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于是,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导致了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相关公司或政府收购,用来作为城市的发展土地。因为,以前的时候很少会有土地收购的适宜,因此,我国没有相关的土地收购制度,即使有也很不全面,存在着很多漏洞。但是,伴随着土地收购案例的不断的增多,土地收购案例纠纷情况日益严重,于是国家就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相应的土地收购储备相关制度,用来衡量收购事宜中的对与错。本文将主要研究一下土地收购储备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随后,在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将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3.
惠文 《重型汽车》2011,(5):31-31
大众汽车11月3日表示,其收购曼卡车公司的申请已经获得中国政府关于行业竞争的许可审批。根据收购协议,大众汽车将持有曼的55.9%投票股权和53.71%的股本(Share Capital)。据悉,大众收购曼公司的交易将在近日最终完成。大众此次收购曼公司的企图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大众集团先收购了瑞典著名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公司的股权。目前,大众拥有斯堪尼亚46%的股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AAP(Advance Auto Parts)对CARQUEST的收购,引起了全球汽车售后市场的极大关注。毫无疑问,这是一家零售巨头对另一家传统分销巨头的收购。此次收购在国际售后市场上算是一种地震性的重组,是继CARQUEST收购WORLDPAC之后的又一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由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引发了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汽车后市场由外资企业的全面介入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德国博世收购“威宁达”,美国斯必克收购“车博仕”,这两个“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揭开了“收购浪潮”的序幕?跨国巨头为什么竞相收购内资品牌?由此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本刊继续系列报道、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6.
韩佳 《汽车生活》2010,(1):15-15
<正>12月23日,吉利宣布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相比于北汽收购萨博的部分车型和技术而言,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得到了更多的喝彩声。  相似文献   

7.
热榜     
公司热榜吉利汽车上榜理由:刚刚提交了收购福特汽车旗下子公司沃尔沃的收购要约,吉利又把考察人员派到了通用汽车在瑞典的子公司萨博。不用怀疑什么,收购世界第二大汽车变速器生产商DSI的行为已经向世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09,(10):12-13
去年3月26日印度塔塔集团出资23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捷豹和路虎两大品牌,成为继中国汽车收购韩国双龙和英国罗孚等国际品牌之后,作为新兴国家汽车的又一个收购案例。这在国际车坛引起很大的反响。中印两个“金砖大国”的收购行为是真的捡了金砖还是当了冤大头,目前正成为国内外汽车行业所关心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9.
每周新闻     
继南汽集团收购英国MG罗孚之后,中国汽车公司收购国外汽车公司可能再次上演。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一汽集团有意收购美国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0,(49):14-14
佛吉亚日前签署了收购全球领先的汽车金属内饰制造商Angell—Demmel欧洲公司的协议。本次收购是佛吉亚在2010年度的第五次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1.
沈文 《重型汽车》2003,(2):36-37
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收购交易收购本公司的行为,通过收购企业由经营者转变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可口可乐拟收购汇源一案备受关注,并由此展开了一场有关“民族品牌”的口水大战。一向风平浪静的汽车后市场,最近也因外资的全面介入而掀起阵阵波澜。先是博世收购“威宁达”,9月1日美国斯必克(SPX)又正式对外宣布收购“车博仕”。收购者——博世和斯必克同是世界“500强”的跨国集团,而且都是全球汽车检测设备行业巨头,被收购者——威宁达和车博仕虽然在国际市场还名不见经传,但绝对是国内汽车检测设备行业的排头兵。跨国巨头为什么要竞相收购内资品牌?这两次“收购”仅仅是个案还是掀起了"收购浪潮"的序幕?“收购”将会引发“汽保”行业的大洗牌吗?面对这些问题,我刊将采访各方人士,力争多角度、全方位解析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13.
余默 《专用汽车》2014,(12):73-75
2012年,被称为中国混凝土机械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当年,三一收购普茨迈斯、徐工收购德国施维英,再加上2008年中联收购意大利C IFA,至此,混凝土装备的全球前三家企业皆入中资企业囊中,行业竞争重心亦转移至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车企收购兼并海外企业或品牌的新闻近几年比较热,要么是空穴来风,要么是自身炒作,最后证明,收购海外品牌或企业最后成功的少之又少,即使收购成功后也是麻烦不断,亏损连连,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就是十分惨痛的教训。然而看到一汽、上汽、东风都有了自主品牌的轿车产品,北汽像样的自主品牌轿车一直弄不出来,心里就有点急了,心急之下难免走出浑招。  相似文献   

15.
韩国大宇集团今年1月9日签定了收购双龙集团在双龙汽车中所持股份中约一半股份的合同。从而结束了双方自去年12月8日发表收购协议以来的协商。(德国奔驰公司持有双龙汽车总股份的2.4%)。 在双龙集团持有的69 196 133股中,大宇集团收购了其中的35 967 585股,占51.98%。 收购双龙汽车的出发点在于借助这次机遇,填充大宇汽车产品型谱。本次收购要比大宇自己单独开发更为  相似文献   

16.
江辽 《时代汽车》2011,(1):112-115
早在山东重工成立之时,就有敏感人士撰文指出,如果中国重汽收购中通未果,下一个收购中通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山东重工。一年之后,山东重工洽购中通的传闻大量见诸报端。中通没有与山东重工就收购事宜进行洽谈,信息不属实。2010年12月3日,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态度明确地向相关记者表示,媒体报道的"山东重工收购中通客车"属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李健采访 《摩托车》2010,(10):106-107
2005年10月,钱江摩托成功收购意大利百年摩企Benelli(贝纳利),这是中国摩托车行业收购的第一家世界级品牌摩托企业,也是中国机械行业跨国收购欧企第一家,标志着钱江摩托真正代表中国摩企迈向世界舞台。这一惊人的举动是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中和他的决策层领导做出的。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器》2010,(5):42-42
美国洛杉矶出版的《中华商报》2010年4月2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吉利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签下了收购沃尔沃的协议.这使得中国企业首次实现了对外国企业的全股权收购和全品牌收购。社论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收购悍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商业利益,还要看到收购后整合的各类社会风险与困难。  相似文献   

20.
条件优厚却遭美国国会反对 2005年8月,中海油宣布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要约.一起轰轰烈烈并被业界看好的跨国收购就此以失败而告终.这场本有望实现"双赢"的跨国收购为何会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