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信号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信号设备的故障率,2015-2019年对1号线莘庄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区段的信号设备进行了部分大修改造.阐述了1号线信号大修项目的 背景,总结了1号线信号大修全寿命周期组织管理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进度管理、项目风险控制、质量安全等3方面对1号线信号大修项目进行后评估,以期为类似的既有线路信号大修改造项目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面临着巨大的运能压力,需要对该线的信号系统进行改造,新增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以TBTC(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作为后备系统.为了尽量减少改造项目对运营的影响,在借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信号大修改造经验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2号线信号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技术方案、信号倒接方案和大修后CBTC的开通方案等,以确保2号线信号改造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线ATC系统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上海轨道交通既有的信号控制系统各不相同。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明珠线一期)以及5号线(莘闵轻轨交通线)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在轨道电路、微机联锁、ATP、ATO、ATS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上海轨道交通线ATC系统所应采取的制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铁1号线车辆的牵引、制动及信号等系统由不同的供货商提供.介绍了西安地铁1号线车辆牵引、制动、信号的功能接口、电气接口的衔接方案,为后续项目车辆接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邻线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欠采样原理的本线信号低频信息提取法。该方法通过对邻线与本线的混合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确定信号的载频频率成分,进而提取出本线信号的低频信息。实验证明,当邻线信号与本线信号以电流强度3∶1混合时,该方法仍能准确地提取低频信息,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及频谱分辨率。  相似文献   

6.
1电源接地隐患的危害信号电源接地故障是影响信号设备正常使用和危及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信号设备的电源与地线和其他设备的金属外壳是隔离的,出现一处相连不会造成事故,但却留下隐患。一旦再出现一处相连,就会造成短路,使信号设备联锁失效,引发恶性事故的发生。它是信号故障的老大难问题,属于疑难故障范畴。电务维修人员应高度重视电源接地故障,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2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高阻、快捷型接地混线故障查找仪快速解决了大量接地、混线故障和高阻疑难故障。它的特点是在信号设备不停电、不甩线、不解线把情况下,迅速、准确、直观地确定接地、混线、短路故障点。随着信号设备的不断使用、不断更新,新的、更加疑难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增加,多种无线技术迅速发展,多种无线信号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不同无线信号相互之间将产生干扰。郑州地铁1号线将LTE(长期演进——第4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作为车地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其承载的数据重要且安全性要求高,故尤其需要注重信号的干扰问题。根据目前的频率规划方案和频率使用情况,对郑州地铁1号线基于LTE技术车地无线通信可能产生的干扰类型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第29届北京奥运会、第13届北京残奥会的圆满闭幕,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配合北京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北京地铁两个奥运的保障工作,保证了2号线、机场线、1号线、5号线、13号线、八通线信号系统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站内道口错误报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1所示的车站,办理上行Ⅱ道通过进路后,如果因故改为上行4道停车,应当先取消进站信号,后取消出发信号,这时发车通知继电器FTJ1、2线圈电源回路被反列车信号继电器S4FLXJ第2组落下接点切断,3、4线圈依靠SⅡJYJ吸起接点保持吸起,如图2所示。因SⅡJYJ在取消上行进站信号时瞬间落下,使道口通知电路中的FTJ↓,道口信号产生错误报警。这种情况在自动闭塞区段取消通过进路时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三菱重工已授予日本信号公司(Nippon Signal)圣保罗地铁6号线信号合同。日本信号公司负责提供其SPARCS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用于无人驾驶,包括ATS、联锁和ATP。去年,PPP特许移动圣保罗(Move S?o Paulo)授予三菱重工和三井公司(MitsuiCo)交钥匙合同。6号线一期,也被称为橙线,将运行在Brasilandia和圣保罗若阿金之间,全长15.9 km,有15个车站。该项目将在2020年完工,预计载客量为63.3万人次/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