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临全球化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产业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两个方面.其主要动因在于: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实质性变化、总体成本的上升压力、相关支持性条件.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产业也将融入全球化汽车产业之中,由此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挑战主要来自于关税和非关税调整、投资协议、汽车贸易及相关服务业;机遇主要体现在促进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展.  相似文献   

2.
<正>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大数据采集和融合应用正面临巨大的挑战。笔者从数据采集机制角度出发,基于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环境,结合数据采集机制特征,构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采集机制,提出采集模式及保障措施,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研究成果为企业及行业应用奠定基础,未来可以有效支撑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艳 《汽车文摘》2022,(3):29-33
芯片短缺正在全球汽车产业范围蔓延,阻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汽车关键系统芯片进口率超90%,严重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链安全。通过梳理欧美日韩汽车芯片产业促进政策,总结了发达国家汽车芯片产业链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框架和能力要素,包括税收、研究、设计、认证与测试、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资要素,剖析我国汽车芯片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自主可控汽车芯片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美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历史的研究,分析了四次汽车产业转移背后的动因,从产业链在国际化分工趋势下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汽车产业转移的本质,得出了以满足产业链环节之间的供给与需求为目标的要素指向性产业链延伸的规律,并给出了这个普遍规律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链、成本、供氢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长,对相关行业的依赖性和带动作用非常强,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可以有效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在产业集群内,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将会形成规模的生产和销售,大大降低生产和交易的成本,形成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合力,造就主导产业强劲的竞争力,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和效应,进而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定实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作为江苏“产业强链”5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江苏省政府对其极为重视,但依旧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为探究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价值传递关系,基于调研数据构建了一种基于资源与价值传递关系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GERT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为江苏省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有效的定量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若政府选择该产业链上某一类型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时,建议优先选择燃料电池关键部件制造商;若政府选择价值参数(生产成本、技术研发投入、人力成本)其中之一进行政策扶持时,建议优先选择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由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局面。成都市汽车产业作为四川省“万亿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产业政策环境和产业链,总结得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创新研发能力不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定制化”政策措施竞争力不足的结论,并就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变化中的中国汽车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岩 《上海汽车》2004,(10):1-1
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近年快速发展和无序竞争后 ,现已进入稳步和成熟的发展阶段。随着汽车市场的进化 ,中国正式加入WTO后的社会开放 ,中国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八大变化趋势 :·汽车价格仍有降低的趋势随着汽车技术的成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运营成本的下降、流通渠道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较弱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制约了产业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评价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确当前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梯度战略,以期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配件》2024,(5):40-45
<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迭代的数字化、规模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欧洲是除中国外的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且率先提出于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行业资讯     
《汽车维修》2007,(2):46-47
2007年车市十大看点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年。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面临的成本压力持续上升。在此,以数量化的分析,详述了本轮钢材涨价对汽车行业及各类车型成本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汽车企业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开始起步,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逐年攀升,国内企业开始将生产、研发等产业链环节布局全球,部分车企尝试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产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指导方向。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走出去"步伐,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逐年攀升,国内企业开始将生产、研发等产业链环节布局全球,部分车企尝试海外并购。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过程中,还需要政府诸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对于中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巨大,其显著特点是产业链长、波及面广及带动效应强。本文简要叙述了汽车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过程,并运用大量历史数据,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经济规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出口创汇以及中国汽车市场和企业的综合实力等方面论证汽车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在讨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技术路径选择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技术路径选择思路,为汽车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及进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姚励 《时代汽车》2011,(7):50-54
张小虞在汽车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论坛上就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走势提出,汽车工业由大变强已经不是任重道远,而是任重而道近。6月9日,在2011(第十三届)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期间举办  相似文献   

19.
正以5月21日召开的"两会"为标志,新冠疫情在国内进入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遭受史上最大规模停产潮袭击的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艰难重启,中国汽车产业链再次面临考验,但也不乏机遇,正步入重塑格局的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车产业也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将继续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本文就针对汽车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优势及其他工具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汽车产业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