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货车用组合式制动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明 《铁道车辆》2002,40(10):11-14
总结并分析了货车用槽钢制动梁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组合式制动梁方案,并对该方案的结构,设计和试验,生产情况进行了介绍,对该种形式制动梁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铁路货车组合式制动梁综合检修机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L—B型组合式制动粱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动梁探伤机、探伤工艺、制动梁检修3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源头上保证了制动粱的检修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田继星 《铁道车辆》2006,44(1):43-44
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主要由梁架、支柱、瓦托、磨耗套、夹扣等组成,其整体刚性较槽钢弓型制动梁有较大的提高,在列车运行中抗冲击能力较强。因此,随着列车的重载提速,已逐渐取代槽钢弓型制动梁成为货车的主型制动梁。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该型制动梁在运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质量问题,其中制动梁梁架裂折故障比较突出。笔者结合郑州北车辆段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此类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车L-C型组合式制动梁撑杆裂折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忠  冯宝玉 《铁道车辆》2004,42(10):43-44
最近一段时间,货车L-C型组合式制动梁在运用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即制动梁撑杆裂折故障比较突出。笔者结合白城车辆段检修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此类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大秦线路上运用的新型组合式制动梁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指出设计强度储备不足、热处理控制不当以及原料机械加工瑕疵是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钟文明  白斌 《铁道车辆》2004,42(9):44-44
2003年11月,重庆西车辆段共检修装用L-B型组合式制动梁的新造P64cx型棚车11辆。该车的闸瓦托及端头采用一体式精铸件并用哈克铆钉与梁体连接,制动梁端头装有含油尼龙滑块磨耗套。检修中发现,11辆车的44根组合式制动梁端头滑块磨耗套共88个均有不同程度的熔化破损或裂纹,其中最严重的一个滑块磨耗套完全破碎,造成端头直接在侧架滑槽磨耗板上滑行,严重危及行车安全。还有一辆车的4位闸瓦托由于与梁体连接的哈克铆钉松动造成闸瓦托松动。  相似文献   

9.
介绍L—B组合式制动梁在段修时发现的故障,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桂军 《铁道车辆》2002,40(12):14-16
介绍了货车新型梁单元制动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及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计算和试验,对铁路货车提速转向架组合式制动梁缓解不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2.
1 故障情况 链式手制动机拉杆3根圆钢组焊处裂纹现象较突出,严重影响了车辆运行安全.运用部门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手制动机拉杆裂纹、折断故障及手制动机拉杆托架座脱焊故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美国几家主要货车制造商开发的新型有盖漏斗车、双层棚车、大载重平车、铝合金煤炭漏斗车、双层汽车运输车、冷藏车和可交换车体货车等车型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参数,其共同目标是延长车辆寿命、减轻车辆自重、提高有效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依据货车组合式制动梁在车辆上出现的失效方式,以L-C组合式制动梁为例,提出等寿命原则作为制动梁梁体的最优设计控制律的方案,得出撑杆端头处的过载荷是制动梁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前、后段的拉压应变以及降低撑杆刚度来改善制动梁体的受力分布,并提出了通过调整支柱的长度来合理地提高制动梁体在非工作状态时的预应力,借以改善制动梁各部件在工作状态时的交变疲劳应力对梁体各部件的受力状况,进而提高货车组合式制动梁整体的使用寿命。文中给出了整定梁体各部件关键尺寸的计算步骤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空重车调整装置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新的ZDXT系列设计方案,介绍了方案的研讨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该系列方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欧盟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在几种新型货车上采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俄罗斯国内及国外制动机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适应独联体国家铁路制动机运用检修条件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货车新型Leila转向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铁路货车新型Leila转向架的结构,以及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