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特性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及防范对策,对浙江省10条高速公路隧道进行了调研,收集交通事故599次,抛锚5 280次.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形态分布、交通事故的车型构成与原因以及隧道百万车公里交通事故率等.研究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火灾、翻车、撞壁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交通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追尾事故率与隧道交通量关系的拟合公式以及隧道交通事故的防范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避免特大、重大等恶性交通事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规律、交通事故成因与交通事故变化趋势,构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警指标体系,同时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警模型,确定预警级别及预警处置,在此基础上选择南京典型城市道路的交通事故数据对预警模型进行验证,其目的是在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后快速判断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并根据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科学的救援措施,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基于某市2020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及成因,以照明条件、能见度和天气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无伤害、轻伤、重伤及死亡等4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对某市2021年第1季度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75.1%、75.0%。基于数据挖掘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可为交通管理部门治理交通环境、降低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准化》2009,(18):1-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部门以及各地的共同努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连续五年呈下降趋势,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7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国家有l1个,就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和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大小来说,我国都居世界第七位: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伊朗、俄罗斯、墨西哥、泰国、巴西和印度;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低于南非、  相似文献   

5.
一、交通事故调解的意义交通事故调解是在公安机关交巡警部门的主持下,在当事人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其民事权利、义务达成协议,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争议的一项活动。调解作为交通事故处理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7年,镇江市市区共受理各类交通事故10999起,京口、润州两个法院受理交通事故案件710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车、路、环境等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提出预防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对于降低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通安全研究中获取的交通事故数据由于格式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交通事故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提出C/S构架的交通事故数据存储、分析方案,该技术的应用可解决当前科研机构获取的交通事故数据的存储、分析等难题,提高交通事故数据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2005—2008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76689人、67476人、60271人、54080人,分别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总数的77.67%、75.43%、73.82%、73.59%。其中,国道、省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占公路交通事故总数的67%以上,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面、准确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和分析,是政府和管理部门科学制定交通安全规划、交通安全管理决策和具体措施的重要依据,而科学、规范的交通事故统计指标及其定义是进行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和保证。深入研究、分析国外交通事故统计定义、标准和分类,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将对改进和完善我国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鉴于道路因素在交通事故诱因中的重要作用,针对真实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对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与以往单一事故率评价指标所不同,分析交通事故的多个特征,得出道路因素中的道路等级、路面结构、照明爷件、道路限速、道路饱和度等因素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改善道路建设和预防交通事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