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超杰  桑松  石晓 《船舶工程》2024,(1):142-150
根据锚索式悬浮隧道的运动特性,将锚索假设为两端铰接的非线性梁模型,在海流作用下,锚索会产生顺流向与横流向的涡激振动。当海流方向和管体轴向存在夹角时,管体运动可简化为作用在锚索上部端点的质点运动,并将质点运动沿锚索坐标系方向逐一分解。根据Hamilton原理建立锚索三向振动方程,并通过Galerkin方法和Runge-Kutta方法对该方程进行求解,选取典型悬浮隧道的结构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锚索上部端点的输入频率与锚索固有频率的比值为整数时,锚索会发生共振现象;如上部端点除锚索轴向方向外的某一方向质点运动与锚索振动方向一致,则锚索在该方向上的振动会出现显著变化,而对另一方向振动的影响较小;在多数情况下,锚索振动平衡位置的偏离与上部端点所输入的运动频率有紧密联系,但与幅值联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预应力锚索桩的施工顺序和实际受力特点,结合桩、土及锚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合理设计。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按照桩与锚索变形协调的原理,分阶段进行锚索抗滑桩的变形与内力的计算分析。结合锚索抗滑桩设计计算实例,验证该设计计算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锚索在软土地区的承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部分规范均规定锚索的锚固段不宜设置于软土中,限制了锚索在软土地层中的应用。通过对囊式扩体锚索进行现场抗拔极限承载力试验,获得锚索的荷载-位移曲线,并比较了不同直径的囊体对锚索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囊式扩体锚索在软土中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囊体直径越大,锚索极限抗拔承载力越高;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锚索的工程设计参数提出参考值。试验研究结果对囊式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类适应于混凝土结构施加大吨位预应力的新型胶体锚索结构,该锚索用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作锚杆体.用树脂胶作锚固体,根据锚固体的受力特性,构成拉力型、压力型及荷载分散型胶体锚索。对胶体锚固体构成不同的8组胶体锚索结构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得到了该类锚索的工作性能和承载能力;以压力分散型胶体锚索结构试验模型为基础.考虑材料非线性,对该类胶体锚索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进一步掌握了该类胶体锚索结构的受力规律和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深水作业船的锚索锚泊性能,运用悬乖线理论分析了钢索和复合锚索的无因次长度、重量与位能,推导出了钢索和复合锚索位能对外力导数的公式,从锚索静载荷角度研究了钢索和复合锚索吸收动载荷的能力.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钢索相比,复合锚索对增加卧底锚索重量、保持锚的稳定性和抓力是有利的,对减小锚泊船漂移范围也有益处,但吸收动载荷能力下降.复合锚索中设置的锚链的长度取1节(27.5 m)为宜,锚泊时甲板以下锚索长度以2.5~3.0倍水深较为合适.此结论对深水作业船的锚泊操纵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VIVACE潮流能发电系统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浮动式潮流能发电系统F-VIVACE的锚索—平台结构,建立了考虑参数振动的锚索—平台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附连水惯性力、水阻尼力、锚索初始张力、锚索和平台的不同初始扰动以及不同阻尼对于锚索参数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阻尼力、锚索初始张力、平台的初始扰动以及阻尼对锚索振幅影响较大,附连水惯性力、锚索的初始扰动对其影响较小.进一步,将调频质块阻尼器应用于锚索参数振动控制,经计算取得了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沙井泵站基坑左右岸支护结构为灌注桩和3层锚索支护体系,整个基坑长220 m,宽68 m,平均开挖深度为11 m,属于深大型基坑,基坑位于软基基础之上,地下水位为1.2~2.5 m,与周围河道连通。主要介绍在高水头条件下,深大型基坑中锚索的成孔方法,分析锚索在成孔过程中所遇到的冒水和冒砂问题,提出了提高锚索施工平台、提高锚索入射点和增加锚索成孔泥浆密度的方法以解决锚索成孔时冒水和冒砂问题。经过实际施工检验,该方法可行,解决了实际施工问题,成功确保3层锚索顺利成孔。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局部锚索的破断动力响应,运用ANSYS/AQWA软件建立悬浮隧道及其锚泊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单元生死功能和时控法模拟锚索破断行为,对比分析不同波流条件对悬浮隧道局部锚索破断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锚索破断之后,会对剩余锚索产生冲击效应,缆力瞬态增量随着与破断位置距离的增加而逐步递减;规则波、均匀流和锚索破断作用引起的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具有不同的特征,规则波主要引起结构产生周期运动,均匀流主要引起结构产生大幅偏移和低频运动,锚索破断主要引起结构产生冲击效应和高频振动;锚索破断之后,剩余结构的阻尼增大、刚度降低,导致锚索破断前后的结构运动行为出现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锚固型式锚索的剪应力分布情况,本文利用弹性力学的混合问题的位移解导出了内锚固预应力锚索的弹性解,得出剪应力沿锚索长度成指数形式传递规律,并且结合锚索的材料性质和岩土的性质讨论影响剪应力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秦淮河航道整治工程为背景,对分散压缩型锚索和囊式扩体锚索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长度的锚索,囊式扩体锚索承载能力更高,在软土地区施工质量更可靠。囊式扩体锚索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歆瑜 《水运工程》2013,(10):40-46
针对锚索框架梁,结合锚索抗滑桩对港口工程复杂高边坡的联合加固,分析锚索框架梁和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机 理和先整体后局部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实例总结了该类结构的设计、计算、施工要点,对于今后港口工程高边坡的设计 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作纯  邓志深 《水运工程》2006,(7):16-17,23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预应力锚索桩和预应力锚索框架地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边坡工程中。文章就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减小预应力损失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分析压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结构特征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该种锚索受力特征。在分析中采用整体式初应变方法来考虑混凝土和钢筋(即将混凝土和力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来考虑),而预应力的施加是通过给锚索单元一个初始的应变。通过分析得到锚固段剪应力的分布特征,它主要与锚索弹性模量、灌浆体弹性模量、灌浆体半径、锚索半径、灌浆体泊松比这几个参量有关。最后,为了便于工程直接应用,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影响因素给出压力集中型预应力锚索计算锚固段剪应力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4.
连江青莲内闸墙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处理,由于预应力锚索在广东省航道工程水工建筑物中的使用尚属首次,因此对施工过程中的锚索存在地下水及防腐等问题有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锚索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滑坡以改善其稳定性。本文描述了锚固力、锚索倾角和锚固段长度等确定的方法,并探讨了影响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饱和粉砂土中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极限抗拔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粉质砂土锚杆施工存在着诸多技术难题,锚杆极限抗拔力影响因素多.文章对压力分散型锚杆采用5种张拉方式,分别进行单元锚索单独张拉、整体张拉极限抗拔力破坏试验.锚索单独张拉大多发生突变型破坏,整体张拉发生缓变型破坏,整体张拉试验更为合理.试验得到饱和粉质砂土锚杆极限抗拔力值,尽管锚固体长度相等,但不同长度锚索极限抗拔力值差异较大.锚索弹性位移与荷载大多成直线关系,并与锚索自身弹性变形相当.塑性位移普遍较小,与锚索长度、荷载大小成正比,约为弹性位移的12%-30%.  相似文献   

17.
陈彦福 《中国水运》2007,7(3):159-160
董箐水电站右岸趾板以上均为粘结式端头锚索进行深层支护,因设计布置的锚索数量多、锚索方位角和倾角相互交错、边坡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期紧等因素,给施工带来许多困难。文章主要对右岸边坡锚索施工中出现的钻孔、灌浆、编索和下索、张拉等4个方面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得到的一些结论或经验教训对以后的锚索施工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定阈式可回收锚索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基坑支护工程,介绍定阈式可回收锚索实用新型技术在基坑支护结构体系中的受力机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该技术操作便捷,质量可靠,回收率高,锚索的抗拔力可以较好的控制基坑变形,通过回收消除基坑支护锚索对周边邻地及建筑物的影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冲沙闸工程预应力锚索为混凝土直线型锚索,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采用后张法施工,单根预紧整束张拉。主锚索由45根钢绞线组成,是目前水利水电施工中最粗的钢绞线束,锚具重量达75 kg。文章论述了整个施工实践过程及对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Morison方程和有限元法,将悬浮隧道管体假定为与岸坡固定的Euler-Bernoulli梁结构,通过将锚索与悬浮隧道管体、海底平面铰接,实现了锚索、悬浮隧道管体以及岸坡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将线性波浪理论应用于Morison方程计算波浪荷载,在时域内采用Newmark-β隐式时间积分法迭代求解悬浮隧道的运动控制方程,进而构建了水下悬浮隧道的三维动力学耦合数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周期波主导的海域,适当增大水平方向的系泊刚度,将有利于控制悬浮隧道整体的位移幅值;隧道近岸处的锚索由于边界条件的影响,在波浪条件下将承受更大的张力,工程中应适当增加或加粗近岸端部锚索,排除安全隐患;悬浮隧道的锚索布置间距宜固定在250~300 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