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系统阐述了地铁工程车车体挠度预设工艺方法,对比分析了整体承载式车体与底架承载式车体挠度控制方法,并总结得到车体挠度预设值经验公式。重点研究了底架承载式车体挠度控制方法,解决了车体反挠问题,彻底攻克了底架承载式车体挠度控制难题。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试验原理,以及车体挠度预制试验方法.对车体挠度预制试验和垂向加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车辆整备和超员加载试验后车体垂向位移为9.95 ~11.14 mm,车体剩余挠度为2.80 ~ 5.05 mm.由此证明,车体挠度预制可以有效抵抗垂向载荷产生的位移,使车辆运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高照亮 《铁道车辆》2007,45(1):20-21
提出了在试制及小批量生产C70型敞车时存在的车体挠度超限问题,重点介绍了车体挠度控制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4.
按照ISO 9000:201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TS 22163:2017《铁路应用质量管理体系》、GJB 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规定,产品设计工作需输出特性分析表。轨道客车车体重要特性包括车体设计中的尺寸链数据:车体总成长度公差、大部件长度公差、车体总成宽度公差、大部件宽度公差、车体总成高度公差,大部件高度公差、车体横断面对角线长度差限值、车顶四角对角线长度差限值、底架四角对角线长度差限值、车体挠度范围、枕梁中心以外底架端部下垂公差。轨道客车车体大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对铝合金、不锈钢、碳钢车体总成中的尺寸链构建方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应的工艺控制技术。通过所述尺寸链构建方式及工艺控制技术,车体的重要特性数据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特性分析表的要求,保证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
客车车体的振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燕 《铁道车辆》1995,33(2):20-27
阐述了客车车体振动试验的重要性。介绍了一些国家车辆部门进行客车车体振动试验时采用的试验设备和测量系统,及其获得的试验结果。并就我所近年来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几个客车车体进行动特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CRH1型动车组不锈钢车体服役阶段的主要尺寸进行统计,对比车体静强度试验时的尺寸数据,进行车体尺寸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车体在经历1个五级修程后,大部分尺寸仍保持新造时的公差要求;枕内下挠是车体尺寸的主要变化,内应力释放产生的车体微变形与垂向载荷关系最大.车体预挠值在服役初期会随内应力的释放而产生轻微变化,并很快趋于稳定,到达四级修时,挠度已经达到稳定值.  相似文献   

7.
王志春  傅茂海  李芾 《铁道车辆》2001,39(11):20-21,43
通过对摆式客车倾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得出了车体重心和摆心的运动规律,确定了满足车辆限界时摆式客车车体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在此基础上,对摆式客车车体断面外形进行设计,得出了摆式客车车体外形的断面形状。  相似文献   

8.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试制中出现的扭曲变形严重和挠度偏低的问题,从车体组焊拉顶装置、焊接顺序、冷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工艺改进,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上海明珠线二期地铁车辆车门的结构和安装调试工艺,分析车体挠度对车门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用在地铁车辆车门的安装调试工艺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频率约束的高速客车车体承载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频率约束在高速客车车体结构优化中的重要性出发,有车体自振工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意义;以铰接式高速客车的车体承载结构为例,分析了基于频率约束的高速客车车体的优化过程,并就如何有效地对高速车车体进行给出了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桥梁挠度测量是桥梁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利用QY-2型倾角仪,测量了焦柳铁路线上的融水大桥第三跨的静态挠度。测试结果表明,倾角仪测得的静态挠度值与水准仪所测得值相差较小,其挠度曲线也相似于有限元分析所得挠度曲线,可适用于大跨度铁路桥梁的静态挠度测试。  相似文献   

12.
对客车制造、修理落成完工后,“铁标”和厂(大)修规程对车体倾斜的规定限度作了简要介绍,对超出规定限度的客车,在运行使用下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对测量车体倾斜所用装置的制作、所用工具和测量操作方法、计算方法也都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根据“荷载平衡”的概念,把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预应力筋简化为作用于混凝土梁体上的荷载,由静力平衡分析给出“平衡荷载”和梁在应力传递阶段的“反挠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测验证,揭示反挠度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铰接式高速客车车体承载结构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最优化方法,以车体承载结构重量最轻为目标,以车体主要构件板厚为设计变量,以强度,刚度和工艺条件为约束,以SGI工作站为硬件平台,应用MSC/NASTR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铰接式高速客车车体进行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分析,获得了车体承载结构主要板才的轻量化设计参数。分析表明,轻量化模型满足高速客车需要的强度,刚度,同时也满足动态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不锈钢在客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炜华  栾平景 《铁道车辆》2005,43(7):15-16,26
介绍了不绣钢在国内外客车上的应用情况及客车使用不绣钢的意义,探讨了不绣钢车体设计制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客车车体扭转载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作用于车体上的扭转载荷的概念及产生原因,通过分析认为:对于时速160km的定车车体,由于该工况下的试验应力值小,可以不考虑;对于高速客车车体,需要进行扭转荷工况下的强度试验;对于地铁客车车体,由于车体结构上门、窗开孔多而大,故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7.
介绍北欧铁路共同体为实现欧洲客车标准化设计而提出的“欧洲列车”设计方案。该列车由新的单一标准系列模块客车组成,有双层和摆式单层两个基本车种,采用筒形车体结构,便于大多数欧洲铁路公司使用和改造。该列车设计方案可缩短设计制造周期,降低客车购置成本和运营费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混合结构车体过渡接头的典型结构,探讨了复合板在我国铁道客车制造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热负荷对混合结构车体整体强度及刚度的影响情况等。通过分析可知,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看,混合结构车体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梁的位移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如何应用应变片代替传感器进行梁的位移测试.在建立连续梁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经过比较梁上测点的位移与应变的数学表达式,证明了简支梁以一阶模态振动时的动应变与动挠度具有正比关系.故只要测得连续梁的应变,即可得到连续梁的挠度.  相似文献   

20.
客车轻量化与铝合金车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论述了轻量化对高速车的重大意义,国外车体轻量化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在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对轻量化车体所用材料-不锈钢,铝合金机械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对比以及我国国情和资源情况,提出我国铁路客车车体轻量化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