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海事劳工公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根据公约的规定,在至少有30个成员国批准,且这些国家的商船运力占世界商船总运力的33%之日起12个月后生效。截至2012年6月14日,共有28个成员国批准其商船运力,占世界商船总运力的56%,预计该公约将于今年下半年达到生效条件,一年后全面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本科航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分析当前围扰航运企业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不愿上船的问题及中国船员在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提出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目前应当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对航海类专业招生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分析当前围扰航运企业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不愿上船的问题及中国船员在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竞争中所处的劣势,提出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目前应当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对航海类专业招生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澳大利亚向国际劳工局交存了《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 2006)批约文件,澳大利亚成为该公约的第22个批约国。2012年8月,随着俄罗斯与菲律宾两个来自亚太地区的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向国际劳工局递交公约批准文书,该公约通过6年之后达到了生效条件,并将于2013年8月正式生效。在MLC即将生效以及我国履约逐步完善之际,笔者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维护海员权益,化解业界危机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暴发, 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为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随后,各国政府强制实施各类防疫措施,导致成千上万名海员换班受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全球航运业与造船业也遭到冲击.针对此类突出问题,IMO...  相似文献   

6.
2021年对于国际海事组织(IMO)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巨大挑战,IMO迎难而上,在保障海员权益、应对换班危机、维护航运安全、保护海上环境、便利海上运输、开展技术合作、推进全球性活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对2021年IMO的各项工作成果简要回顾如下:一、维护海员权益,应对换班危机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海员换班危机日益突显,许多海员仍滞留海上,无法获得遣返,而海员又是促进海上航运贸易的主要力量,因此亟需采取举措以应对换班危机,维护海员福祉及权益。对此,IMO采取一系列行动,以化解危机,为维护海员权益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是世界海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必将对世界海运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关注目前我国海员权益的现状,分析我国批准加入公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锋 《天津航海》2000,(1):39-44,47
国际海事欺诈已是愈演愈烈,对整个自由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威胁。但目前无一部科对国际海事欺诈的具有强制性的、普遍遵守的国际公约。在我国,海事欺诈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新领域犯罪,对此我国的防范意识、措施的制载力度明显不足,目前开展的防止与打击海事欺诈工作也仅处起步阶段,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制度上都存在不完善之处。本文就国际海事欺诈案件的管权和准据法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相关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邢丹 《中国船检》2013,(4):11-14,102,103
随着国家海洋局的重新组建,"五龙治海"将正式终结。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将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此次改革实现了海上统一执法,是我国海洋管理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然而,在众目期待下,此次重组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在重组过程中又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如何突破?重组"三定"方案未出,很多问题还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以后,航运和海事工作将会纳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国内航运市场经济迈入一个新时期,航运主体将会更加多元,市场规则将会更加规范.我国海事部门肩负着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赋予的职责,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新形势下,深入思考和总结海事管理工作的理论和经验,更新观念,是新时期海事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就海事管理的立法、执法以及若干关系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国际海洋法公约实施10周年,在航海教育中重视海洋法公约是时代的要求。文章论述在航海教育中重视海洋法公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如何在航海教育中重视海洋法公约,使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  相似文献   

12.
王立志 《中国水运》2007,5(7):210-211
海商法的特点和性质是理解和应用海商法的基础,文章认为,海商法是一个兼具公法和私法性质的包括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边缘性法律部门。广义海商法与狭义海商法的特点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李桢  张永恒 《中国海事》2007,(10):42-45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通过对于保护全球海员根本利益和促进国际海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本文试图以其对我国海员劳务外派产业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现行立法和管理机制与公约存在的差距,从而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与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旨在提供海员体面工作条件的《2006海事劳工公约》已于2006年2月23日被国际劳工组织通过,该公约有可能在2011年底之前生效。作为该公约涉及的对象之一,船东公司需提前准备做好各项履约工作。综合考虑公约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大部分船东公司的管理实际,总结与履约相关的部分工作要点,可为船东的顺利履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期"热点聚焦",我们将目光投向即将生效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约请专家就海事劳工履约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选登了讨论该公约对船旗国监督的影响、船东如何履约以及船舶如何建立和实施海事劳工体系等方面的稿件。在2013中国海员大会上,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表示,我国已基本具备履约条件,正在履行相关的法定程序。我们相信随着批约工作的进展和  相似文献   

16.
张向辉 《中国船检》2013,(4):19-22,106,107
我国海上执法队伍总人数为世界之最,但却陷入了海上维权不利的被动局面。近年来,中国东海、南海风云不断,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遭遇严峻挑战,海上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那么,对比其他国家的海上执法体制、机制和海上执法力量,中国存在哪些异同,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中国海警局的未来之路又将如何行进?  相似文献   

17.
海事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我国整个海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同时也将影响我国海事部门的权威和形象.[1]作为"指挥棒"的考核机制,是打造一流海事队伍的重要保障.2021年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海事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  相似文献   

18.
王菁 《中国海事》2009,(12):31-34
文中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入手综合研究海事劳工公约,进而针对我国现状引入PDCA管理理念,构建了相应的履约体系结构框架。最后遵循“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的流程建立履约体系,为推进我国公约生效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我国批准加入《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玮 《中国海事》2011,(9):26-28
通过简述《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出台背景以及目前各成员国批约的情况,联系我国实际,从政府、船员和船东三方角度,通过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海员保障、船东准备等方面履约的可行性分析,认为我国加入公约时机基本成熟,并提出了加入公约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海事执法工作中执法记录仪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执法记录仪的功能特点,对执法记录仪在海事执法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如何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