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不同配比的EPS颗粒轻质混合土的等向压缩试验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研究了轻质混合土的变形特性。以殷宗泽所建立的双屈服面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轻质混合土结构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反映不同配比EPS颗粒轻质混合土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杨帅  魏明晖  方从启 《水运工程》2017,(12):198-203
采用ANSYS建模和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的方式,分别使用HJC、脆性损伤、盖帽和混凝土损伤等4种混凝土本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侧向冲击过程进行仿真。从系统能量的角度验证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并将冲击过程中的冲击物块加速度和钢筋应变的历时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仿真计算的正确性。从各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模拟所耗费的计算时间以及所需的参数数量等方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3.
于捷  ;李冰峰 《中国水运》2009,(10):152-153
结合某膨胀土路堑滑坡的概况,对滑坡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提出了滑坡工程的整治方案,总结了该膨胀土路堑滑坡整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嘉 《水运工程》2019,(8):52-57
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越来越多地被选作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但目前关于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短期的强度和变形阶段。为探讨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对潮州市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进行蠕变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但变形速率不断减小,直至变形稳定;随着剪应力及固结压力的增加,蠕变特性更加显著。引入邓肯-张模型对整数阶Poynting-Thomson流变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P-T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蠕变特性。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的蠕变特性,为花岗岩残积砂质黏性土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本构模型对船冰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对物理模型做了大量假设,经验公式在计算船冰碰撞过程中的冰力时存在很多缺点,而且因为没有考虑船舶自身的非线性现象,导致计算结果与真实值存在较大误差。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有限元技术模拟海冰与船舶碰撞问题成为可能。海冰本构模型是影响船冰碰撞过程中计算精度的最重要因素,利用MSC.DYTRAN强大的非线性计算功能对海冰的弹塑性模型、弹脆性模型以及Derradji-Aouat多重失效面模型进行模拟,并且对计算结果和相关本构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基于应变率和温度并且考虑了静水压力对海冰失效的影响的多重失效面准则更加适合计算高应变率作用下的船冰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静  谭松林 《中国水运》2007,7(12):74-75
膨胀土问题是工程地质和非饱和土力学领域中最为复杂的研究难题之一.膨胀土的分类、膨胀土的强度、膨胀力大小的测试与确定、以及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都是我国道路工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于我国急速发展的公路工程来说是一个重大课题.关于膨胀力的测试已经有很多的资料,但对膨胀力的计算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引用BP神经网络来预测膨胀力的大小,通过输入测定的膨胀力作为网络学习样本进行训练,然后在matlab模式下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运用到同类膨胀土的预测中去.  相似文献   

7.
基于Derradji-Aouat海冰本构模型的船冰碰撞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与结构物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其力学行为变化多样,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的Derradji-Aouat海冰本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海冰的拉压强度不同、静水压力项、横观各向异性以及应变率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比传统的材料屈服理论有较好的适用性。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船冰碰撞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且对破冰船局部强度和总纵强度进行了校核。  相似文献   

8.
450MPa级船用钢冲击实验研究及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志坚  袁建红  赵耀 《船舶力学》2007,11(6):933-941
应用SHPB实验技术,对450MPa级船用钢进行冲击实验研究,建立了材料的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冲击实验发现,450MPa级船用钢的动态流动应力在变形过程中,具有二次非线性强化规律、存在强化转折点.当材料的变形小于转折点的应变时,动态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当材料的变形大于转折点的应变时,动态流动应力随应变的增大而减小.文中还对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膨胀土是颗粒高分散、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对环境的湿热变化敏感的高塑性粘土。它是一种吸水膨胀软化、失水收缩干裂的特殊土。正是由于这种土的显著胀缩特性,使膨胀土地区的房屋建筑、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经常遭受巨大的破坏。实践经验表明,把膨胀土误认为普通的非膨胀土实际上等于给工程建筑物埋下祸根。因此关于膨胀土的判别和分类,一直是工程界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膨胀土的判别与分类方法。本文旨在通过介绍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类与判别方法,明确分类思想,找出各自的有缺点,以为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金著  赵应龙  杨雪 《船舶力学》2023,(1):144-152
针对舰用橡胶隔振器设计过程中橡胶材料超弹性力学参数匮乏的问题,本文结合弹性力学、超弹性体材料本构模型等相关理论,开展舰用隔振橡胶材料的三种拉伸试验;通过对九种常用本构模型综合拟合分析,选择Yeoh模型作为舰用隔振橡胶材料本构模型;对舰用隔振器进行静态仿真分析和静态试验,验证了所建本构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舰用隔振橡胶材料超弹性力学特性分析、舰用隔振器设计计算等研究提供材料数据和方法思路,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考虑气象因素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浆砌片石和框锚结构防护系统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浆砌片石护坡可保持边坡湿度场稳定,减缓温差及温度变化对坡体的影响,降低浅层土体风化程度,阻止大气影响深度向土体深处发展;在框锚结构护坡系统中,锚杆在强风化区内设置自由段,不仅不会降低边坡的安全系数还有利于锚杆的稳定,框架梁使边坡滑动土体的下滑推力转由深部土体承担,可有效维持浅层土体的稳定性。锚杆轴向力和框架梁弯矩的分布特征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加筋土结构的应用范围较广,但加筋土工程特别是加筋土挡墙失稳、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已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高度关注.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加筋土挡墙的结构特性和破坏机理,揭示分级台阶式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土压力、筋带拉力及墙面变形的分布规律,该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加筋土结构的研究领域,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俊  徐兵  王荣军  任剑辉  程涛 《船海工程》2011,40(1):9-11,15
针对拖缆机液压主系统回路作出主系统回路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表,同时计算得到在不同严酷度下的危害度,找到拖缆机液压主系统回路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弱点,为防止及减少故障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船舶电力系统运行良好是船舶安全的重要保证,有必要对系统故障情况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和ETAP分别对船舶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及故障工况分析,获取详细的故障工况数据作为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的基础,用于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进行故障模式危害性分析涉及的信息多为一些不确定信息,分析结论通常为定性结论,较难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数值结果。文章将灰色评估理论和专家评估方法相结合,对水下航行器(UUV)导航系统故障模式的危害性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得到导航系统各种故障模式危害性的定量分析结论,用于指导对故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舰船总体毁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舰船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计算舰船总体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响应,讨论船体主要构件破坏模式以及舰船鞭状运动对船体总纵强度的影响,总结舰船总体在冲击波阶段与气泡脉动阶段舰船毁伤模式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出基于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识别方法,以某路堑边坡为例,根据优势结构面理论,运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分别对单组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和多组结构面与边坡面的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边坡岩体结构的稳定状态,进而对边坡破坏模式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判别原理和识别方法可以反映构造控制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的内涵及其特点,通过对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分析,提出了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宁  贾朝霞  王平 《水运工程》2006,(8):108-113
系统地阐述了膨胀土路堤边坡的破坏类型及其特征、膨胀土路堤边坡变形演变规律、边坡土体的破坏模式,对等厚式封面土层包边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和封面层抗滑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