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继2008年完成建设投资196.2亿元之后,2009年,郑州铁路局建设投资规模将再创新高。2009年,铁道部下达郑州铁路局建设投资计划项目包括郑西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郑州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京广客运专线新郑州站,洛(阳)张(家界)、新菏、  相似文献   

2.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0,(9):I0001-I0008
新建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工程简介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北起河南省与河北省分界点(DK490+248),南至河南省与湖北省分界点(DK1044+360),经安阳、鹤壁、新乡、郑州、许昌、漯河、驻马店和信阳8个省辖市31个县区90个乡镇,正线全长506.8km,设安阳东、鹤壁东、新乡东、郑州东、许昌东、漯河西、驻马店谣、明港东、信阳东等9个车站(预留新郑东站),并在郑州枢纽新建郑西客运专线贯通线39.4km、动车运用所和相关工程。  相似文献   

3.
继京津、合武、合宁、甬-台-温和石太等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后,郑西客运专线也即将开通。郑西客运专线是徐兰客运专线最先开工的一段,东起郑州站,经郑州西等13站止于西安站,正线全长459.534双线公里。郑州铁路局管内新建6个站,改造接入2个站,信号闭塞中继站18个,管辖设计双线里程343km。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和系统的电务维修经验与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如何做好郑西客专信号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存林 《中国铁路》2007,(11):20-23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是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的300km/h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主要采用水泥改良土填筑。通过分析各国水泥改良土击实标准和方法,认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可以借鉴,并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的路基填筑施工,对最大击实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延迟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在国内外水泥改良土延迟时间的分析与研究中,通过进行水泥改良土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了解水泥改良土的延迟时间对其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在施工中根据不同水泥改良土的延迟时间控制现场施工过程。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现场质量控制取延迟3~5h的击实干密度能够保证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郑西客运专线试验段(郑州西一洛阳区段)进行GSM—R网络干扰和CSD/QoS测试时,在时速200km测试动车组上,保持GSM—R基站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南京艾联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Airlync信令干扰分析测试仪,成功地检测出多处其他GSM网络的同频/异频干扰源。该测试仪在现场接收到的测量数据为郑西客专GSM—R网络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郑西客运专线渑池至灵宝段路基上采用了结构上具有高度整体性的双块式无碴轨道,其道床为现场混凝土浇筑。这种型式的无碴轨道具有便于施工、高平顺性、高稳定性、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和少维修的特点。此文重点介绍双块式无碴轨道在郑西客运专线渑池至灵宝段路基上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研究表明,该施工工艺和方法适用于工点类型多,结构复杂的路基。  相似文献   

7.
57郑西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综合试验试验大纲郑西客运专线列控系统采用CTCS-3级系统。进行郑西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综合试验的目的是综合验证该列控系统能否满足CTCS-3规范的要求以及350 km.h-1运营的要求,同时对其进行稳定性、安全性的动态验证。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8.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8,23(4):F0003-F0003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7000km铁路客运专线。其中石太、武广、京津、郑西、武合、合宁、甬台温、温福、福厦、广深港、广珠等11条客运专线已经全面开工建设,总建设规模达到3243km。未来几年我国还将有一大批客运专线  相似文献   

9.
目前基础速度目标值达350km/h客运专线的设计,主要参照《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本文拟结合实际参与的郑西、武广客运专线设计情况,就高速客运专线线路平、纵断面设计中,执行《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①线路平面设计中的最大曲线半径选用、缓和曲线长度及曲线超高设置;②线路纵断面设计中的最大坡度、坡段的连接、最小坡段长度;③平、纵断面组合设计中值得注意或应该考虑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22(5):F0002-F0002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建设7000km铁路客运专线。其中石太、武广、京津、郑西、武合、合宁、甬台温、温福、福厦、广深港、广珠等11条客运专线已经全面开工建设,总建设规模达到3243km。未来几年我国还将有一大批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项目陆续开工,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26日上午9时,随着3列时速350km的和谐号高速列车从武汉、长沙、广州3地同时首发,全长1068.6km的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宣告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试运行速度最高达394km,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该线路全线铺设无砟轨道,桥隧比达66.7%。  相似文献   

12.
铁路“十一五”规划思路已出台。“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建成新线 1万km。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8 5万km。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 7 4万km。铁路“十一五”规划思路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期间,铁路将建成新线 1万km,其中客运专线 5 000km以上,既有线复线 4 000km,既有线电气化 6 000km。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8 5万km,其中复线里程 3 5万km,电气化里程 3 5万km。铁路“十一五”规划思路确定的重点任务是:建成武广、郑西、石太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北京至武汉、哈尔滨至大连、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建成京津、广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为350 km/h的客运专线,当列车以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舒适度、列车相关性能和洞口环境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两处隧道间明洞连接工程的技术探讨,研究出一种能确保洞口土体稳定、行车安全、避免空气动力学效应对乘客舒适度的影响的适用于隧道洞口间的结构。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隧道洞口仰坡过高及隧道洞口间距离小于50 m时应接长明洞,桩基明洞是一种适宜的结构形式,已经应用于郑西客运专线三门峡黄土隧道群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免拆混凝土纤维板内模接长高速铁路既有线明洞施工"工法,较好地解决了既有高速铁路隧道洞口接长明洞施工,能保证线路运营安全;(3)该研究成果可在运营线路上增建明洞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郑西客运专线国内首次采用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结合郑西客运专线CRTSⅡ型无砟轨道结构特点、设计方法,系统介绍了路基、桥梁及隧道地段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排水、过渡段及综合接地设计,为其他客运专线CRTSⅡ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32.23+48+29.9)m预应力混凝土变宽度连续箱梁位于郑西客运专线新渭南高架车站四线向双线过渡段.介绍该变宽箱梁构造、内力分析、预应力体系及钢束布设等设计特点,对相关同类桥梁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DDC桩法(孔内深层强夯技术)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机理及其技术优势,提出了DDC桩法工后沉降计算模式,为高速客运专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铁道建筑技术》2006,(2):17-17
在已经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中,郑西客运专线是技术标准最高的线路之一。铁道部要求,要把此线路建设成为示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为此,郑西客运专线建设运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在工程咨询监理方面引入跨国公司,采用中外合作监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郑西客运专线作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重要组成部分,对打造“3小时经济圈”,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河南省对该客运专线的建设十分重视。 作为河南省出资人,河南省建设投资公司在与铁路部门合资建设郑西客运专线的合作过程中,在郑西客运专线有限公司组建阶段和运转阶段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包括注册地税收分配、出资比例、出资方式、经营层人员的选派,以及地方融资、项目公司的银行融资及担保、项目法人的自主权、地方出资人的话语权等。时至今日,郑西客运专线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以上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否已得到合理解决?以及从合资建设郑西客运专线的实例中,中国今后的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能够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和借鉴?有鉴于此,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副总经理谢亚伟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并对加快客运专线的建设和铁路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钱枫 《科技交流》2007,37(4):21-25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75+120(2—120)+75m连续梁设计情况,介绍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连续梁桥,尤其是高地震烈度区的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的设计特点,对抗震设计计算部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12日,温福铁路(福建段)隧道掘进累计100.25km,完成隧道总长的70.23%,在全国铁路客运专线中首次突破隧道掘进百公里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