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全球增长赛局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超过美同的主要盟友日本,居世界第二。早在2003年,高盛公司就预测中国GDP将在204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到2008年它把中国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到2028年。《经济学人》信息部则预测中国在2018年可以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远洋航务》2007,(12):76-76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称,近4年来全球GDP连续以超过4%的速度发展,2006年达到5.4%。IMF4月预测今年GDP为5.2%,10月17H的预测则下调到4.8%。今年10月,IMF对全球GDP发展预测言词谨慎,说“世界经济进入了不稳定和相当困难的时期。8月和9月的金融骚动威胁并可能打乱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大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远洋航务》2007,(1):84-84
OECD预测美国2006年GDP实际增长为+3.6%,2007年为+2.4%日本分别为+3.8%和+2.1%;欧元区则分别为+2.2%和+2.2%;OECD作为一个整体预计为+3.1%和+2.5%。美国住宅投资减缓将对2007年的世界经济造成温和、短暂的减缓。中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单位GDP的能耗有所降低。中国GDP增长速度仍然偏快;今年增长目标压缩到8%。  相似文献   

4.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称,近4年来全球GDP连续以超过4%的速度发展,2006年达到5.4%。IMF 4月预测今年GDP为5.2%,10月17日的预测则下调到4.8%。今年10月,IMF对全球GDP发展预测言词谨慎,说"世界经济进入了不稳定和相当困难的时期。8月和9月的金融骚动威胁并可能打乱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大好的局面"。Clarkson的《分析》说,大西洋地区遇  相似文献   

5.
Poten & Partners公司预测,到2015年,世界LNG贸易量将从2004年的1.32亿吨增加到3.75亿吨。2004-2015年,日本在亚太地区LNG贸易量中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65%下降到39%。亚太地区新增加的LNG需求将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北美洲西海岸等新兴的市场,到2015年,这些新兴市场的需求将达到6500万吨。大西洋盆地LNG工业的扩展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等市场,到2015年,美国的LNG进口量很可能超过日本,英国有可能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最大的LNG进口国。  相似文献   

6.
郑金岩 《天津航海》2007,(3):F0003-F0004
中国GDP将跃居世界第三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0.676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168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回落3.9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的GDP增长速度。今年中国GDP有可能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7.
有心就有翼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我国GDP包量作了更正,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中国虽没有成为此前媒体预测的全球第四,却也成功前进一级,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曾有好事者在网上开辟了这样一个专栏“在GDP第四大国家中,你感觉幸福吗?”一时间引发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OECD预测美国2006年GDP实际增长为+3.6%,2007年为+2.4%;日本分别为+3.8%和+2.1%;欧元区则分别为+2.2%和+2.2%;OECD作为一个整体预计为+3.1%和+2.5%。美国住宅投资减缓将对2007年的世界经济造成温和、短暂的减缓。中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单位GDP的能耗有所降低。中国GDP增长速度仍然偏快;今年增长目标压缩到8%。下面我们引述Fairplay2006年11月23日在《Lookout》栏目中所发表的文字:当今世界“反恐战争”正在演变成拿着真枪实弹对付一个抽象的名词。世界最重要的燃气供应国在国内外都祭起能源武器,以建…  相似文献   

9.
钟秋 《海运情报》2004,(5):18-20
2003年韩国的新造船接单量已大幅超过日本,确保了3年以上的工作量。从1999年到2003年的约5年间,世界造船业的新船竣工量年均约3000万吨,超过预测量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0.
行业信息     
《船艇》2005,(12):6-8,10-12,14
财经要闻投资占比过高将制约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近,社科院发表了《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报告预测:2005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将超过55%,2006年将可能进一步接近60%。而在国际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都超过70%,GDP的增长主要靠的是消费的增长。在中国,早在若干年前,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 D P的比例还在35%、38%左右时,就已经被学界高度重视,呼吁“已经进入警戒临界点”。但这个数据在近几年一直持续增长,以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趋下降。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济中的金砖四国(BRIC) 从2000年到2008年间的世界经济看,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以超过发达国家的高增长率拉动了它的发展,但起主导作用的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一期问,金砖四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以名义GDP计从8%上升到15%(以购买力计占22%),出口额从7%上升到14%,进口额从6%上升到12%。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李钧辉 《世界海运》2006,29(1):41-42
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比后3个新兴经济体———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加在一起的总和还要多近1倍。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5%,中美两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了一半,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同年全世界贸易增量中至少有20%是中国的贡献。2005年全球GDP增长2.5%,中国贡献了其中的30%左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对外开放第一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阶段让中国走向世界,第三阶段中国开始改变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大数据正在成为左右各行各业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的无形之手,先行者已通过这只手确立或扭转了市场地位,古老的航运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大数据、3D打印等先进技术正在改变世界。说到大数据,美国已经视其为"未来的石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规模将会超过8000亿元,占全球产业总量的比例达到20%,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数  相似文献   

14.
沈伟明 《中国港口》2007,(11):35-35,54
<正>一、汽车产业大规模发展中国汽车产量已连续6年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5年平均增长26%。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2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  相似文献   

15.
李浩 《船舶工程》2008,30(2):I0007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资源消费大国,2005年中国消费钢材3.5亿吨,成为钢材消费的世界第一大国,占世界钢材总消费量的25%,而中国GDP对世界的贡献只有7%。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钢铁统计年鉴的统计分析,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钢材在切割焊接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要多10%。为此,  相似文献   

16.
有心就有翼     
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我国GDP总量作了更正,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中国虽没有成为此前媒体预测的全球第四,却也成功前进一级,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在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之前,曾有好事者在网上开辟了这样一个专栏"在GDP第四大国家中,你感觉幸福吗?"一时间引发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世界海运》2005,28(6):53
中国船舶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芳日前预测,2005年中国造船产量将突破100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吨位的15%以上;到2010年,中国造船产量将超过1500万载重吨。谭乃芳说,2005年下半年以来,伴随国际船价的悄然下跌,市场的买卖双方出现了对峙局面,但这决不会改变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造船业已稳居世界第三位,且产量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造船业今后应寻求在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挪威Fearnleys月报介绍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的经济规模在以往的计算中,大约被高估40%。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产值的比例已从原来的估算14%下降为9+%。以1,000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基础,按照美元的购买力平均衡量,给146个经济体排列名次,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首次列入这样的衡量之中。按照市场价值比较,日本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排在德国后面;经济规模大约与英国、法国相当。中国的GDP按人口平均计算,和美国相比的话,只等于美国的10%。  相似文献   

19.
数字     
2005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年增长率都维持较高水平。经济学家预测,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印度在60年内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10年后的今天,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即将接近50万亿,中国贸易额和GDP仅次于美国。在此过程中,我国海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远洋船队和海员队伍的规模为世界最大,每年航行于中国沿海的船舶达400多万艘次,给海上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