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By using the continuation theorem of coincidence degree theory,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periodic solutions of a delayed predator-prey system with nonmonotonic functional response in a period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随机结构参数对车辆系统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通过1/4车辆模型,研究了具有随机结构参数的非线性车辆系统在随机过程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将簧上质量、簧下质量、悬挂阻尼、悬挂刚度以及轮胎刚度均视为随机变量,考虑轮胎与车身之间弹簧的非线性,将路面不平整引起的对车辆的激励作为平稳白噪声过程建立系统的动力性方程,采用能量差法对非线性车辆系统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通过求解李雅普诺夫方程,获得平稳随机振动响应协方差矩阵,并通过多次迭代求得稳定的等效线性车辆系统参数.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能量差法计算位移的相对误差为6.841 5%,而方程差法的相对误差为8.150 5%;用此方法计算随机响应的方差值仅用了0.8 s,而用Monte Carlo法模拟1 000次耗时70 min.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共交通系统,基于巡航控制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可变跃迁概率元胞自动机(CA)模型. 模型中假设公交车辆并非唯一追求以最大速度行驶,而是根据期望车头距动态调整车辆向前移动的速度,实现了公交线路上车辆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协调行驶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再现公交集簇前行的现象,引入新的控制策略后,模型改善了车辆在公交线路上的时空分布,疏散了公交车辆集簇行驶的状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交系统内车辆运行的平均速度并且降低了平均等待乘客数. 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策略可以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共交通系统,基于巡航控制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可变跃迁概率元胞自动机(CA)模型. 模型中假设公交车辆并非唯一追求以最大速度行驶,而是根据期望车头距动态调整车辆向前移动的速度,实现了公交线路上车辆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协调行驶行为. 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再现公交集簇前行的现象,引入新的控制策略后,模型改善了车辆在公交线路上的时空分布,疏散了公交车辆集簇行驶的状况,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交系统内车辆运行的平均速度并且降低了平均等待乘客数. 结果表明,新的控制策略可以提升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重型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磨损严重的问题,运用Adams/View建立了该型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及转向性能仿真分析。针对第二桥车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找出对转角差异影响较大的因子,在Adams/Insight中,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转角差异可知,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轮胎的磨损。  相似文献   

6.
通勤者的出行行为对早高峰期间拥挤政策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瓶颈模型构建并列瓶颈路网下个人与家庭混合出行的均衡出行模型,分析两类通勤者的出行需求情况、 两个瓶颈处的通行能力以及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这3个因素对用户均衡、用户出行成本和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并列瓶颈路网下,混合出行的用户均衡状态并不唯一;无论两个瓶颈的通行能力大小如何变化,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个人通勤者都是有利的;受瓶颈通行能力的影响,增加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家庭通勤者的影响是否有利是不确定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调节学校-工作开始时间差对交通系统都是有效的,而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对其进行调节 才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总出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从 1995年哈同公路建设项目起 ,工程建设监理在我省开始进入全面实行阶段 ,但在实际执行中 ,与国际贯例的FIDIC监理模式相比 ,存在着很大差距 ,更多地是一种混合型的监理模式。文中阐述了这种模式的表现形式及其存在的根源 ,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 ,并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The regional logistics based on port and its regional economic react on each other and develop in unis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wo-stage port logistics network, the first one is the sea routes system between any two ports,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e network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tween each port and its economic hinterland.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dynamic hinterland, the study proposes a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with the upper objective of the total transportation cost in the regional port group and the lower objective of the economic benefits for individual por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ort, the demarcation of the hinterland, and the traffic capacity are reflected dynamically in the model, which is closer to the real system. The model is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programming model based on the Kuhn-Tucker theory to solve the model. Numerical test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and algorithm. Finally, the example is solved by Matlab.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i-level model and the algorithm are feasible.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各交通方式出行效率差异性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客运系统的基本功能,建立了城市地面上客运交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各种交通方式时空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出行者要求、城市客运系统要求和交通方式发展规模4个方面约束,最后比较了本文模型与其他文献模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以港口为节点的区域物流与其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相互影响、协调发展. 本文研究了二级港口物流网络问题,即港口之间的海上航线系统以及各个港口与其经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系统的二级网络. 在动态腹地条件下,构建以区域港口群总运输成本为上层优化目标,以个体港口的经济效益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 模型反映了港口竞争力、腹地划分以及运力配备的动态性,因此更接近港口实际. 为有效求解模型,利用Kuhn-Tucker理论将双层规划问题转化成单层规划模型,并且应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Matlab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数值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港口为节点的区域物流与其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相互影响、协调发展. 本文研究了二级港口物流网络问题,即港口之间的海上航线系统以及各个港口与其经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系统的二级网络. 在动态腹地条件下,构建以区域港口群总运输成本为上层优化目标,以个体港口的经济效益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 模型反映了港口竞争力、腹地划分以及运力配备的动态性,因此更接近港口实际. 为有效求解模型,利用Kuhn-Tucker理论将双层规划问题转化成单层规划模型,并且应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通过Matlab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数值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是提高车内乘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系统之一,将车载参数和车辆位置参数相结合,提出一种能够应用到ADAS的城市道路换道行为识别模型. 在西安城市道路环境中进行实验,采集18 位驾驶员的9 个车载实时参数数据,以及前后车辆间的相对速度、相对距离、相对角度,提取412 个换道行为单元和824 个车道保持行为单元,共 88 992 条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表明,方向盘转角、转向角速度、相对安全距离比在换道行为和车道保持行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这3 个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建立混合了高斯混合模型(GMM)和连续型隐马尔可夫模型(CHMM)的识别模型,用部分样本对模型效能评价. 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对换道行为的识别精度为93.6%,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可以很好地应用到 ADAS.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船舶航行控制质量,建立了船舶航迹复合预测控制模型,依据灰色预测模型处理船舶运动控制的不确定量,利用反传多层感知器自适应网络从船舶航行偏差的历史数据中得出控制偏差趋势,根据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预测的误差大小,进行组合模型优选及组合权系数优化,确定航迹最优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船舶旋回性指数、船舶追随性指数与滞后时间其中一个大于1时,任何参数的改变均会引起PID振荡,而船舶航迹复合预测控制模型能以较少的操舵动作迅速收敛,从而使船舶航迹与预定航线更加拟合,因此,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快速性和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特性仿真模型及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就城市道路网系统宏观仿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更符合城市道路网系统实际特性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对城市道路网交通特性空间分布的方向性差异及交叉口延误进行了抽象,并设计了基于该仿真模型的最短路算法。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Brinson constitutive model of SMA, a piecewise linear model for the hysteresis loop of pseudo-elasticity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nalysis of responses of an SMA-spring-mass system under initial velocity activation. The histories of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of the mass, and the response of stress of SMA are calculated with Brinson‘s model and the piecewise linear model. The difference of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calculation with piecewise-linear model needs no iteration and is highly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柴油机排气系统的结构对增压方式及排气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了某柴油机排气歧管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动态控制技术,分析了各歧管联合排气时排气系统内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原始结构的排气管内存在漩涡、局部动态压力过大,排气歧管内气体流量分布最大不均匀度较大等现象.为提高排气性能,对排气歧管进气角度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涡流明显减少,局部动压降低2000 Pa,出口处最大不均匀度降低5.55%,该结构有利于排气.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外汇汇率时间序列,从时间序列中获得正确的、隐含的、潜在的信息对于金融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数据挖掘中的ARIMA模型,以某银行的外汇汇率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分方法和建模规则,对外汇的卖出价进行了建模与预测。通过与逐步自回归预测模型相比较,ARIMA模型对外汇汇率时间序列数据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RFID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物流仓储系统的效率带来了机遇。仓储系统在应用RFID技术后信息系统中的工作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该系统的工作流模型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通过对应用RFID技术的仓储系统流程进行分析,使用有向图工作流建模理论建立仓储系统工作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作流模型中的各工作状态变化和信息流方向,可为采用RFID技术仓储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satutatoristheinnovativepowercyclecom-ponentoftheHumidAirTurbine(HAT)cy-cle[1].Itconsistsofacountercurrentheat...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一带一路影响下腹地-口岸可达性演化特征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构建腹地-口岸可达性测算模型,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腹地-口岸可达性高值区沿主要运输通道延伸并呈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和城市群为中心的群状集聚现象。腹地-口岸可达性逐年优化,高值区向一带一路沿线扩散趋势明显;腹地-口岸可达性空间差异呈现以2013年为界先减少后增加的V型变化特征,东部和西部可达性空间非均衡程度大于中部和东北部;高可达性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可达性城市与高可达性城市相邻时其类型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与中、低可达性城市相邻概率,且一带一路之后,类型向上转 移概率高于一带一路之前;腹地-口岸可达性形成以最短旅行时间为主导、路网密度为支撑的时空演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