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Double Monod模型对膜片弹簧特性曲线进行跟随,通过xPC对膜片弹簧模拟系统的试验台架进行实时控制,能够对膜片弹簧的特性进行快速、准确模拟。作为液压系统的工作负载,能够对离合器膜片弹簧选型、变速器液压系统设计和离合器控制开发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混合动力车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建模,以应用于某款混合动力客车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膜片弹簧弹性特性计算模型,测试离合器盖和从动盘的载荷变形特性。综合考虑从动盘、离合器盖和膜片弹簧变形对离合器工作的影响,分析离合器膜片弹簧各加载点的静力学变形耦合关系,推导膜片弹簧离合器分离指行程与零部件变形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以分离行程为输入、以压紧力/分离力为输出的离合器操纵特性静力学计算模型。以离合器滑摩速度和滑摩温度为试验因素,以离合器摩擦片摩擦因数为试验目标,设计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在离合器综合试验台上进行摩擦片摩擦因数的测试,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摩擦因数回归模型。综合压紧力操纵模型和摩擦因数模型,提出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离合器台架试验,对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台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置信度达到99%;建立的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在大转速差范围误差较大,在小转速差范围计算精度较高,其能够有效预测离合器的传递转矩。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膜片弹簧的生产过程中对其负荷特性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该检测系统采用了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数据采集卡,并配备了液压加载系统。介绍了离合器膜片弹簧负荷特性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重点阐述了硬件、软件系统的功能与设计。该系统检测精度高、检测安全可靠,适用于膜片弹簧的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膜片弹簧是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关键零件。本文通过分析离合器的载荷一变形特性和多种约束条件,在参考成熟离合器结构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模型:在摩擦片磨损极限范围内,把弹簧压紧力变化的平均值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某轻型货车离合器膜片弹簧进行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此模型优化后的膜片弹簧各决策变量的值明显优于利用传统经验公式设计所得的结果。无论是在后备系数的稳定性、膜片的最大当量应力方面,还是在分离力的大小方面,均明显优于原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某车型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膜片弹簧、力感应弹簧、离合器盖和压盘进行静力学、模态、瞬态动力学和疲劳分析。通过静力学分析说明其设计是安全的;通过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及振型,为避免共振提供理论指导;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各构件的动力学特性,表明其工作特性达预期要求;通过疲劳分析获得其最大应力值与最大应力点位置,为离合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自调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文中讨论了在设计膜片弹簧离合器过程中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如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应满足汽车离合器的要求;膜片各结构参数对弹性特性和应力的影响,给出了计算公式和参数的选定范围;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措施;如何加强零件的刚度;膜片弹簧安装的尺寸链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并结合实践列举了叉车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计算方法。叉车整车实验表明在叉车上应用膜片弹簧离合器优于螺旋弹簧离合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作者为了使汽车离合器的设计和生产者,了解膜片弹簧压紧式离合器盖总成主要零件膜片弹簧的固有传递压力的特性,简单地复述了膜片弹簧的结构特点和曲线变化规律。目的是进一步阐述膜片弹簧载荷受到其几何参数微量变化影响性能参数的条件下,如何选择调整离合器总成的参数和修正的方法。作者根据自己的离合器设计和制造实践经验,认为如果对于相关传动件的匹配参数选择的不合适,即使采用了性能好的膜片弹簧零件,也可能装配不出性能好的离合器盖总成。反之,不能够设计出或者制造出合适的相关零件的匹配参数,同样可以制造出性能合适的离合器盖总成。本文介绍和论述了这样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汽车离合器拉式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和应力-变形特性,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建立种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通过设计实例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论对拉式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合理建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军 《汽车维修》2005,(12):20-21
小红旗轿车采用单片干式膜片弹簧离合器,主要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及液压操纵机构组成。主动部分有飞轮和离合器盖总成(离合器盖总成主要由离合器盖及压盘和膜片弹簧等组成);从动部分由从动盘、扭转减振弹簧、盖板和套在变速器输入轴上的从动盘毂等组成:液压操纵机构由离合器工作缸、分离叉和分离轴承等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离合器具有起步平稳,换档平顺,防止传动系过载,减轻扭转振动等特点。下面介绍该离合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膜片弹簧离合器是现今手动挡汽车的主要离合器形式,针对膜片弹簧在轴向受压过程中,弹簧大端压紧力与变形量的关系,新膜片弹簧工作点的压紧力与摩擦片最大磨损点所对应的膜片弹簧压紧力之间变化平缓以及驾驶员平均操纵力最小这两个矛盾问题的优化。利用权重系数法对其权重进行分配,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压紧力变化的平均值最小与驾驶员操纵力最小进行优化[1]。优化表明,在保证足够的工作压紧力下,摩擦片工作过程中磨损导致的膜片弹簧特性曲线部分变化平缓且驾驶员操纵力最小。通过这一算法,可以快速地得到膜片弹簧的各结构参数,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对传统重型车离合器驱动机构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算法,并对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检验;在开发的AMT重型载重汽车上进行了实车离合器系统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离合器接合位置和速度的控制,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满足AMT系统离合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膜片弹簧离合器压紧力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膜片簧离合器膜片紧力特性曲线的计算方法,本文法比传统的计算公式增加了修正项,计算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某些结构的离合器总成压紧力特性曲线与膜片弹簧压紧力特性曲线有较大的出入,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计算,拼提出了离合器总成压紧力曲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P2混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的响应性和舒适性问题,建立混动离合器C0起动发动机过程和并联动力输出模式下的功率流模型。对C0起动发动机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针对C0的起动扭矩和电机的输出扭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提出以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来进行缓冲的策略。为了实现稳定精确的发动机起动控制,消除各自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特性的误差,提出C0离合器起动发动机的自适应控制和B1离合器滑摩自适应控制,以换挡离合器滑差和发动机转速的超调量为监控对象,对C0离合器各阶段压力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优化发动机起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C0离合器扭矩和电机扭矩的匹配问题,即使在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起动也能保证良好的舒适性,并控制过程时间在1.5 s内;在整车试验过程中,通过对C0压力的自适应调整,发动机转速的超调和起动冲击问题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离合器性态会发生变化导致起步性能下降,为降低离合器性态变化对起步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和滑模控制的DCT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建立DCT起步动力学模型、发动机模型和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将DCT起步问题转化为参考轨迹跟踪问题,通过工况识别并利用极小值原理获得了不同起步工况的参考轨迹;在DCT起步动力学模型中将与离合器性态变化相关的项定义为不确定项,设计扩展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项进行估计,同时结合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获得了起步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为了跟踪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设计了发动机转矩跟踪控制器,同时对液压系统采用了PID闭环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以及台架试验验证所提出的DCT起步控制方法对离合器性态变化的自适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离合器性态变化导致的起步延时,同时1挡缓起步和急起步的仿真冲击分别减小了53.11%和43.42%,试验起步冲击分别减小了35.66%和30.31%。  相似文献   

16.
根据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及闭锁条件,制定液力变矩器控制策略。利用Simulink建立液力变矩器控制模型,并利用Cruise和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液力变矩器控制模型正确,闭锁离合器能够准确按照闭锁条件闭锁,并且可以显著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液力变矩器的闭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shift comfort and efficiency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vehicle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clutch shift control system, especially by the electro-hydraulic clutch sub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new design principles of electro-hydraulic clutch systems developed and modeled in detail, the clutch-to-clutch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in three time intervals: oil filled phase, changing phase of clutch torque and synchronous phase of clutch speed. The demand pressures for the engaged clutches calculated in each phase and is precisely built up by using fuzzy slide mode control, the time of hydraulic pressure building-up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dither current in simulation. All control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Cosimulation between software Simulink and SimulationX. Finally, the optimal algorithm of the clutch shift control is written into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of a testing vehicle. The 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ggested control strategy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8.
在离合器膜片弹簧传统优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工程稳健性的灵敏度分析,考虑了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参数变差对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影响,并采用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具有比传统优化方法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稳健化设计能有效、可靠的减小质量波动对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膜片弹簧是汽车离合器中的关键零件之一。其制造过程中普遍采用喷丸强化工艺。本文通过残余应力测试、疲劳试验、弹力衰减试验和断口微观分析,研究了喷丸强化对膜片弹簧疲劳性能和弹力衰减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提高膜片弹簧的使用性能和简化工艺上考虑,应以膜片弹簧凹面单面喷丸工艺取代现行的双面喷丸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