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时期对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性或可操作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特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交通规划的范畴。以广州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在全面分析方案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将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内容划分为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城市规划等3个方面,并且,利用综合交通规划模型准确预测和把握各类不可控因素对交通规划方案实施的影响程度。广州的实践表明,方案编制阶段融入风险评估有利于提高交通规划的可实施性和政府科学合理分配资源,增强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1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特点和居民出行特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中从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和规范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角度,分析了交通规划的制度前提。从规划前期的基础研究、交通模型、交通信息化、一体化交通规划、交通影响分析和特殊交通规划等方面阐述了改进交通规划工作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应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和实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面对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复杂性,研究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仿真分析方法,以确定最佳的船舶疏导路径。构建以航程、安全性、平滑性最小为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目标函数,采用栅格法仿真模拟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环境,利用仿真软件实施建模,经改进遗传算法寻找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模型的全局最优解后,采用非性规划求解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模型的局部最优解,确定最佳的船舶疏导路径,实现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规划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2种场景下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具有较好的方向性,所规划最优疏导路径安全性、平滑性、航程均最小,符合海上交通高峰航线船舶疏导路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4.
海上建设机场具有节约土地资源,对城市污染小,飞机起降安全等优点,但与周边陆域交通的联系方面明显薄弱,旅客和货物进出港的通达性和安全性也存在较大问题。文中从分析世界上已建的海上机场案例出发,重点讨论了水运交通的规划与设计,针对我国正在规划建设海上机场的水运交通布置方案进行了探讨,以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四阶段法是经典的交通规划方法,传统的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实践最多的模型之一。文章将交通规划四阶段法的思想移植到交通信息网络规划分析模型中,并结合信息自身的特点、形成交通信息网络规划分析的四阶段法。这种新的规划方法可以准确把握未来的交通信息需求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为陆路和水路交通信息网络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台湾海峡船舶交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两岸海上直航对海峡船舶交通的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海上交通工程理论,提出了两岸海上直航后海峡的船舶交通及船舶交通规划.该规划可建立良好的海峡船舶交通秩序,改善两岸海上直航的通航条件,更有效地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港口发展格局,更好支撑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总体要求。港口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于洋  刘舒燕 《中国水运》2006,4(8):190-191
交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的人才.人才分析和预测是实施和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提高人才培训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尝试建立交通人才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我国交通人才的发展趋势和演化模式,以及对交通行业的影响,为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番禺区新市桥大桥为例,采用优缺点定性对比、交通适应性分析和综合量化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节约用地、环境景观、设施造价、交通管理、交通通达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城市道路设施规划方案的优劣,寻求优选最佳方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运》2005,(10):3
日前,张春贤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张春贤强调,要从战略高度重视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把实施好《规划纲要》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不断提高交通科技贡献率,推动交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线网内部要求实现互连互通、运营灵活、资源共享,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互连互通"的内涵。阐述了城际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新理念,提出了基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枢纽站点分类和衔接原则,通过研究主要枢纽站点衔接方式,初步形成了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枢纽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从厦门、泉州、漳都市圈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公交导向发展的理念,探讨以城际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厦、泉、漳都市圈发展策略。分析依托城际轨道形成的珠链式空间布局和带动以站点为中心的新城开发,提出厦、泉、漳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东京、新加坡、香港、深圳、广州等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经验的基础上,评价分析重庆主城区轨道交通车站交通衔接现状,指出重庆市主城区目前轨道交通车站一体化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车站交通一体化衔接导则和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4.
A model to compare three alternative forms of public transport - light rail, heavy rail and bus rapid transit - is developed for an urban network with radial lines emanating from the borders to the city centr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ssumes an operation aimed at minimising the total cost associated with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provision, which encompasses both operator and users costs. The decision variables are the number of lines (network density) and the frequency per period for each mode. This approach has no prejudices a priori in respect of whether a specified delivery scenario is aligned with existing modal reputation. Rather, we establish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 specific transit mode should be preferred to another in terms of the operator (supply) and user (demand) side offerings. The model is applied using data from Australian cities, suggesting that in most of the scenarios analysed a high standard bus service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mode, because it provides lower operator costs (infrastructure, rolling stock and operating cost), access time costs (due to a larger number of lines) and waiting time cost (due to larger frequencies of operation). A rail mode, such as light rail or heavy rail, may have a lower total cost only if it is able to run faster than bus rapid transit, and the difference in speed is enough to outweigh the bus advantage on operator cost and access and waiting times.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昆明、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工程,对总平面布置、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及客流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探讨,特别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站房的衔接进行了讨论,并对福田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的原因,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调线调坡的测量要求及设计方法。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进行了调线调坡设计验证,总结了调线调坡及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式、运行方式、站点设计等与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同,其活载图式的选择对线路总投资会有直接的影响。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有关经验及机车车辆实际情况,对计算跨度10~80m简支梁不同活载图式作用下的换算均布活载效应进行了综合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及计算,建议采用0.6UIC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桥梁活载图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系统框架保护及轨电位限制的原因及动作原理,阐述直流框架保护电流保护、电压保护及钢轨电位限制装置动作配合关系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轨道交通车辆段综合开发原则、模式特点及交通规划存在的诸多难题,基于“高效安全、绿色低碳”交通理念,提出多种模式的道路网络衔接与2层次的公共交通衔接策略,指导了广州市多条轨道交通线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交通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