船闸通过能力是确定船闸规模的重要因素。渔港海船闸大都处于复杂潮位条件下,合理的计算船闸的通过能力变得极为重要。基于船舶通航安全所需水深和潮汐情况,建立某潮水位累积频率下的实际潮位计算模型,同时将通过能力计算分为平潮期和非平潮期。其中对非平潮期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考虑船舶在闸室内的移泊时间,同时引入"单元船舶(队)"概念,简化船型的选取和组合,使得一个闸次过闸船舶数的确定更方便、准确。平潮期通过能力计算基于船舶通航水深和潮汐特征,采取一定的船闸营运组织模式,考虑船闸营运组织模式对船舶通航的影响,同时考虑船闸的服务水平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传统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基于简单手工排挡得到的主观结果,不能反映船舶随机到闸的动态过程,也未体现出船闸的服务水平。为了全面反映并合理评估船舶随机到闸和船闸运行调度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开展船闸通过能力仿真研究。根据航道内船型的比例自动生成船舶随机到达过程,采用最优配比排挡策略和顺序服务排挡策略进行调度,运用两个经典的运筹学模型(二维装箱问题和背包问题)进行过闸船舶的组合和一次过闸总吨位的计算。以此理论为支撑开发了船闸通过能力仿真计算软件,可较好地弥补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船闸通过能力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货运量及船舶发展要求,以避免成为制约内河航运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台儿庄船闸过闸货运量增长和船型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获得设计水平年船闸一次过闸平均吨位和平均船舶艘次以及闸室利用率,分别计算京杭运河拟建台儿庄三线船闸采用不同闸室尺度时的通过能力,并复核已建船闸的通过能力,最后通过分析货运量预测值、船型发展及船闸节水等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船闸闸室尺度。  相似文献   

14.
张盛 《水运管理》2008,30(1):8-10
为改善京杭运河苏北段(苏北运河)航运管理,首先有针对性地分析苏北运河货运的运量特点、货种结构,选取4个典型船闸作为分航段货流密度控制节点,其后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对所选取的4个典型船闸的货流密度进行预测,得到"十一五"期间苏北运河货运量增长速度较快、但从中长期看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预测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分析赣江货物运量和船型现状入手,预测了未来各规划水平年的过闸货运量和过闸船型组合情况;采用船舶过闸排挡模拟方案,合理论证了新干船闸的平面尺度、建设规模与分期建设方案;为赣江新干船闸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鲁彦汝  周强 《水运工程》2016,(8):125-130
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和系统仿真方法,分析船闸物流系统的组成、关联关系和系统构型,建立船闸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阐述船闸系统仿真模块库开发的普适性,构建船闸系统仿真模块库。通过快速搭建三峡船闸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试验,验证本模块库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京杭运河和赣江船闸工程金属结构设计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尝试,结合船闸金属结构特征尺寸模数化、结构典型化、部件通用化、参数系列化、装配组合化的发展方向,提出船闸金属结构模块化设计理念,对提升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船闸金属结构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推进船闸金属结构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推动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勇  高捷 《水道港口》2006,27(6):401-404
港口吞吐量的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一步,只有对港口吞吐量做出准确、稳定的预测,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港口发展规划。由于内河港吞吐量历史数据有限,文中采用GM(1,1)和Verhulst模型的最优组合模型对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该组合模型充分利用GM(1,1)模型“少数据,短期预测准确”的优点,又针对GM(1,1)预测量的无限增大趋势,引入了Verhulst模型进行组合修正,进而提高预测值的准确、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许明  王建民 《水运工程》2014,(8):134-137
通过对船闸三角闸门2种结构形式在船闸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对选取的几座三角闸门船闸在大修、抢修中发现的问题,从闸门的制造性能、维修性能、抗船舶撞击性能及使用寿命等进行对比,得出"传统的节点板、角钢、工字钢、槽钢组合的三角门要优于球节点、无缝钢管组合的三角闸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为弥补单一模型预测方法的不足,以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为依据,分析集装箱吞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模型、Eview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8―2022年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比较组合加权方法对预测结果的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法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减小预测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