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半径曲线轨道往往会加剧钢轨的磨耗与振动,影响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增加维修养护的工作.文章以台湾铁路沙仑支线中洲车站端的爬升曲线为监测地点,在曲线前后端安装钢轨涂油器,进行为期6个月轨旁钢轨振动和磨耗的观测测量;分析小半径曲线轨道在润滑前后,列车经过时钢轨的磨耗和振动变化,观察涂油技术对钢轨磨耗和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钢轨内侧涂油的减振机理及涂油后减小车桥横向耦合振动幅值的原因,得出与实测数据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直线与曲线轨道上车辆悬挂相对位移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助分析刚体上任意点相对其参考坐标系的位移的方法,通过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分别建立不同的参考坐标系,经过坐标系之间变换,可快捷和准确地计算出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车辆系统悬挂相对位移.  相似文献   

4.
<正>有轨电车钢轨轨道是车辆正常运行的基础。现代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轨道钢轨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有效应对办法的探索,对提高小半径曲线轨道病害控制效果,维护有轨电车线路安全和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我国某地铁线路弹性短轨枕轨道曲线钢轨短波长波磨萌生原因,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对其开展了研究. 首先,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钢轨波磨波长与轨道动态特性对应关系;其次,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轮轨接触参量,通过力锤敲击法获得现场轨道导纳特性;最后,基于轮轨接触参量和轨道导纳结果,建立钢轨波磨频域线性分析的数值模型,模拟弹性短轨枕轨道频域下曲线钢轨磨损率特征,分析了弹性短轨枕轨道萌生特定波长波磨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弹性短轨枕轨道钢轨波磨主要出现在半径小于等于800 m曲线段,低轨波磨程度更为显著,波长为50~160 mm,通过频率为140~280 Hz;轨道在160~210 Hz频率范围的模态振型表现为钢轨和轨枕一起相对轨道板垂向弯曲振动,在250~300 Hz频率范围的表现为钢轨和轨枕垂向反向振动,波磨通过频率与该轨道的160~300 Hz共振频率相近. 弹性短轨枕轨道特定波长波磨萌生主要与其轨道垂向固有特性相关,其波磨特征为频率固定型,波磨波长随车辆运行速度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小半径曲线换铺60kg/m钢轨引起的钢轨作用于扣件的横向力和轨道几何误差,建立了力学分析模型,并以黔桂线最小曲线半径(177.1m)为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论说明,在小半径曲线换铺60kg/m钢轨时,钢轨的几何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我需对轨道结构采取额外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某铁路曲线多跨简支梁桥为例,讨论了考虑桩土作用的铁路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在对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中,建立了具有35个自由度的铁路车辆曲线通过模型和动力方程,建立了曲线梁的动力模型及其动力方程:建立了一种基于激励非线性振动的数值方法,并在Windows9X/2000/XP工作环境下利用PowerStation和VisualC 完成了计算程序的编制,取得了较好的计算结果。分析中将曲线通过的车辆和曲线梁桥分为两个由非线性轮轨接触力所联系的振动予系统,通过迭代法进行求解这两个子系统;轨道不平顺采用在给定轨道条件下的人工模拟不平顺,在分析过程中计入了不同车速对曲线通过的车辆及曲线连续梁桥振动的影响,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简要叙述了钢轨侧磨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列车牵引重量、轴重和曲线半径对侧磨的影响,认为大秦线上钢轨减磨的对策应当是在加强轨道养护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强化轨道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以往研究轨道结构模型被过于简化的问题,通过对轨道模型细化分层,建立了具有双层轨道结构的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高速线路缓和曲线线型,即三次曲线、线性变化、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四种线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经过线性变化型缓和曲线时的动态响应波动最明显,正弦型次之,三次抛物型最小.因此建议优先采用三次抛物型缓和曲线.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轨距杆对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轮轨动力学性能影响,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机车以7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R300 m曲线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和轮轨磨耗,系统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和轨距杆对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钢轨跨中轨距动态扩大量和轮轨磨耗数,进一步研究了轨距杆的布置间距对线路横向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轨距杆能够加强轨道轨距保持能力并减小曲线外侧钢轨翻转角;相比未安装轨距杆的曲线,安装了轨距杆的曲线其内侧钢轨的接触点更靠近曲线内侧;机车通过有无轨距杆的小半径曲线时的轮轨磨耗数和轨距动态扩大量均随着曲线半径减小和运行速度增大而增大;增大轨距杆布置密度可以有效增强线路轨距保持能力,当轨距杆布置间距由4个轨跨减小至3个轨跨时,轨距动态扩大量将降低36.3%。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超高速公路行驶安全性,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超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该系统由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和信息反馈子系统组成。通过理论分析与信息采集子系统得到的数据,建立了直线路段和曲线路段上虚拟轨道偏离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模型得到了直线路段车辆偏离虚拟轨道安全范围时的预警信号值;曲线路段汽车驶离虚拟轨道安全范围所需时间及距离数据判断值。研究结果表明:当汽车行驶在超高速公路直线路段上时,理论距离与传感器检测距离的平方之差的绝对值小于1.85、2.78、3.70 m2时,就可保证车辆偏离中心线的距离分别小于0.50、0.75、1.00 m。当汽车行驶在曲线路段上时,汽车驶离虚拟轨道安全范围所需时间与行车速度、虚拟轨道安全范围以及曲线半径有关;偏离虚拟轨道的阈值分别取0.50、0.75、1.00 m,预警信号值为2、 3、 4 m时,可保证车辆不会驶离虚拟轨道安全阈值范围。因此,超高速公路虚拟轨道系统可将车辆限制在虚拟轨道安全范围内行驶,保证超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在建模及计算方面的局限性,将有限元法引入到机车车辆/轨道大系统的垂向耦合振动研究中来.为了真实模拟在轨道上不同位置的轮轨接触关系,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求出了轮轨等效接触刚度曲线,建立了统一的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通过建立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精细时程积分算法求解系统振动方程,分析研究了机车车辆在无限长轨道上运行时,在轨道不平顺激扰下,轮/轨间相互作用力、机车车辆/轨道系统中各部件的振动加速度及位移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可行,而且具有其它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代分叉理论对轮对通过曲线轨道的横向振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本文考虑大蠕滑和较大横向位移,以及轮轨接触的极端情况,建立轮对在通过曲线轨道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算例及仿真结果分析得出:当速度大于特定值时,自由轮对通过曲线轨道就会发生轮轨相撞的情况,但此时的振动仍为准周期运动;当速度进一步增大时,横向运动发展为混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两种类型踏面的车辆与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应的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分别对锥形(TB型)和磨耗形(LM型)踏面车辆与轨道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理论仿真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LM型跳面有利于车辆动态曲线通过;TB型踏面对提高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有利;两种类型踏面车轮对车辆在直线轨道上的平稳性差别甚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独立轮轮对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地板高度,目前在轻轨车辆系统中得到了重视与应用,但在通过半径很小的曲线时较大的轮轮磨耗又严重地影响了车轮和钢轨的使用寿命。通过模拟计算,本文提出了减轻独立轮对系统磨耗的几种方法,即适当的最小曲线半径、曲线通过速度、轨道润滑和车辆导向轮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独立轮对系统轮轮磨耗程度。  相似文献   

16.
绳正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线轨道在列车动力的作用下,其受力情况比直线轨道复杂,易于变形,造成方向不良,影响行车的平稳与安全.为使轨道具有良好的受力条件,保证正确的几何形位,应定期检查曲线轨道的方向,及时把它整正到原来的设计位置.〈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曲线地段轨向不良时,可以用绳正法测量、计算与拔正.绳正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曲线上各点正矢与曲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改正正矢,计算拨量,拨正线路.多年来,绳正法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线路的维修.随着超长超重列车的开行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的要求日益严格.绳正法使用中的不足也突现出来.因此,有必要指出绳正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曲线轨道在列车动力的作用下,其受力情况比直线轨道复杂,易于变形,造成方向不良,影响行车的平稳与安全.为使轨道具有良好的受力条件,保证正确的几何形位,应定期检查曲线轨道的方向,及时把它整正到原来的设计位置.<铁路线路维修规则>规定,曲线地段轨向不良时,可以用绳正法测量、计算与拔正.绳正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曲线上各点正矢与曲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改正正矢,计算拨量,拨正线路.多年来,绳正法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线路的维修.随着超长超重列车的开行和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轨道结构的平顺性的要求日益严格.绳正法使用中的不足也突现出来.因此,有必要指出绳正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调查并分析了某地铁线路科隆蛋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特征.该轨道结构直线段和曲线段大范围出现钢轨波磨.现场调查和大量测试结果显示,相近速度下,该轨道形式上所形成的波磨特征基本一致.波磨主波长为40~50 mm,次波长约为20 mm和200 mm.硬度测量选取了明显发生波磨的直线段钢轨和曲线段钢轨.测量结果显示发生波磨钢轨的硬度大于钢轨基体硬度.直线和曲线段上,波谷硬度均大于波峰硬度.经车轮碾压,钢轨表面发生硬化,曲线外轨硬度远大于曲线内轨和直线钢轨.  相似文献   

19.
纵向压力作用下重载机车与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载机车的轮轨动态安全性,考虑车钩纵向力对重载机车与轨道结构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实测车钩力和线路不平顺,对重载机车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制动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车钩力为1500kN,车钩自由角为3&#176;的工况下,重载机车以80km/h的速度在直线轨道上和以60km/h的速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所有轮轨安全性能指标满足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根据中国最近研制的27 t轴重侧架交叉支撑转向架及C80E型通用敞车的实际结构和重载铁路曲线轨道结构特点及其技术规范要求,建立了曲线轨道的重载铁路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新型快速数值积分方法、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和Shen-Hedrick-Elkins非线性轮轨蠕滑理论,应用计算机仿真计算了不同工况下重载货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耦合动力特性,分析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和外轨超高等曲线几何参数对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曲线半径在400~800 m范围内变化时对轮轨动力影响极为明显,而当曲线半径大于800 m后其影响逐渐弱化,重载铁路曲线半径一般不应小于800 m;增加缓和曲线长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存在长度拐点,拐点前效果明显,拐点后影响甚微,且曲线半径和运行速度都会影响拐点的具体位置,建议根据拐点位置来确定不同曲线半径线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过大的欠超高或过超高均会加剧重载货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动力作用,但在欠超高为-20~0 mm时重载货车的综合轮轨动力响应相对较小,即保持货车以适当的欠超高(-20~0 mm)通过曲线有利于降低轮轨动力和磨耗,这与中国铁路工程运输实际设置的欠超高取值范围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