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京沈(北京—沈阳)高速公路天津段进行绩效考评项目之一的交通量现状评价研究,从交通量组成、交通量增长率、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分车型超载情况和轴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量提前3年达到设计年限,说明现有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不能适应现在交通量增长和重载超载轴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祥伟 《公路》2006,(Z2):319-322
采用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进行未来年的交通量预测,它具有收敛速度快、唯一最佳逼近且无局部极小等优点.在进行交通量预测时,选取公路里程、汽车保有量、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人口作为交通量影响因子,通过2个网络模型,在输出层输出该年的预测交通量.  相似文献   

3.
徐颖  郑为民  韦芳 《交通科技》2013,(Z1):104-107
通过对镇江市郊近5年(2008~2012年)的国、省、县、乡道四类公路进行日交通量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探讨城郊公路5年间交通量变化的特征,以及影响交通量观测的主要因素,提出交通高峰期进行有效分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旅游公路的交通量,基于交通生成原理的不同,将旅游公路的交通量分成旅客交通量和背景交通量两部分。首先根据景区的等级、接待能力、特点和历史等数据预测得到景区的特征年旅客接待人数,根据景点周边城市的规模和交通条件求出旅游公路的通道交通量,考虑旅客出行特性的不同,采用非集计模型进行交通方式选择预测。最后加上通过常规预测方法求出的背景交通量得到旅游公路的总交通量。本文对旅游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岳平 《公路》1991,(11):37-40
一、前言设计小时交通量(DHV)是1小时的交通量,并以此作为设计条件。确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的传统方法是按大小次序绘制一个表明一年中最高小时交通量图,并以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郊区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因为在该点的小时交通量曲线变化很快,而且“对设计来说是一个最经济的交通量”。如果变化很快的点不是第30位高峰小时,则设计小时交通量就选用曲线拐点处的交通量。过去,公路设计人员已经提出了一些常用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方法的合理性问题。其中一种意见认为,交通设施的使用很少或没有考虑道路用户。在传统的方法中,“道路”允许在  相似文献   

6.
通过广佛高速公路通车四年多来交通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叙述了次通量的月不均匀系数M,交通量周不均匀系数W,交通量方向不均匀系数D,车型比例统计计算,交通量的增长预测,公路交通量转移向新路的推算等的计算,比较,分析与探讨,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得出了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区域道路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拾煤  裴玉龙 《东北公路》2002,25(4):97-100
本文通过总结2000年哈尔滨市区交通量调查的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系统地提出了在大中城市进行区域交通量调查的方法。并且得出了哈尔滨市区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车辆组成等规律,希望能为其它城市交通量调查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灰色预测方法的不足,在灰色模型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灰色马尔可夫链桥梁荷载随机过程交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灰色预测曲线能反映交通量历史发展趋势,马尔可夫预测可反映随机波动性对交通量预测的影响,从兼顾了趋势值和波动性两方面因素对预测结果的作用,能克服单一预测模型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局限性,并可结合交通量实际情况,能实现准确、综合预测交通量的目的。在现有交通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并预测出了2007年的交通量。实例计算分析表明,模型精度良好,预测结果与实际状态基本相符,利用灰色马尔可夫理论进行交通量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省道省道半虎线沽源县城段改建工程为背景,采用汽车起终点调查辅之以断面交通量观测的方法进行交通量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对拟建公路特征年交通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8,(12)
通过科学方法对交通量进行有效预测,是保障高速公路运行畅通的有效手段,在减轻路网拥堵,提高本地居民日常出行效率、游客出游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贵州属于旅游资源密集省份,节假日交通高峰现象异常突出,基于传统预测方法效率不高。为改善预测结果,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交通量预测模型,预测全省路网节假日交通量。通过2016年1月~2017年3月公路、气象、景区等综合大数据建立了贵州省高速交通量数据集,采取节假日时间序列的数据集建立训练模型,与真实值比较验证模型可靠性,对2017年清明节全路网交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能在预测地区节假日交通量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