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海拔地区下增压中冷柴油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机化大气模拟测控系统对增压中冷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地区下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专题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海拔下的增压中冷柴油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及排放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力减小,导致吸入气缸内的空气量减少,缸内吸气终了的温度和压力下降,从而使得增压中冷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下降,等有效燃油消耗区明显变窄。  相似文献   

2.
肖仁鑫  梁大平  陈贵升  刘爽 《汽车工程》2022,(12):1926-1935
基于高原环境模拟试验台架,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国六柴油机全负荷和40%负荷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同时探讨了4 000 m海拔下发动机持续运行在低转速大负荷工况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堵塞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全负荷和40%负荷工况下随着海拔的上升,发动机的进气流量、空燃比、有效热效率,排气氧浓度、排气压力呈非线性减小,有效燃油消耗率、排气温度、NO排放呈不同幅度增加;动力性、经济性下降明显,排放性能恶化;全负荷工况对海拔的变化更加敏感,特别是低转速和高转速的性能降幅较大;国六柴油机在4 000 m海拔下持续运行在低转速大负荷工况,DPF内大量颗粒物沉积但再生困难,较短时间内被堵塞。  相似文献   

3.
某6V 150柴油机变海拔热平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6V150增压中冷电控柴油机高原试验存在的问题,在其常规油量控制特性和增压匹配特性下,进行了不同海拔下模拟高原环境的热平衡试验,研究了整机热量分布随海拔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转速和高转速工况,随着海拔的升高,该柴油机的总发热量、转化为有效功的热量以及排气散热量先保持不变或略微减小,当海拔高度大于3000 m后开始大幅度下降,而在中间转速工况,基本不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冷却水散热量在柴油机各转速下随着海拔的升高先逐渐增大,当海拔大于3000 m后,开始出现略微下降的趋势。在3000 m海拔时,与平原相比,最大冷却水散热量增大19%,但在4500 m海拔时,由于功率下降明显,最大冷却水散热量增大15%。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降低,导致柴油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减小;柴油机在进行EGR后,过量空气系数减小的幅度增加,使得柴油机的各项工作特性参数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用内燃机大气模拟综合系统,初步探索了柴油机运行在不同海拔下进行EGR后,其经济性和烟度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在高原地区运行的柴油机采用EGR以及EGR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针对增压柴油机海拔自适应和主动调节能力不清且只得通过大量试验确定的问题,开展增压系统海拔自适应和调节能力的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增压系统海拔自适应能力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海拔自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推导了增压系统调节方式的调节量与海拔适应能力变化的对应关系。在变海拔柴油机性能测试台架完成了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海拔自适应能力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在不同海拔运行范围内,海拔调节能力的误差均小于5%。  相似文献   

6.
基于变海拔功率恢复的增压系统匹配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柴油机的变海拔功率恢复目标,进行了以增压压力恢复为目标的废气放气式增压系统匹配计算,确定了压气机和涡轮特性。在该匹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柴油机变海拔运行范围的性能计算,得到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增压压力MAP图,并以目标增压压力为基准,根据放气阀的切换边界线确定了放气阀变海拔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匹配方案可以在海拔3 000m和平原工况实现增压压力恢复,但在高海拔高转速工况下可能超速;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柴油机外特性扭矩值逐渐减小,而废气放气阀关闭状态的运行区域逐渐减小,废气放气阀调节状态的运行区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变海拔环境下的车用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用柴油机运行在高原地区外特性恶化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变海拔环境下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通系数来动态调节二级涡轮可调增压系统压比。在基于最佳空燃比和最大输出功率的柴油机进气压力动态控制仿真基础上,建立了高压级增压器旁通阀流量系数与转速及大气压力的匹配关系。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大幅度降低了大气压力变化对柴油机外特性的影响,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利用GT-suite软件建立了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和冷却系统模型并进行直接耦合,通过高原模拟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进而研究了不同海拔外特性工况下柴油机及其冷却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拔每升高1 000m,柴油机出口水温平均升高5.01%,散热量平均减小6.25%,风扇质量流量平均减小11.20%,柴油机功率平均减小3.55%,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4.67%;该装甲车辆在海拔1 000~2 600 m低转速区和海拔2 600m以上必须降负荷或者提高冷却系统散热能力后使用。最后以柴油机出口水温不超过报警值为目标,计算得到了柴油机最大允许负荷和风扇最小体积流量增幅MAP图,为高原环境下柴油机及其冷却系统匹配和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气再循环对增压真喷式柴油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ISUZUL6TC型增压中冷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排气再循环试验,分析研究了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不同的EGR系统,以及在不同负荷下ECR率对其排放特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ECR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高压共轨柴油机建立了一维热力学仿真模型,对DPF选型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不同海拔下米勒循环对柴油机及DP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非对称结构以及适当增加载体目数都有利于降低DPF压降,同时可降低DPF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原始排放的影响。进气门早关可以降低柴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提高热效率,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颗粒物排放增加;同时可降低DPF压降,提高DPF捕集效率,且随海拔升高,进气门早关的时刻越小,作用越明显。在低海拔条件下,进气门晚关策略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均影响不大;在高海拔条件下,适当增加进气门晚关时刻可以改善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大气环境条件下进行了不同配比的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试验。在盖顿(A.G.Gaydon)和伍法德(H.G.Wolfhard)提出的火焰温度、绝热火焰温度等火焰特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火焰温度、平均火焰温度、分层火焰温度、高温点数量、温度最大差值等评价指标,对火焰的温度特征参数进行细化和定量,从火焰学的角度研究了大气环境条件下火焰温度特征参数随燃料混合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柴油混合体积分数的增大,外焰温度、高温点数量、高温区域所占比例、温度最大差值、相对平均火焰温度均增大,为NOx的生成提供了高温环境。  相似文献   

12.
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紧力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膜片簧离合器膜片紧力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本文法比传统的计算公式增加了修正项,计算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某些结构的离合器总成压紧力特性曲线与膜片弹簧压紧力特性曲线有较大的出入,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计算,拼提出了离合器总成压紧力曲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概述了电动车整车系统动力学控制的特点,再者对比分析了PID控制、模型跟踪控制以及动态自寻最佳滑转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三种驱动防滑控制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后两种控制方法的鲁棒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动态自寻最佳滑转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抗干扰性较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大气酸沉降对混凝土侵蚀的化学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昌永  温丽 《公路》2007,(11):187-189
利用化学反应推导方法分析了大气酸沉降对混凝土的化学侵蚀机理,得出了混凝土与大气酸沉降中的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结果表明,所有反应产物均分别以溶解型化学腐蚀和膨胀型化学腐蚀这两种方式对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孟两国所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值确定方法的差异性,将国内外竖向抗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单桩竖向承载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静载试验方法与理论计算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依托孟加拉达卡地区电网扩容和升级项目,将孟加拉国使用的循环荷载试验法所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中标采用经验参数法与孟加拉国采用标贯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孟两国所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设计值相近,而理论计算结果相较于孟加拉国项目采用循环荷载试验法确定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能力特征值偏小,提出了中孟两国理论计算方法与试验法所得结果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当前相关规范对空气质量要求的局限性,以及对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特定环境的不适用性,结合关角隧道地处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的特点,对关角隧道施工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说明高海拔低气压地区空气环境的物理特性与普通地区的不同之处,提出补充和修正规范的主要建议:各种气体体积分数限值按照不同海拔给出合理的限值界定;氧气质量浓度不准低于224g/m3。  相似文献   

17.
金标等 《汽车科技》2014,(1):23-25,31
空气弹簧由于其良好的振动特性,在车辆中有着广泛地应用,研究其刚度特性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通过工程热力学理论推导空气弹簧的力学模型,然后以某轻型商用车前悬架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获得膜式空气弹簧在不同初始气压下垂向刚度特性曲线。结果表明:该膜式空气弹簧呈现明显的变刚度特性,并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加,承压能力也增强、同时,初始压力越大,非线性特性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彭军龙 《公路》2007,(4):110-113
针对目前由于交通量过大引起的大气污染,首先分析了交通量引起大气污染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车辆排放物中的污染控制因子,进行了大气中污染因子容许总量的计算探讨,以及汽车排放的污染控制因子的总量计算探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大气污染控制的容许交通量计算模型,这一过程与传统的先计算交通量再确定污染程度的过程相反,但更能清晰地反映问题。最后用一个实例说明了整个思路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典型散落物作为试验对象,制作散落物承载装置并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车辆碰撞过程,利用VC3000加速计实时计测试验车相关运行参数,在干燥沥青路面进行散落物抛撒试验,深入分析散落物在地面的分布形态,利用ADAMS仿真分析散落物与车辆之间的相对运动过程,探讨路面散落物分布场的特征参数与碰撞车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复合道面在不同季节时的力学响应,以中原地区某机场改造项目为项目背景,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道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复合道面在温度影响下的力学响应,并与机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发现:大气温度所能影响的道面深度范围在0.56 m以内,和大气温度相比,道面面层温度峰值远大于气温峰值;道面内部不同结构层之间温度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道面深度的加深,温度峰值逐渐递减,并且出现时间具有延迟现象;在不同季节,道面在相同机型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不同,说明温度对于道面的受力是有影响的,其中混凝土层在冬季时所产生的应变值比夏季所产生的减少约74%,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