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制定科学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分为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用电、施工通风、出碴与洞内运输、支护衬砌等6个主要子系统.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中的子系统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并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PHA-LEC-SCL法确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风险影响因素复杂、施工期风险较大,需要开展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通过对各类小净距大跨度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统计,并结合现场施工实践,建立了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理念.文章引入ANP方法综合分析风险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各指标的整体权重,评价出施工中的主要风险源,并针对其制定了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广安翠屏山隧道工程实践证明,实行安全风险管理可提高施工期安全水平,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以至完工.其理论和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隧道施工恶劣、影响因素多变的特点,文章以贵黔高速公路龙井沟隧道为例,根据安全评价的原则和流程,充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AHP法的优点,建立适用于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并对龙井沟隧道施工进行了安全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隧道处于较安全水平,与现场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将AHP-Fuzzy算法应用于公路隧道的模糊综合评价,对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集的建立、权重及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模糊算子的选取作了详细的阐述,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评价模型对六甲洞隧道进行了健康状态综合评价,为公路隧道的模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溶作为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造成较大危害,溶洞的存在影响围岩压力、支护结构受力和施工安全性。以某隧道工程实例作为研究背景,文章深入分析了公路隧道岩溶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分别从溶洞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准备、溶洞开挖、支护施工以及锚杆支护多方面对公路隧道岩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实践可知,通过隧道岩溶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切实提高隧道工程的掘进速度和质量,对促进公路事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节理发育是隧道塌方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针对节理面不利组合发育的围岩,分析了围岩塌方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节理面不利组合下围岩塌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乘积标度法确定塌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采用单值隶属函数确定指标体系定性的隶属度;基于评价模型,给出了节理面不利组合下围岩的塌方安全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分级标准。通过对丁家湾隧道进行塌方安全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其结果与实际施工中的塌方概况大体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欧洲公路隧道营运安全技术的启示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本文通过对欧洲公路隧道营运安全思路的分析,结合欧洲现有公路隧道营运安全的调查,以及对勃朗峰隧道和托恩隧道火灾事故的反思,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尤其是特长公路隧道,营运安全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没有建立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划分与设防标准,设计和管理人员只能依据自己经验和认识程度进行设计和管理,运营安全隐患多。在分析公路隧道安全分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各国关于公路隧道安全分级与设防标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与管理的实际状况,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公路隧道安全分级与设防标准,并针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模糊理论中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公路涵洞安全质量体系.首先确定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计算各层因素权重和隶属度,得出单因素评判矩阵,进行公路涵洞安全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埋设深度过浅、承载压力受力不均等一系列问题。受施工建设线路、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等不同情况影响,可能会造成部分洞口在山地一侧坡脚的地方以及山体沟谷处。安全事故多发,也是对技术考验最大的施工阶段是公路建设环节中的隧道洞口施工,洞口施工方案设计是否科学严谨、施工技术的成熟度直接与隧道洞口工程的建设质量以及安全相关联。为了能够提高公路隧道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以及质量,以公路隧道洞口技术为研究背景探讨相关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